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分封異性諸侯王的目的是什麼?他們分別是什麼結局?

本文已影響4.61K人 

劉邦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本站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劉邦建立漢朝後,分封了八位異姓諸侯王。一般當皇帝要分異姓諸侯王的時候,就說明這個政權逐漸走向衰落了,畢竟一般封王都是封同姓親戚,也比較保險。但有些諸侯看到皇帝權勢下降,就會逼着皇帝給他們封王,那他們的地位就上升了不少,所以一個朝代的異姓諸侯王慢慢多起來並不是什麼好事。那爲什麼劉邦一開始就要封八位異姓諸侯王呢?實際上劉邦這麼做是想讓局勢先穩定下來,最終這幾位異姓諸侯王的下場也是比較慘烈。

劉邦分封異性諸侯王的目的是什麼?他們分別是什麼結局?

楚漢戰爭初期,劉邦屢屢被項羽擊敗,但是,劉邦注重聯合各地反對項羽的力量,終於反敗爲勝。擊敗項羽後,劉邦於公元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即皇帝位,定都長安,史稱西漢。在建立西漢王朝的過程中,劉邦分封了八個異姓諸侯王,分別是趙王張耳、長沙王吳芮、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韓王韓信(韓國後人)、齊王韓信(後封楚王)、樑王彭越、燕王盧綰。不過,對於西漢初期的八位異姓王,最終的結局是六人被殺,只有兩人最後得以善終。

趙王張耳

首先,在消滅秦朝後,項羽分封十八路諸侯時,張耳被封爲常山王。公元前203年(漢高祖四年)韓信報請劉邦以張耳爲趙王。張耳立爲趙王后,公元前202年(漢高祖五年)去世, 其子張敖即位爲趙王。後劉邦在剪除異姓王時被廢掉王位。由此,對於趙王張耳來說,雖然王爵沒有一直傳承下去,但是,其畢竟獲得了一個善終的解決,這在西漢初期的八個異姓王,無疑是非常好的結局了。

長沙王吳芮

和趙王張耳一樣,長沙王吳芮也是善終。根據史料記載,吳芮是秦漢交替時期的百越部落領袖。項羽分封諸侯時,吳芮被封爲衡山王;漢朝建立,劉邦改封吳芮爲長沙王。吳芮卒於公元前201年,諡“文王”。

劉邦分封異性諸侯王的目的是什麼?他們分別是什麼結局? 第2張

淮南王英布

在秦漢之際,英布本來是項羽的手下,封九江王。在楚漢戰爭時,英布叛楚歸漢,漢朝建立後封淮南王。公元前196年,淮南王英布起兵反漢,因謀反罪被殺。

齊王韓信(後封楚王)

楚漢戰爭期間,劉邦立韓信爲齊王。在擊敗項羽上,韓信起到了重要作用。西漢建立後,韓信建立後解除兵權,徙爲楚王。被人告發謀反,貶爲淮陰侯。同樣是公元前196年,呂后與相國蕭何合謀,其騙入長樂宮中,斬於鍾室,夷其三族。

樑王彭越

彭越與韓信、英布並稱漢初三大名將,西漢建立後封爲樑王,都定陶(今山東菏澤定陶區)。後因被告發謀反,被劉邦梟首示衆

燕王臧荼

項羽分天下爲十八路諸侯時,立臧荼爲燕王。公元前204年,燕王臧荼歸順韓信,投降劉邦。漢高祖劉邦登基兩年後,把謀反的燕王臧荼殺掉。

劉邦分封異性諸侯王的目的是什麼?他們分別是什麼結局? 第3張

燕王盧綰

和以上幾位異姓王不同的是,盧綰是沛豐邑(今江蘇豐縣)人,與劉邦是同鄉好友,且和劉邦同一天生日。楚漢戰爭時,盧綰被漢高祖劉邦封爲燕王。公元前196年,燕王盧綰背叛劉邦。公元前194年(漢惠帝元年),盧綰死於匈奴。

韓王韓信(韓國後人)

韓王韓信是戰國時期韓襄王姬倉庶孫,爲避免與同名的名將韓信相混,史書多稱其爲韓王信。楚漢戰爭時,韓王韓信隨劉邦擊敗項羽平定天下。西漢建立後,韓王韓信起兵反叛劉邦,投靠匈奴。不過,在其又一次帶兵攻漢之時,被將軍柴武在參合斬殺。總的來說,對於漢高祖劉邦分封的八個異姓王,沒有謀反的兩人最終獲得了善終的結局。而相繼造反的六位異姓王,則相繼被殺。之後,漢高祖劉邦又封了九個劉姓王,並且劉邦殺白馬爲誓,非劉氏不得封王,無功不得封侯。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