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死沙場是武將的最好歸宿,但張飛爲何會被部下所殺?

本文已影響4.78K人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張飛作爲蜀漢重要將領,是如何被部下輕易刺殺身亡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在蜀漢陣營中,張飛、關羽作爲劉備的左膀右臂,兩人的先後去世,可以說讓蜀漢陣營損失慘重,如果說戰死沙場是武將的最好歸宿,那麼關羽倒也算死得其所,而張飛可就死的略有不值了。那麼,張飛爲何會被部下所殺呢?個人認爲,性格或許是主要原因。

戰死沙場是武將的最好歸宿,但張飛爲何會被部下所殺?

根據《三國志》的記載,關羽和張飛的性格可謂大相徑庭,其中關羽是“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張飛則是“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結果,關羽因慢待士大夫而導致糜芳、傅士仁投降東吳,導致自己腹背受敵最終兵敗被殺,而張飛之死同樣與其“不恤小人”的性格密不可分。

當然,這裏的“小人”,並非狹義上的奸佞之徒,而是指那些身份低微之人。所謂“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便是說張飛對於那些謙恭有禮的士大夫、讀書人極爲敬重,但對於身份低微的販夫走卒、士卒兵勇卻毫不憐惜。

《三國志·蜀書·張飛傳》有載:先主常戒之曰,“卿刑殺旣過差,又日鞭檛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可見,張飛平日裏性格極爲暴躁,對於將領士卒動輒處罰鞭笞,劉備便曾因此而對其予以規勸,並表示如此做遲早會給自己帶來禍患,可張飛似乎並未聽進去。

相較於《三國志》對張飛之死的簡單描寫,《三國演義》卻在原有故事的基礎上,對於這段有了進一步擴充,而其中便明確表現出了,張飛之死與其性格方面的關係。

按照《三國演義》的描繪,關羽兵敗身死後,張飛悲痛之下便時常醉酒鞭打士卒,甚至“多有鞭死者”,而在劉備決定爲關羽報仇而大舉伐吳後,張飛又令全軍在三日內打造白旗白甲,準備“掛孝伐吳”。面對這不可能完成之任務,範疆(《三國志》稱範強)、張達便請求寬限一些時日,結果被張飛令人“縛於樹上,各鞭背五十”。

施刑完畢,張飛又道,“若違了限,即殺汝二人示衆”。範疆、張達本就因遭受鞭打而痛苦難當,如今眼看如果不能完成任務,還是要被處死,於是乾脆狗急跳牆,摸進張飛的營帳,將醉酒的張飛殺死斬首。

戰死沙場是武將的最好歸宿,但張飛爲何會被部下所殺? 第2張

相較於《三國演義》中,劉備得知張飛死訊後的“放聲大哭,昏絕於地”、“哀痛至甚,飲食不進”,《三國志》中的劉備卻平靜了許多,只是說了一句“噫!飛死矣”。之所以如此,或許正是由於劉備知道張飛的性格和所作所爲乃是“取禍之道”,因而早有了心理準備。

張飛作爲軍中主帥,爲何會被如此輕易刺殺

在《三國志·蜀書·張飛傳》中,對於張飛之死記載的極爲簡單,其中寫道,“先主伐吳,飛當率兵萬人,自閬中會江州。臨發,其帳下將張達、範強殺飛,持其首,順流而奔孫權”。看到這裏不禁讓人奇怪,身爲大軍主將,張飛怎會如此輕易被殺,甚至兇還帶着其頭顱成功逃奔東吳。

戰死沙場是武將的最好歸宿,但張飛爲何會被部下所殺? 第3張

按理來說,作爲軍隊主將,張飛所在必爲軍中重地,不說三步一崗、五步一哨,至少也是防衛森嚴,親軍護衛遍佈大帳四周,豈能允許他人如此輕易的摸進主將營帳,進而殺人之後還能如此輕鬆的逃走?

首先是張達、範強的身份問題,《三國志》說兩人是張飛“帳下將”,即便如此,兩人雖然並非普通士卒,有機會接近張飛的中軍大帳,可中軍大帳並非普通地方,即便是軍中將領,入內必然也要經過衛兵通稟,兩人又豈能輕易混入。

因此,個人猜測,這兩人或許並非普通將領,而是張飛麾下的親軍統領,也只有這樣的身份,才能神不知鬼不覺的潛入帥帳殺死張飛,然後還能從容離開。畢竟,親兵作爲主將的身邊人,地位或許不算太高,但想要接近主將卻極爲簡單。

其次是兩人爲何能從容逃脫。張達、範強二人殺死張飛後,竟然還能“持其首,順流而奔孫權”,不僅順利逃出了軍營,而且還帶着張飛的首級順江而下投了東吳,簡直令人匪夷所思。

個人認爲,或許正是由於張飛平日裏過度苛責士兵,導致大家哪怕發現事情不對,也根本沒人敢隨意進入中軍帥帳查看,結果便給了兩人充分的逃亡時間。等到大家發現張飛已經身死之時,兩人早已逃之夭夭,根本無法追捕了。

綜上,張飛作爲蜀漢重要將領,之所以如此輕易的被殺,恐怕與其平日裏過度苛責士兵有着極大關係,結果最終被身邊的親軍將領摸入帥帳刺殺身亡,而由於其他士兵畏懼張飛,雖然久不見張飛出現,仍無人敢擅自入內,等到他們發現張飛已死,再想要追擊,已經黃花菜都涼了。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