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咸和阮籍並稱大阮和小阮 阮咸是什麼樣的人

本文已影響2.64W人 

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準備了:阮咸,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枯木

在竹林七賢裏面,阮咸是阮籍是侄子,並稱“大小阮”。阮咸字仲容,陳留尉氏(今河南開封尉氏)人,父親阮熙曹魏時任武都太守,阮咸生卒年不詳,然在仕途上並不得意,曾任散騎侍郎,晉武帝認爲阮咸好酒虛浮,因而不用,後來被荀勖嫉妒貶爲始平太守,後以壽終。

阮咸和阮籍並稱大阮和小阮 阮咸是什麼樣的人

關於阮咸的典故頗多,大多脫胎於《晉書》和《世說新語》,總體來講,阮咸天生聰慧,不擅長交往,蔑視禮法,爲人狂狷,多和其叔阮籍等人交往,詩文鮮見傳世,尤其精通音律,善彈琵琶,如今的樂器“阮”就是以阮咸命名。

關於阮咸的典故,有“阮咸曝褌”、“與豬酣飲”、“騎驢追婢”等,有不少以訛傳訛,或者因後世翻譯錯訛導致,於是一些文章譁衆取寵,不予考證,有的甚至鬧出笑話,有必要進行更正。

阮咸曝褌

阮咸和阮籍並稱大阮和小阮 阮咸是什麼樣的人 第2張

這則典故在《晉書》和《世說新語·任誕》中皆有記載,也是成語“南阮北軟”的出處。當時阮氏家族,住在道北大多富有,住在道南則比較貧寒,而阮籍和阮咸叔侄都住在道南。當時習俗,每年七月七“乞巧節”那天曬衣,可以避免蟲蛀,道北曬的衣服都是綾羅綢緞好衣料,而阮咸也用竹竿把自己的“大布犢鼻褌”曬出來,別人以之爲怪,問他,則曰:“未能免俗,聊復爾耳!”,意思就是我也不能免俗,只不過應付應付罷了。看得出阮咸並不以貧而自卑,反而調侃譏諷,心懷坦蕩。後世就用“南阮北軟”來形容居住一地的同族人家貧富懸殊。

這裏面需要指出的是“犢鼻褌(kūn)”的解釋,不少文章爲了突出譁衆效果,有的說成大褲衩或內褲,有的則說是沒有褲襠的短套褲之類,這些都是不求甚解自以爲是的附會。其實在魏晉時期人們並無內褲,而犢鼻褌則是短褲而已,而且是有褲襠,《史記·司馬相如列傳》:“:“相如身自着犢鼻褌與傭保雜作,滌器於市中。”,按照裴駰集解引韋昭曰:“犢鼻褌,今三尺布作,形如犢鼻。”,意思就是三尺布做的短褲,頗似牛犢的鼻子樣式,想象一下,如果沒有褲襠,司馬相如還敢在集市上穿出來?,豈不可笑?!

與豬酣飲

阮咸和阮籍並稱大阮和小阮 阮咸是什麼樣的人 第3張

這個典故源自《晉書》和《世說新語》,內容相同,《世說新語·任誕》:“諸阮皆能飲酒,仲容至宗人閒共集,不復用常杯斟酌,以大甕盛酒,圍坐,相向大酌。時有羣豬來飲,直接去上,便共飲之。”。而關於翻譯解釋,就出現完全不同的說法,其中關鍵在於“直接去上”,《晉書》記載“鹹直接去其上”。其實意思簡單明瞭,那就是阮氏族人都能喝酒,一次族人聚會,大家不用尋常的杯子斟酒,而是用大缸裝酒,圍坐在一起用大勺舀酒喝。這是有豬也來飲酒,於是阮咸用勺子把上面的髒東西撇掉,然後繼續飲酒。

然而,這麼簡單的文言文,在一些專家學者那裏變得高深莫測,不少學者翻譯成“他不嫌骯髒,直接上去和豬一起喝酒”,其中竟然有馮友蘭先生,不但如此翻譯,而且形而上學,把這種行爲上升到哲學高度,認爲“諸阮對豬的一視同仁,說明他們具有物我無別,物我同等的感覺”(《中國哲學簡史》),如此解釋也算是奇葩了!更有甚者,竟然把此事說成名士的標誌,有的更加演繹和誇張,“嘖嘖有聲”,如此不負責任簡直是斯文掃地。

其實,魏晉時期,酒價頗高,“清酒一斗值粟十鬥”(《金泥玉屑叢考》),針對比較貧寒的阮咸來說,浪費一大缸酒實在可惜,另外阮咸爲人也比較狂狷,蔑視他人看法,只要自己高興就好,因而不以爲意,本來就是無意識動作,非要上升到阮咸“齊物我”之類就有點附會了。

騎驢追婢

阮咸和阮籍並稱大阮和小阮 阮咸是什麼樣的人 第4張

據《晉書》記載,當時正是阮咸母親去世,居喪期間,而阮咸縱情越禮,曾經和姑媽家的鮮卑僕女有染,後來姑媽準備迴歸丈夫家,初始答應把這個女僕留下,走的時候卻帶上了,於是阮咸身着孝服,借了客人的馬去追,然後和婢女同騎而還,並且嘴裏還說“人種不可失!”,後來這位婢女給阮先生下了次子阮孚(字遙集)。在《世說新語》裏面,馬變成驢,大意相同。

阮咸騎驢也罷,騎馬也罷,不過這件事影響了他的聲譽,在禮法盛行的古代,居喪期間,嚴謹越禮,否則被視爲不孝,阮籍母喪期間飲酒吃肉箕踞不哭都被人認爲越禮,而阮咸更甚,不顧母喪,竟然幸臨婢女縱情,並且同乘而歸,自然引起廣大非議,這也是他的仕途不得已的原因所在。雖然蔑視禮教,然而也太過分,難免口碑甚差。正如東晉戴逵《竹林七賢論》所說:“鹹既追婢,於是世議紛然,自魏末沉淪閭巷,逮晉咸寧中始登王途。”。

阮咸神解

阮咸和阮籍並稱大阮和小阮 阮咸是什麼樣的人 第5張

針對阮咸,大多文章都重點放在追婢飲酒上,主要想起到轟動效果,然而並未對阮咸進行正確評價,其實阮咸是一個音樂天才,如今的樂器“阮”就是因爲阮咸而得名。

據《世說新語·術解》記載,當時著名的西晉開國功臣音律學家荀勖,善解音聲,時論稱他是“暗解”,所謂“暗解”就是一聽音樂就能領會模仿,然而卻說不出道理,其實就是理論不足。而阮咸則被稱爲“神解”,意思是既能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理論和技巧都很擅長。荀勖曾經制定宮廷音樂,阮咸認爲起調太高,不符合古樂,有悲喪之音。荀勖於是非常忌恨,便把阮咸排擠出朝廷,貶爲始平太守。後來一位農夫耕作時,得到周朝的衡定樂律的玉尺,荀試以校正自己所治的鐘鼓、金石、絲竹,才發現比周朝短了“一黍”(黍,北方所謂的黃米,古時建立度量衡的依據),於是才爲所拜服。

樂器阮是中國傳統樂器,秦漢時期稱爲秦琵琶,出自龜茲胡人,形狀猶如梨狀,稱爲曲項琵琶,阮咸“妙達八音” ,善彈琵琶,並且予以改進,從而形成自己特色的“阮”,共鳴箱形制爲圓形,四弦十二柱,豎抱用手彈奏,改纏指爲用撥片。後來阮咸失傳,唐代開元年間從阮咸墓(抑或魏晉墓葬)中出土銅製琵琶一件,被重新發掘,命名爲“阮咸”,簡稱“阮”,阮直到清代都一直保持古制,現在阮已經發展成一系列樂器。

阮咸對現代最大的貢獻,自然是樂器阮,有廣闊的音域和豐富的表現力,其中大阮和中阮爲各民樂團常用中低音彈撥樂器。阮咸的對音樂界的巨大貢獻經常被人忽視,而流俗於追婢飲酒上,不能不令人嘆息。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