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馬槊多值錢?20套歐洲騎士裝備換一杆槊!

本文已影響1.07W人 

中國的馬槊從秦漢起流行,貫穿整個中國古代史,曹操橫槊賦詩,李世民遲槊平天下。筆者曾看過一本西域遊記,遊記裏說馬槊和陌刀是在管制武器,禁止外貿。怕被仿製。一個駐在西域的唐朝騎兵低級將領,剿匪的時候底下的人被人摸營,手下九騎死了三個,全套裝備沒了。除了自己,剩下的6個都是光着腚跑出來的。眼看回去要被斬首,一咬牙把自己祖傳的馬槊典當給了一個阿拉伯的行商,換了二十五套板甲和龍騎槍。還有騎士劍。以及三十匹覆着鐵片鎖甲的阿拉伯烈馬,六個拜占庭騎士戰俘。一人雙馬去追那三十多個流賊,最後搶回了裝備,想回去贖回自己的馬槊,卻發現那個行商生意都不做了,早就掉頭回阿拉伯跑沒影了。沒追到。後來手下的人說漏了嘴,這事被上官發現了。這倒黴孩子被吊死了。寫遊記的人就是看着這個傢伙被吊的時候把這件事打聽到記下來的。

唐朝馬槊多值錢?20套歐洲騎士裝備換一杆槊!

這一杆的造價能在絲綢之路今天新疆換二十多套同時期的歐洲貴族騎士的全套裝備包括馬..這還是盛唐。到了亂世就更值錢了,一套歐洲的板甲,代表了歐洲一個縣數十年的收入。歐洲的騎士的裝備極其昂貴,所以騎士纔要起碼一個縣的封地專門供應。包括一支工匠隊伍專門對這個騎士身上的板甲縫縫補補。還有專門馴馬的隊伍,騎士的輔兵,諸如此類。

一根馬槊的價錢你看出來了麼?這玩意工藝複雜成品率極其低,根本沒法子成規模列裝。都是有地位的武將自己去搞的,或者一代一代傳下去的。

馬槊裏邊有非常多的講究。槊根本不像步槊所用的是木杆,而是取上等韌木的主幹,剝成粗細均勻的蔑,膠合而成。拿韌木以做弓用的柘木爲最,次以桑、柞、藤,最差也得用竹子。把細蔑用油反覆浸泡。泡得不再變形了,不再開裂,方纔完成了第一步。而這個過程耗時將近一年,一年之後,將蔑條取出,蔭涼處風乾數月。然後用上等的膠漆膠合爲一把粗,丈八長(注,漢尺),外層再纏繞麻繩。待麻繩乾透,塗以生漆,裹以葛布。幹一層裹一層,直到用刀砍上去,槊杆發出金屬之聲,卻不斷不裂,如此纔算合格。然後去其首尾,截短到丈六左右。

前裝精鋼槊首,後安紅銅槊纂。不斷調整,合格的標準是用一根麻繩吊在槊尾二尺處,整個丈八馬槊可以在半空中如秤桿般兩端不落不墜。這樣,武將騎在馬上,才能保持槊尖向前而不費絲毫力氣。如此製造出來的槊,輕、韌、結實。武將可直握了借馬力衝鋒,也可揮舞起來近戰格鬥。只是整支槊要耗時三年,並且成功率僅僅有四成,因此造價高得驚人。所以漢唐以來,馬槊一直是世家出身將領的標誌。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