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將施琅的身世如何?他爲何會加入八旗?

本文已影響1.3W人 

清朝有一個獨特的名詞,那就是“八旗”,朝中重臣基本都隸屬八旗,什麼漢八旗、滿八旗之類的,今天介紹的大將施琅也隸屬八旗。

大將施琅的身世如何?他爲何會加入八旗?

施琅是福建泉州晉江龍湖鎮衙口人,祖籍河南省固始縣方集鎮。祖先叫施柄,是南宋高宗時期評事官,於1163年(隆興元年)自河南光州固始縣施大莊(今郭陸灘鎮青峯村)南渡入閩,成爲了潯海施氏的始祖。

施琅出生於一個農民家庭,祖父時家境較爲寬裕,到了父親施大宣的時候開始衰落,但施大宣尚義持正,樂善好施,所以在鄉里名聲很好。

1681年,已經大權在握的康熙終於再次召見已年過花甲的施琅。施琅向康熙詳細談了如何訓練水師、如何利用風向變化等具體方略。康熙聽後十分滿意,再次任其爲福建水師提督,令其即赴前線操練水師,待機進取臺灣。

這時,朝中仍然有人對施琅不信任,對任命一事公開反對,但康熙帝不爲所動,反而晉升施琅爲太子少保,兼福建水師提督。當時水師提督是隸屬鑲黃旗,而清朝漢軍旗本就是容納新掠取或來降的漢人、蒙古人,施琅便被編入八旗漢軍鑲黃旗,他最出名的兒子施世綸也是漢軍鑲黃旗。

這裏有必要說一說,在旗不代表是滿洲人,只要在八旗編制內的人都算是在旗。八旗內部分爲滿洲牛錄、蒙古牛錄、漢軍牛錄,每旗下轄三種牛錄不等。換句話說,清朝不是滿洲八旗、蒙古八旗、漢軍八旗共二十四旗,而是八旗下轄滿洲、蒙古、漢軍等多少不同的牛錄。

大將施琅的身世如何?他爲何會加入八旗? 第2張

當然,除了滿洲牛錄、蒙古牛錄和漢軍牛錄之外,八旗下還有單獨編成的包衣牛錄,這些包衣牛錄下的人也同樣算是在旗。只不過,這些人只能算“低等旗人”,即所謂包衣。但不管是八旗滿洲、八旗蒙古、八旗漢軍還是八旗包衣,都是在旗的,都可以在皇帝面前自稱“奴才”。

而八旗漢軍是清朝八旗的三個組成部分之一,指代八旗中的漢軍旗份佐領,並非單獨有八個漢軍旗,部分誤稱爲“漢軍八旗”。與八旗滿洲、八旗蒙古構成八旗軍的整體,皆以兵籍編制。

分屬正黃、正白、正紅、正藍、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八旗。八旗漢軍的主要來源是明末主動歸附後金或在之後的戰爭中被及其繼承政權清朝擄掠於遼東的人丁,以漢人爲主,也有少部分漢化女真人和曾入明爲官的蒙古人等等的“重炮兵部隊”。

八旗漢軍深受皇太極信賴,在清朝初期統一戰爭及穩定漢地局勢做出了重要貢獻,出任清朝高官者也屢見不鮮,清朝中期逐漸衰敗失去了影響力。

皇太極即位後,一方面積極從事擴張政策,另一方面仍然注意緩和民族和社會矛盾,他命令臣下做好“養人”的事情,尤其是對新掠取或來降的蒙古人、漢人做好安置。

歸附皇太極的蒙古人和漢人官兵日益增多,以至八旗無法容納,於是皇太極在八旗滿洲的基礎上,於天聰九年(1635年)建立八旗蒙古(2萬5千人),此後又於崇德七年(1642年)建立八旗漢軍(3萬3千人)。加上原有的滿人旗,合滿、蒙、漢八各旗。這就使八旗制度臻於完備,武裝力量不斷擴大。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