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遜和孫策有仇,爲何他後來會投奔孫權呢?

本文已影響2.98W人 

公元194年,小霸王孫策率軍進攻廬江郡,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廬江太守陸康據城固守,誓死不降,被孫策長期圍困。陸康和陸氏家族的一大半,都死在這場戰役之中。

此戰,孫策成就了陸康的忠名,也與江東士族結下了終身難以化解的仇怨。

戰前,陸康知道凶多吉少,因此提前將族中婦孺打包送回了吳郡老家,包括他的兒子陸績和“養子”陸遜。

陸遜早年喪父,全靠陸康養育。可以說,陸康名爲叔祖,實爲養父。

在那個提倡忠孝的時代,殺父滅族之仇是最難原諒的。

然而,僅僅在10年後,陸遜就選擇了輔佐孫策的弟弟孫權,還成爲了孫策的女婿。

陸遜和孫策有仇,爲何他後來會投奔孫權呢?

作爲《三國志》中單獨列傳的大臣,陸遜堪稱後來東吳的定海神針,他對東吳的作用不亞於諸葛亮對蜀漢的貢獻。

很多人都只看到陸遜的功業,卻沒看到陸遜與孫策有着血海深仇,卻主動成爲孫權幕僚、孫策女婿的這一事實的矛盾之處。

事實上,陸遜的反常態度只是冰山一角,而水面之下,隱藏着許多謎團:

1)孫策與江東士族有什麼矛盾,爲何孫策要狂屠江東豪傑?

2)爲何郭嘉能預言孫策之死,究竟是誰刺殺了孫策?

3)爲何孫策殺了陸遜養父和族人,他卻主動投靠孫權?

4)爲何孫權對20歲的陸遜如此重視,“數訪世務”?

這些問題,本文將一一爲你解答。

本文約4000字,閱讀需10分鐘。

01 孫策與江東士族的恩怨

公元195年到200年,孫策率領着一支1000人的軍事小分隊,只用了5年時間,就基本鯨吞了整個江東地區。

然而,這並不意味着,江東地區對孫策“莫敢不從”。

東漢末年,最珍貴的資源是土地,而比土地還珍貴的,是人口。

有了人口,才能產生兵源,土地資源才能夠得到有效利用,生產出糧食和物資。而江東的人口,卻掌握在江東大大小小的士族們手中。

士族,在西漢起家時被稱爲豪族,在東漢時利用朝廷賦予的知識壟斷和舉薦官員的特權,他們開始崛起。

兼併土地、隱藏人口,東漢的200年間,他們成功地掌控了華夏社會。

看似文雅的士族們,其實才是漢末三國時期真正的幕後股東。

袁曹孫劉不過是士族們挑選的代理人。誰更有潛力,誰能給他們更多紅利,士族們就會支持誰擁護誰。

孫策的父親,江東猛虎孫堅,勇武善戰卻屢屢碰壁,最後不得不投入袁術麾下,正是因爲袁家四世三公,在士族圈子裏人緣廣、招牌響。

孫策出山,也是在袁術麾下,九江、廬江之戰,孫策就是爲袁術打的。

然而,士族們之所以支持袁家,是希望袁家帶領他們恢復漢家天下,畢竟東漢纔是他們的幸福時代。

但袁術卻不明白這一點,有點資本就開始嘚瑟,想要廢漢自立,於是袁家漸漸不再得到士族們的支持。

這纔有了孫策自立門戶的可能。

孫策很能打是一個方面,而打出反袁擁漢旗號,從而爭取到了江淮間部分士族的支持,纔是孫策能快速平定江東的最重要原因。

然而,孫策卻並不能因此而得到江東士族們的支持。

孫堅當年殺了琅琊士族王睿、潁川士族張諮,都是士族圈子裏的響噹噹的人物。

而廬江之戰中,孫策更是殘忍地導致了吳中四姓之一的陸氏百餘口人死亡過半。

前者好歹事不關己,江東士族們不過是考慮與孫家合作的代價;而後者卻是殺人父母,直接導致了江東士族對孫家的敵視態度。

而面對不合作的江東士族,孫策跟他爹選擇了一樣的方法-殺。

高岱、于吉、許貢、王晟家族等等,江東士族們在孫策的屠刀下血流成河;而盛憲等一批江東名士則遭到孫策的嚴酷迫害。

而這些,更加重了江東士族與孫家的矛盾。孫策驍勇,他們不敢正面與之相抗,於是轉入地下。

公元200年左右的江東水面下,流淌着多股暗流。

對於這一點,旁觀者清的郭嘉說得最清楚:

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豪雄傑,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衆,無異於獨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敵耳。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

郭嘉能準確地預言孫策遇刺,並不是他有未卜先知的能力,而是他對江東的局勢看得很清楚:

血海深仇面前,江東士族並沒有那麼容易選擇原諒。

02 陸遜入孫權幕僚

然而,僅僅過了3年,江東士族就選擇了與孫氏合作。

公元200年-203年,孫權大力延攬俊秀,諸葛瑾、魯肅、嚴畯、步騭、陸遜、徐盛、顧雍、顧邵、朱桓等人先後紛紛加入了孫權的幕僚。

孫權這幾年招聘的人才質量之優異,堪比荀彧給曹老闆推薦的潁川士族集團。

潁川士族構成了曹魏政權的人才骨架,而這一批幕僚也幾乎是後來東吳帝國的股肱之臣,撐起了東吳立國的軍政框架。

而這批幕僚,大多可分爲兩個集團,以魯肅爲代表的淮泗士族集團、和以陸遜爲代表的江東士族集團。

淮泗集團早就是孫策的股肱,進入孫權幕僚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江東士族的大範圍投靠,卻很不尋常。

陸遜和孫策有仇,爲何他後來會投奔孫權呢? 第2張

曹操能得到潁川士族的支持,是因爲曹操對荀彧十分信任,而潁川大佬荀彧同志經過認真考察,對曹老闆也有了足夠的好感,也對曹操的潛力有着足夠清晰的認知。

於是,荀彧這纔在潁川士族羣裏發了帖子,號召潁川有志青年都到曹老闆這裏來上班。

而另一邊,曹老闆也表現出足夠的納賢的姿態。潁川士族幾乎來者不拒,入職至少是中層幹部,有才能的還單獨考察,委以重任。

這纔有了潁川士族對曹操的全力支持。

但孫權小同志此時才20歲,未來潛力如何沒有可靠的評估報告,至於友好程度更是不用說了。

他爹只會打架,一輩子推行的是順我者昌、逆我者死的政策;他大哥還殺了陸遜的唯一監護人、手上沾着陸家一大家子和許許多多江東豪傑的鮮血。

這正是他們就算死也不願意投靠孫策的原因。

孫策時代,選擇與孫家合作的江東士族,幾乎只有賀齊、虞翻等極少數人而已,江東士族代表朱張顧陸幾乎沒有與孫家合作的。

而這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陸遜的加入。

陸遜出身吳郡陸氏,少孤,由族長陸康養育,視陸康爲父。廬江之役,陸康被孫策圍困而死,他和陸康之子陸績被陸康提前送回吳郡。陸康死後,年僅10餘歲的陸遜撐起了陸氏的門戶。

首先,孫策不僅殺了他的監護人陸康,還導致了陸氏數十口身死廬江,從廬江之戰後陸遜10餘歲就要撐起門戶,可知陸氏一族年長的男丁可能都死於此役。

換句話說,陸遜個人以及他的家族,都與孫策有着直接的血海深仇。

其次,陸遜既爲陸氏族長,他的投靠就代表着陸氏家族的態度。

況且,他後來娶了仇人孫策的女兒,成了殺父仇人的女婿。簡直就是中國版的《羅密歐與朱麗葉》。

陸氏和其他士族的態度驚人的一致。到公元203年,朱張顧陸四家幾乎都遣子弟到孫權身邊,表示了對孫權的支持。

陸遜和江東士族的態度,集體發生了180度轉彎,這絕不是偶然。

那麼,孫權到底做了什麼,爲什麼江東士族不願投靠孫策卻願意投靠孫權,爲什麼有着血海深仇的陸遜也在孫權的撮合下成了孫策的女婿?

03 孫權平叛

公元200年,孫策死後,江東地面上一下子炸開了鍋,隱藏在江東水面之下的暗流紛紛翻出了水面。

廬江太守公開反叛孫氏政權;宗室內孫暠企圖奪權,孫輔暗通曹操;會稽郡、豫章郡數萬山越趁機作亂;孫氏政權各地官吏也不安分,丹陽郡吏戴員、嬀覽殺死宗室孫翊、孫河。

這些變亂,看似雜亂無章,是趁政權更迭,不服年輕無威望的孫權,但事實上,有兩個細節非常值得推敲:

1)山越與江東士族的內在聯繫

東吳的山越叛亂頻發於公元200年-203年,也就是孫權剛剛上位的這幾年。

而一旦陸遜等人率軍討伐,山越則“所向皆服”。討伐山越得利最多的,幾乎是清一色的江東士族陸遜、賀齊、鍾離牧等人。

同爲江東本土勢力的代表,江東士族與山越之間,沒什麼聯繫那纔是騙鬼呢。

2)嬀覽的身份

謀殺孫翊事件同樣不普通。丹陽都督嬀覽、郡吏戴員二人沒見有多硬的後臺,卻敢謀殺孫權的親弟弟、差點成爲孫家繼承人的孫翊,還成功了。

嬀覽的簡歷上,有一個細節值得注意:東漢末,嬀覽由吳郡太守盛憲舉孝廉。

這個盛憲,正是被孫策、孫權迫害了一輩子的會稽名士,一等一的江東大士族。

雖然並未出現一個江東士族的名字,但無疑,孫權初年的這些叛亂,或許大多都跟江東士族脫不了干係。

而江東士族們之所以如此謹慎,不直接露面,是因爲局勢還不明朗,江東士族有這個實力等孫權無力應付再出來摘果實。

而一旦提前暴露,孫堅孫策都嗜殺,孫權估計也好不到哪去,萬一屁股沒擦乾淨可就小命不保了。

孫策之死,有人說是因爲孫策殺了許貢,也有人說是孫權或者曹操的陰謀。

但事實上,許貢沒那個能量,而孫權沒有動機。

畢竟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即使孫權有那個心計要爭奪家主之位,他也該等到江東平穩而不是暗流涌動的公元200年。

所以,這事和以上的叛亂,只能是出自一個勢力集團-江東士族。

他們有動機,孫策殺了江東士族很多人,還想要江東士族屈服於孫家的統治。

他們也有實力,朱張顧陸、虞魏孔謝,江東士族的實力,我們在本文及接下來幾篇都能看得到。

刺殺孫策、製造騷動是一體謀劃的,江東士族的目的是:

如果能把孫氏政權趕出江東最好,退而求其次也要讓江東亂起來,至少要讓孫家意識到,地頭蛇也不是好惹的。

然而,他們低估了孫權。

這個年僅18歲的青年,依靠着淮泗集團精英張昭、周瑜、程普,以及麾下從徐州就跟着孫家的部曲,只用了3年,就平定了江東的騷亂。

公元200年,當曹操認爲已經難與孫策爭鋒時,郭嘉卻準確地預料到江東亂象並未停止。

公元203年,當孫權穩居吳郡時,江東士族們意識到,江東真的變天了。

04 雙方的新選擇

孫權的迅速平叛,讓躲在幕後的江東士族們意識到,孫家主政江東已經是無法改變的事實,而如果再一味硬剛,不是明智的選擇。

而恰在此時,年輕的孫權向江東士族釋放了善意。

周瑜是第一個認識到這一點的人。公元200年,他便建議孫權加大人才招聘力度,不要讓本土人才流失了(當廣求其比,不可令去也)。

而年輕的孫權不知道是沒有意識到裏面的門道,還是參透了殺戮與和平的道理,總之,孫權開始重視江東士族的加入。

正是這兩點,最終讓江東士族不得不轉變了思維方式。

既然已經無法顛覆孫氏政權,那麼不合作就只能導致自身的邊緣化,被孫權扶持的新士族所取代。

而如果將子弟送到孫權身邊,反而可以讓他們爲江東士族代言,增加江東士族的整體發言權。

有機會選擇自己的未來,總強過於被動執行,讓其他人決定自己的命運。

掌控自己的命運,這纔是江東士族選擇加入孫權幕僚的根本原因。

不得不說,此時的江東士族中精英還是很多的,比如陸遜,爲了家族的未來,能夠放棄個人的巨大血仇,轉而就加入了孫權的幕僚。

江東士族的這一態度轉變,贏得了孫權的讚賞。

孫權也十分清楚,陸遜這個20歲的年輕人,卻是江東士族翹楚。

因此,孫權對陸遜十分重視,經常叫來一起談心論道,聽取建議,還把他變成了自己的侄女婿。

在此後的10餘年裏,雙方的這個新選擇造就了江東共贏的良好局面。

江東集團的支持和加入,使得年輕的孫權很快掌控了江東,成爲了比他大哥還要受擁護的江東之主。

而隨着孫權鞏固地位的腳步,所到之處也帶去了江東士族的影響力。江東士族也迎來了快速擴張期,這其中又以陸遜的崛起最快。

子彧說

雖然看似甜蜜,但孫權和陸遜等人的合作,從一開始就有着致命的分歧。

陸遜、顧雍等人和周瑜、魯肅等人加入孫氏政權的出發點是不一樣的。

後者是把自己的利益和孫氏的利益捆綁在一起的,只有東吳更加強大,他們才能分到更多的紅利。

而前者是爲了保護東吳政權中江東士族的利益,他們只想守住這一畝三分地,而東吳的擴張並不是他們的核心需求。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