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蜀吳三國的亡國之君都是什麼下場?

本文已影響3.01W人 

在中國古代,亡國之君的下場都是比較悽慘的,還不知道的讀者,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咸寧六年,晉武帝司馬炎滅吳,結束了持續六十年的三國分裂割據局面。隨後司馬炎將吳末帝孫皓遷往洛陽,封他爲歸命侯。此前蜀漢後主劉禪被封爲安樂公,而曹魏末代皇帝曹奐被封爲陳留王。同樣是亡國之君,爲何三人的待遇如此之大

一.劉禪

後主舉家東遷,既至洛陽,策命之曰: 惟景元五年三月丁亥,皇帝臨軒,使太常嘉命劉禪爲安樂縣公。(三國志·卷三十三)

景元四年(263),曹魏權臣晉公司馬昭爲了提升自身威望,也爲兒子司馬炎以後篡魏鋪平道路,於是發動了魏滅蜀之戰。隨後魏軍獲勝,逼近成都,蜀漢皇帝劉禪主動開城投降,蜀漢也隨之滅亡。景元五年(264年),劉禪全家被司馬昭遷往洛陽,以魏帝曹奐的名義而封爲安樂縣公。

魏晉時期實行五等爵,即公、侯、伯、子、男。但五等爵之上還有王爵,因此實際有六等。當時只有皇帝的宗室才能封王,因此封王者多爲皇帝的兒子與兄弟,異姓封王幾乎沒有。司馬昭因爲滅蜀功勞極大,所以在劉禪受封前幾天剛獲封爲晉王。那麼司馬昭給劉禪的爵位肯定要比自己的王爵低,那劉禪最高就只能被封爲公爵。

魏蜀吳三國的亡國之君都是什麼下場?

雖然劉禪當過皇帝,國號“漢”。但司馬昭是曹魏大臣,自然不可能承認蜀漢政權的合法性,認爲劉禪是“僞帝”,漢是“蜀”。此時蜀漢雖已滅亡,但司馬昭需要大力封賞劉禪來安撫蜀漢舊臣而使益州安定;況且劉禪是主動歸降,使得曹魏在魏滅蜀之戰中能夠迅速勝利,自然要給予優待。另外司馬昭弒殺皇帝曹髦,影響極壞,使他背上了弒君之名,爲了挽回自己的名聲,自然也要厚待劉禪。

孫吳還在,司馬昭爲了招降東吳,讓他們心甘情願地歸順,更要優待劉禪。所以劉禪的爵位不能太低,而公爵正好僅次於王爵,所以劉禪就被封爲安樂縣公。

二.曹奐

封帝爲陳留王。年五十八,太安元年崩,諡曰元皇帝。(魏世譜)

鹹熙二年十二月壬戌(266年2月4日),曹魏皇帝曹奐將皇位禪讓給晉王司馬炎,曹魏滅亡。西晉皇朝的合法性來源於曹魏,那曹魏自然是三國裏面唯一的正統,晉武帝司馬炎自然要優待曹奐。所以曹奐的待遇肯定要高於劉禪,自然獲封陳留王,死後也是被西晉追諡爲“元皇帝”。

西晉時陳壽修《三國志》,把曹魏皇帝寫入本紀,蜀漢皇帝與孫吳皇帝寫入列傳。可見在西晉官方眼裏:曹魏與西晉是一脈相承的正統,蜀漢與孫吳是割據地方的僭僞政權。

陳壽原爲蜀漢舊臣,在寫《蜀書》時竟然把東漢益州牧劉焉、劉璋父子的傳記放在蜀漢皇帝劉備、劉禪父子的傳記前面,可見蜀漢在西晉眼裏是原漢朝疏遠宗室建立的地方政權,沒有任何漢朝的正統性可言,而曹魏接受漢獻帝的禪讓,纔是繼承漢朝的正統。

三.孫皓

皓舉家西遷,以太康元年五月丁亥集於京邑。四月甲申,詔曰:“孫皓窮迫歸降,前詔待之以不死,今皓垂至,意猶愍之,其賜號爲歸命侯。(三國志·卷四十八)

魏蜀吳三國的亡國之君都是什麼下場? 第2張

咸寧六年(280年),晉軍攻佔建業,孫吳皇帝孫皓這才被迫投降,孫吳自此滅亡,三國也最終結束。隨後孫皓被晉武帝遷往洛陽,受封歸命侯。此時三國亂世結束,西晉一統天下,孫皓的價值比不上此前的劉禪,而且他投降的時候也沒劉禪那麼爽快,也晚於劉禪投降。況且孫皓的皇帝稱號在晉武帝眼裏也是“僞帝”,沒有合法性,自然孫皓的待遇要低於劉禪。封個侯爵也是情理之中。

引見歸命侯皓及吳降人,皓登殿稽顙。帝謂皓曰:“朕設此座以待卿久矣。”皓曰:“臣於南方,亦設此座以待陛下。”(資治通鑑·卷八十一)

孫皓面見晉武帝,晉武帝開玩笑地指着座位的末座說是給他留的。孫皓絲毫不懼,說自己也在南方給他留了同樣的座位。晉武帝卻沒有因爲此事責罰孫皓,可見他性格寬厚。另外劉禪、曹奐、孫皓皆在西晉時期善終,更可見晉武帝仁厚的一面。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