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以戰養戰”的策略爲什麼會失敗?詳解其原因

本文已影響1.45W人 

衆所周知明末農民起義軍中規模最大的一支是李自成的闖軍。那麼李自成“以戰養戰”的策略爲什麼會失敗?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本站小編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一個下崗的驛卒,之所以能發展到這麼大軍隊的領袖,原因固然很多,而他的宣傳口號“吃他娘,穿他娘,打開大門迎闖王,闖王來時不納糧”,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口號能起作用,不僅是因爲語言上鼓舞人心,更重要的,是闖軍的確是這麼做的:很多時候,他們對佔領區的貧民,不僅不徵收糧食,反而出錢出糧賑濟貧苦呢。

呵呵,是不是又有人要罵我“爲土匪洗白”了?還真不是。這其實是很簡單的道理:貧民缺少的是糧食錢財,具備的是勞動力。與其從他們身上剝下最後一件衣裳、從他們口中奪走最後一口食物、從他們袋裏搶去最後一個銅板,哪裏像讓他們入伍、爲自己打天下,來得划算?

李自成“以戰養戰”的策略爲什麼會失敗?詳解其原因

要讓士兵打仗,就算有錢有糧。餓着肚子拼死,只是極端情況下的極端舉措。李闖王不徵糧,用什麼來養兵?

用搶。搶富豪、搶地方、搶大戶。他連明朝的福王、崇禎的親叔叔都搶了,獲得錢糧無數,闖軍也迅速壯大起來。

這,就是題目上說的“以戰養戰”了。

咦,既然這麼好,爲什麼闖軍又會迅速敗亡了?很簡單,“闖王來時不納糧”的政策,並沒有長期執行下去。

開始時,闖軍只有幾千、幾萬人。打劫一個城鎮,搶一個富戶(不管是民間的財主,還是政府官員,或者是王爵貴族),獲得的財富就足夠他們用幾個月了。而這幾個月的時候,他們有機會再搶下一個目標,既能獲得給養,又掃平了軍事上的障礙,還贏得了廣大人民的依賴擁戴——明朝後期貪腐成分,官員富戶大多受到民衆的仇恨。

但,當闖軍發展壯大起來,有了幾十萬的軍隊,以及龐大的後勤、眷屬、甚至官僚行政隊伍之後,這種以戰養戰的政策,還能繼續執行嗎?殺一個王爺,搶了他的財產,只夠用一個半個月的;難道還能每個人都殺一個王爺?明朝宗室雖然龐大,哪有那麼多王爺供你殺的!

李自成“以戰養戰”的策略爲什麼會失敗?詳解其原因 第2張

時間長了,規模大了,軍隊再靠搶、或者“以戰養戰”,顯然是行不通了。就必須有後方、有生產、有自己的產業。

李自成的闖軍之所以“其興也勃也,其亡也忽焉”,很大程度上就是長期遊擊作戰,沒有建立自己的後方,也沒有治理地方、發展經濟的經驗。所以進入北京城之後,他們還嚴酷地“拷掠助餉”,逼北京人拿出錢來。這,其實也是“以戰養戰”。

只不過,游擊隊時期的闖軍,“以戰養戰”是可以的;建立政權之後的闖軍,再簡單地“以戰養戰”、不事生產,就行不通了。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