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國家制度 福利國家政策

本文已影響1.41W人 

福利國家,外文名Welfare State,其性質是以一種國家形態,福利特點是覆蓋面廣,低收入階層受惠多,由國家提供福利服務。

簡介

福利國家並非一種國家類型,宏觀上是國家與社會關係的一種狀態,微觀上是對政府一系列特定行爲的描述,可以說是一種由國家通過立法來承擔維護和增進全體國民基本福利職能的政府行爲模式。當然,這種政府行爲在歷史政治過程中會逐漸形成一定的路徑依賴,因此具有相對穩定性。

語源

福利國家制度 福利國家政策

  德國

“福利國家”這個詞來源於19世紀的德國,當時俾斯麥實行的警察國家政策,1870年德國的歷史學家描述俾斯麥的“國家社會主義”政策是在創造一個“福利國家”(德語:Wohlfahrtsstaat)Bismarck's policies have also been seen as the creation of a welfare state。後來英國作家在一篇文章中採用了這個詞彙。不過,現聯邦德國使用社會國家(德語:Sozialstaat)來表示類似概念

福利國家的福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種把“貧富再分配”的政策。根據統計,以瑞典的富人及窮人的工資爲例子,瑞典年薪最高的100多名企業家與工人的平均工資收入相比約爲13:1;不過,在經過納稅和福利補貼來調節後,兩者的實際上的收入差距降爲5:1。再以兩者的納稅稅率爲例,瑞典的所得稅稅率爲累進制,收入越高,納稅越多。這制度中,工人的平均所得稅稅率爲35%、職員則爲40%、而收入最高的企業家、商人、演員及運動員等的平均所得稅稅率則可高達80%。

意大利語稱爲“社會國家”(意大利語:Stato sociale)。

瑞典的福利國家稱爲“人民家園”(瑞典語:Folkhemmet),是從1936年開始,是由工會和大公司達成協議,共同創立社會保障體系和公共健康保障體系。

法語稱爲“國家保障”(法語:État-providence),是起源於1854年-1870年第二帝國期間諷刺帝國實行的福利國家政策。

西班牙語“福利國家”(西班牙語:estado del bienestar)和葡萄牙語“社會福利國家”(葡萄牙語: Estado de Bem-Estar-Social)都是直接表示。

日本、韓國均採用漢字“福祉國家”(日語:福祉國家、朝鮮語:福祉國家(복지국가))來表示此概念。

福利國家的發展

現代福利國家是從19世紀逐漸發展起來的,和救濟貧困不同,最早見於德國俾斯麥的社會保險體系,北歐國家是從自治、互助福利體系發展起來的,其他從1930年起,如荷蘭、澳大利亞、烏拉圭、新西蘭等是由政府提供發展起來的。

福利國家制度 福利國家政策 第2張

  荷蘭

20世紀的大蕭條促使許多國家選擇了福利國家的道路,爲窮人提供了“從搖籃到墳墓”的服務,被認爲是共產主義和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中間路線。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歐洲許多國家選擇了爲人民提供部分或全面的社會服務體系。

現代福利國家從提供現金福利(養老金、失業補助)擴大到其他方面(衛生保障、嬰幼兒保障)等,通過這些福利,福利國家已經影響了他們公民的消費和休閒的習慣。

由於石油收入的增加,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卡塔爾、巴林、阿曼等產油國也成爲了福利國家。

方式

成爲福利國家有兩種方式:

第一種是國家只負責向“最需要的公民”提供福利,這種方式需要政府官僚去區分誰是“最需要”的公民,因此政府要密切關注公民的日常生活才能將公民詐騙福利的可能性減到最低,而政府會將人民劃分爲兩類,第一類是接受福利的人民,第二類是需要爲政府福利提供的人民,而需要爲政府福利提供的人民往往想將福利減到最低。若區分方法不公平,將會造成嚴重問題。

第二種是國家負責向“所有需要的公民”提供福利(例如有孩子、需要治病、老人等),將政府的干擾減到最少,爲了提供高福利,因此政府需要高稅收,這種方式受到公民的廣泛歡迎,因爲每個人民都或多或少的會從福利體系中受益,而北歐國家實行的就是這種方式。

批評

對福利國家最主要的批評是試圖將政治置於經濟之上,反對自由放任的經濟體系。

也有人批評慷慨的社會福利還使許多人陷入了對福利制度的長期依賴,他們覺得工作與否無所謂,因爲領取失業補貼和社會救濟,生活照樣可以過得去;福利政策容易造成懶人的出現,人民不再依靠勞動工資收入,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和福利多少沒有關係。雖然美國的經濟和社會福利都不如荷蘭、北歐四國,但是美國的人均GDP要高於很多福利國家。在消費品方面,人均電視機、人均計算機、人均收音機都要比福利國家高。

另一種批評聲音來自古典自由主義,他們認爲從工作的公民手中拿走財富去幫助不工作的人、殘疾人和兒童,就等於偷竊別人的勞動,違犯了保護個人財產的權利。

福利國家的問題主要表現在財政開支太大,加重了政府的負擔;全面福利政策導致一些人懶惰,不利於社會進步;政府對經濟的控制阻礙了市場繁榮。

另外一種對福利國家的批評在於錢用錯地方,這些批評者可能還是會支持福利國家,但是認爲應該用更恰當的分配方式,例如多國都在批評給老人的福利支出遠多於給未成年者及其父母的津貼、因此加劇了少子化及未來的經濟危機,或是給特定族羣的福利支出遠多於真正需要者。

制度的優點與缺點

正面影響

福利國家制度的確立及運行有顯而易見的好處,它在一定條件下有助於實現社會保障、社會和諧和政治穩定,有助於普遍提高公民的生活狀況,避免了社會分裂,減緩了兩級分化。

反面影響

有學者認爲過於優良的福利制度有一定的反面影響:

①使人們依賴福利而變得懶惰,滋生慵懶文化,使國家喪失積極工作的激情;

②福利存在經濟上的破壞性,因爲福利開支會增加稅收並引起通貨膨脹;

③福利可能是低效甚或無效能的,因爲提供福利的公共部門具有壟斷性,它們缺乏市場競爭;

④在政治上,福利制度與傳統會天然地爲公民所擁護,而在國家面臨經濟危機,政府面臨財政困境之時,縮減福利往往不會得到民衆的認同,反而引發國內危機。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