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傳國玉璽上有四個漢字?真相是什麼?

本文已影響2.18W人 

古時候但凡朝代更替,傳國玉璽就成了皇帝們最渴望得到的“神器”,在古代它是皇權的象徵。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一提到傳國玉璽,我們就會想到和氏璧和“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字。但是我們看了故宮博物院的二十五顆清朝玉璽,就會發現清朝的玉璽大多數都是四個字或六個字,而且以四個字居多:皇帝尊親之寶、皇帝親親之寶等六字印璽,明顯是專印專用,通用的應該是天子之寶、敕命之寶、制誥之寶等四字印璽。

這二十五枚印璽,全部羅列出來,讀者諸君看了也會頭痛,所以筆者將他們製成一張大圖,感興趣的可以放大來看,也許能看出一些奧妙來:這二十五枚印璽,並沒有清朝真正的傳國玉璽,因爲清朝的傳國玉璽肯能是一枚漢印,而且上面也只有四個漢字。

“完璧歸趙”是歷史事實,而那塊和氏璧究竟是圓形有孔還是一塊方玉,似乎也沒必要爭論:如果像課本上畫的那樣是個類似墊圈的東西,李斯也沒辦法把他做成傳國玉璽,更不能在上面刻下“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篆字。這八個篆字,其實是強調君王的責任,也是一種對國家和百姓的祝福,翻譯過來的意思,是“既然我順受天命當了皇帝,就應該使黎民長壽、國運永久昌盛。”

清朝的傳國玉璽上有四個漢字?真相是什麼?

我們翻開清太宗皇太極實錄就會發現,清朝的傳國玉璽並不是和氏璧做成的,那只是一方漢印,其真僞可能也存在問題。但就是這樣一方真僞難辨、只有四個漢字的漢印,卻讓皇太極欣喜若狂,不但舉行了隆重的“受寶大典”,還正式改變國號,從名不正言不順的“金”改成“大清”,要跟“大明”分庭抗禮了。

讀者諸君可能不知道,但是“清史專家”閻崇年知道,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到底姓啥,這個問題也有六個答案,閻崇年先生在《故宮疑案》一書中,引用《滿文老檔》和《李朝實錄》等史料說:“努爾哈赤的姓氏,文獻記載計有六種,爲愛新覺羅、佟、崔、雀、覺羅。”

努爾哈赤和皇太極乃至福臨、玄燁、胤禛姓佟,這一點讀者諸君可能聽說過,當年努爾哈赤給朝鮮國王寫信,其中就有“女直國建州衛管束夷人之主佟努爾哈赤稟”的字樣。而說他們姓崔,也不是完全沒有依據:很多明朝筆記,都有“老酋姓崔”、“老胡姓崔”的字句,這個“老酋”、“老胡”,說的就是努爾哈赤。

不但姓啥都是個問題,努爾哈赤等人的名字也很有意思,連閻崇年也承認:努爾哈赤的意思是野豬皮,舒爾哈齊是小野豬皮,雅爾哈齊是豹皮,多爾袞是獾。

清乾隆帝弘曆第五子榮純親王永琪七世孫金啓孮也曾表示:“……前說必有依據,後聞西伯利亞通古斯各族民俗,小兒多喜以所穿之某種獸皮衣爲乳名,可證其說確無誤矣。”

姓氏成謎,名字也比較搞笑,這種情況從皇太極開始改變,其後的清朝皇室子孫的名字就引經據典比較有深意了,福臨還有些土氣,玄燁、胤禛、弘曆這些名字,就都是從四書五經中找的吉祥字詞了。

按照乾隆皇帝弘曆的說法,清朝是金國的繼承者,他根本就不承認自己是外來者,這種說法是否有道理,筆者也不好評論,就只能由讀者諸君慧眼明辨了。咱們現在還是把話題回到那傳國玉璽上來——目光敏銳的讀者可能已經發現,本文開頭大圖中的二十五枚印璽,都有漢字之外的文字,有的乾脆連漢字都沒有,自然也就不是我們所說的傳國玉璽了。

在《清太宗實錄》卷二十四和二十五,明確記載了清朝傳國玉璽的由來和樣式:“璠璵爲質,交龍爲鈕,璽文爲漢篆‘制誥之寶’,光氣燦爛,是爲至寶。”

這枚四字漢篆“制誥之寶”的來由,也有一段傳奇故事,正因爲這故事太過傳奇,所以雖然寫進了《清太宗實錄》,但筆者還是懷疑其真實性,進而對這枚傳國玉璽的真實性也產生了懷疑,所以只能說“可能是一方漢印”。

“漢朝的‘制誥之寶’傳到誰的手裏,誰就是真命天子”,這種說法是從清朝纔開始有的,此前的說法是“和氏璧金鑲玉纔是祖龍秦始皇傳下來的傳國玉璽”。

清朝的傳國玉璽上有四個漢字?真相是什麼? 第2張

據說和氏璧做成的傳國玉璽被某位太后摔掉了一角,只好鑲金彌補,這纔有了“金鑲玉”一說,多爾袞“繳獲”並獻給皇太極的傳國玉璽,很顯然不是金鑲玉,也沒有“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字。

雖然真僞難辨,但是從林丹汗遺孀蘇泰福晉手裏繳獲這枚漢印之後,多爾袞還是鄭重其事地給皇太極上表:“皇上洪福非常,天錫至寶,此一統萬年之瑞也!(《清太宗實錄》卷二十四)”

多爾袞說這枚漢印是傳國玉璽,皇太極也希望是真的,其他人當然也不敢說假的,孔有德緊跟着上表:“此寶實非尋常,乃漢時所傳,迄今二千餘年。他人不能得,惟我皇上得之,蓋皇上愛民如子、順時合天,雖寶璽在千里之遠,應運呈祥,是天啓其兆,登九五之尊……堯舜之治,今得復見矣……”

繼孔有德之後,耿仲明也大唱讚歌,這篇讚歌跟孔有德上表一樣,都被收進了《清太宗實錄》卷二十五:“夫玉璽者,乃天子之大寶,國家之上瑞,有天下者所必用也……惟願蚤正大統,以慰臣民之願!”

兩個重量級漢臣(奸)都站出來證實這枚漢印就是傳國玉璽,皇太極當然“深信不疑”,他不但舉行了隆重的“受寶大典”,而且在多爾袞、土謝圖汗圖濟農巴達禮、孔有德三人領銜勸進之下,改大汗爲皇帝,於明崇禎九年(公元1636年)四月十一日,公然稱帝並改國號爲清了……

從這一番操作中,我們看出了有組織的造假跡象:孔有德耿仲明原本都是皮島大帥毛文龍部將,孔有德“長於弓馬,不識字”,耿仲明也不是個文人,他們怎麼能寫出這樣文縐縐的文字來證明多爾袞繳獲的是傳國玉璽?

不管怎麼說,拿到了“傳國玉璽”的皇太極稱帝了,那方“制誥之寶”“漢印”也就成了清朝傳國玉璽,清朝歷代皇帝都信以爲真,但卻從不拿出來使用,以至於我們不知道這方漢印是否真的存在,更不知道它最後去了哪裏——對這方面有所瞭解和研究的讀者請不吝賜教:多爾袞“繳獲”的,真是傳自漢朝的“傳國玉璽”嗎?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