陳友諒有哪些優點?爲什麼張定邊一直不肯離開他?

本文已影響7.63K人 

歷史朝代的興衰與更替,一個個鮮活的歷史人物,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記,接下來本站小編帶您走進元朝末年陳友諒張定邊的故事。

一、共同投身起義軍

經過漫長的交戰後,朱元璋總算殲滅了陳友諒部隊的主力,這讓陳友諒建立的陳漢政權在戰略上落敗了。

陳漢政權後來僅僅只是敗而不亡,張定邊高舉陳漢政權旗幟,與朱元璋抗爭了好一陣,總算是消滅了張定邊的主力,這讓張定邊最終只能以剃髮爲僧,來結束自己的一生。縱觀張定邊的一生,可謂是對陳友諒不離不棄,這與不少跟隨陳友諒的武將形成了鮮明區別。

這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張定邊與陳友諒有着相同人生經歷,早年都是漁民,過着最底層的生活,可不同的是張定邊年幼喜好讀書,不僅學識高,還深謀遠慮,看到起義軍進攻到了家鄉後,他果斷投奔起義軍,成爲了起義軍中的一員。

陳友諒有哪些優點?爲什麼張定邊一直不肯離開他?

就在張定邊投身起義軍的時候,陳友諒也加入到了起義軍中,共同爲自己的人生前途去奔波。

剛剛加入起義軍時,陳友諒與張定邊來到了徐壽輝的麾下,從最底層的起義軍士兵開始做起。在這一過程中,張定邊的勇猛以及卓越的軍事才能很是被徐壽輝看好,在面對元朝官軍作戰中,他就屢屢斬獲勝利,獲得了徐壽輝的重用。

短短數年的征戰,徐壽輝很快站穩了腳跟,建立起了天完政權,張定邊擔任了武將,陳友諒則鎮守一方,成爲了共同征戰的夥伴。不過陳友諒野心很大,在天完政權中,他屢屢參與政治鬥爭的漩渦中,最終取得了徐壽輝的信任,開始慢慢走向了權力的巔峯。

不久後,陳友諒斬殺徐壽輝,自己坐上了天完政權領導人的寶座,很快他就改名陳漢,自己稱帝,開始了統一全國的進程。

當時陳友諒在實力上算是最強的,就連元朝官軍也不再是陳友諒的對手,這讓張定邊深感自己跟對了人,加上陳友諒對張定邊一直不錯,給他加官晉爵,這讓他爲了感激陳友諒,決定一生爲了陳漢政權效力。

二、放不下失敗的過去

爲了統一全國,當時陳友諒最大的敵人不是元朝政府,相反只有一個人,他就是朱元璋。朱元璋也在長江沿岸發展,這讓陳友諒確定趁朱元璋立足未穩就徹底殲滅朱元璋的勢力。

當時陳友諒在戰略上算是正確的,也獲得了朝中文武百官的支持,加上陳友諒的實力打敗朱元璋可謂是綽綽有餘,因此他很快便率軍出發了。

在進攻朱元璋的過程中,張定邊可謂是參與了全部戰爭過程,從最初劍指洪都,到此後的鄱陽湖決戰,這讓張定邊力挽狂瀾,可最後卻落得一個慘敗的結局,這讓他很是不甘心。

張定邊輸得不甘心這是肯定的,畢竟當時朱元璋在哪一方面都不佔優勢,加上張定邊一度勢不可擋,連連擊破朱元璋所設立的防線,如何失敗的,這便是張定邊一直思考的一個問題。

最令張定邊感到無法放下的便是鄱陽湖決戰,當時陳友諒坐擁數十艘大型戰艦,朱元璋加起來還不到十艘,這讓張定邊率領一直艦隊,直撲朱元璋所在的戰船,在這個過程中,張定邊是勢不可擋。

連續斬殺朱元璋幾名戰將不說,還擊沉敵艦數艘,就在快抵達朱元璋戰船附近的時候,突然被常遇春射中一箭,這才逼退了張定邊。其實張定邊身中數箭,依舊不肯罷休,還是部下強行駛離了作戰水域,這才讓張定邊最終無奈作罷。

鄱陽湖一戰讓張定邊餘生都想不通,爲什麼自己會輸?其實張定邊輸得合情合理,畢竟陳友諒在戰略上,該進不進,該退不退,豈有不輸的道理。

當然這些道理在實際參與作戰的張定邊來看是當局者迷的,他始終認爲自己倘若件事進攻,就能一舉殲滅朱元璋的艦隊,取得鄱陽湖決戰的勝利,於是他將陳友諒戰敗的原因歸咎到了自己身上,終身不能釋懷,哪怕是陳友諒離世,他也對陳漢政權不離不棄。

陳友諒有哪些優點?爲什麼張定邊一直不肯離開他? 第2張

三、對陳友諒的欽佩

同時漁民出生的張定邊,對陳友諒能夠建立起陳漢政權,其實內心裏是相當欽佩的。當時陳友諒取了漢朝的漢,來作爲國號,可謂是影響力巨大,對元朝政府來說,可謂是造成來沉重的政治打擊。

儘管元朝生活相對富足,可是貧富差距相當大,法律並不完善,在這種情況下,恢復漢民族統治的那種自信心,自然對全國都是一種鼓舞,這也讓元朝政府意識到想要徹底結束元末紛亂已經是不可能了。

有了這般成績,張定邊決定輔佐陳友諒完成陳漢政權的統一,正式建立了一個統一的漢民族政權,當然這個願望最終被朱元璋完成了,可不過當時最有希望成功的還是陳友諒。

縱觀陳友諒從參加起義軍,到最終戰敗,他始終沒有接受過任何元朝政府的招降,這是他引得包括張定邊這樣武將在內的不少人欽佩的一個重要原因。

儘管當時陳漢政權實力很強,可要徹底滅亡元朝政府還是有一定難度的,與它同時競爭的就有朱元璋和張士誠等軍閥,不同的是朱元璋和張士誠都接受過元朝政府的招降,畢竟在實力不強的時候,依靠一下元朝政府,或許還能保住榮華富貴。

可是陳友諒即便不要榮華富貴,也要完成徹底消滅元朝的戰略願景,可見陳友諒是一個目標感極極強的一個人,正是這一點,讓張定邊認定了陳友諒,更是一生對他不離不棄。

身爲元末最強武將之一的張定邊,一生對陳友諒不離不棄,除了早年的經歷以外,更爲重要的還是張定邊對陳友諒的欽佩之心。

陳漢政權建立後,陳友諒不僅從未向元朝政府低頭,還屢屢擊敗元朝官軍,這符合張定邊對一個新王朝開拓者的期望。這也使得他被全部籌碼壓在了陳友諒的身上,儘管最終戰敗,可他卻以隱居爲僧來結束自己的一生,可見他與陳友諒一樣,屬於目標性非常強的人。

陳友諒麾下的武將張定邊,因爲陳漢政權的覆滅,最終被遺忘在了歷史的長河中,他在歷史中終究還是曇花一現,只能成爲歷史認定失敗者。

張定邊追隨陳友諒的那種忠誠,猶如關羽當年追隨劉備一樣,這讓朱元璋也爲之羨慕不已,成爲了他能夠留在歷史上,被後人認可的一個原因,當然這也是他一生失敗的地方,沒有能夠真正認識到陳友諒,最終也爲只能爲此而失敗。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