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山到底在哪?爲何諸葛亮北伐從這裏出兵呢?

本文已影響3.46K人 

六出祁山是指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出兵北伐曹魏的軍事行動,但是史書記載諸葛亮從祁山出兵伐魏僅有兩次。在三國時期,祁山是蜀魏相爭的主要戰場之一。祁山到底在哪兒?諸葛亮究竟幾次出祁山?蜀漢高層爲何如此決策呢?

諸葛亮從來沒攻下“祁山”

《三國演義》對地理的描述,頗爲混亂,導致國人對三國地理存在一定誤解。例如張鬆向劉備進獻西川地圖,竟然出現“西川五十四州”等漢末絕不存在的建制。祁山的真面目,同樣模糊不清。在《三國演義》中,祁山似乎並不表示一座山峯,而是代表隴南的秦嶺支脈山區。其基本位置在今天甘肅禮縣境內,當時屬天水郡,處於蜀軍北伐要道上。

實際上,祁山不僅僅是一片山區或山路。正史中,此處是曹魏西線重要的軍事要塞區。在今天禮縣城區東面一座數十丈的孤峯上,修築有祁山城。現在祁山城遺址尚存,高51米,基圍632米,規模上只能算一座小城堡,但該城扼守通往渭水河谷的交通要道,附近山勢陡峭,易守難攻。

軍事地理大家顧祖禹認爲,祁山城當爲漢末修築,時間上比諸葛北伐早得多。早在曹操同馬超勢力爭奪隴右時,祁山已經成爲重要據點。魏明帝曹睿曾宣稱,魏國防禦部署爲“東置合肥,南守襄陽,西固祁山”,足見祁山的邊防重鎮地位。

因此,諸葛亮北伐出祁山,並非通過一處偏僻山區,而是攻打曹魏的祁山要塞。在《三國志•諸葛亮傳》對首次北伐的記述中,就說他“身率諸軍攻祁山,戎陣整齊,賞罰肅而號令明”。遺憾的是,歷史上,諸葛亮幾次北伐都未能攻克此城,只能在其南邊另築堡壘,與之相持。根據南北朝著名地理著作《水經注》,諸葛亮的“故壘”保存完好,在祁山城南三裏左右。據傳附近有諸葛點將臺、長蛇陣、圈馬溝等遺址,還修建有一座武侯祠。

祁山到底在哪?爲何諸葛亮北伐從這裏出兵呢?

一打祁山,街亭失利

對手司馬懿讚譽爲“天下奇才”的諸葛亮,怎麼會一直沒能攻克小小祁山城?雖然諸葛北伐被《三國演義》說成“六出祁山”,但實際在祁山地區的作戰只有兩次,分別在公元228年的首次北伐和231年的第四次北伐中。祁山在蜀軍首次北伐中就佔據重要地位。

227年諸葛亮率軍進駐漢中,次年正月,大舉伐魏。這次進攻出敵不意,魏國大受震撼。魏軍邊防薄弱,蜀軍從武都到祁山一路暢通,未受阻擊。曹魏關中都督夏侯楙庸碌無能,依賴裙帶關係才得以擔當大任。魏延甚至估計他會直接逃跑,因而提出由子午谷奇襲長安的計劃,但諸葛亮考慮風險過高,沒有采用。

在蜀軍強大攻勢下,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反叛,響應北伐。魏國的雍州刺史郭淮和天水太守馬遵還比較鎮定,率軍退守上邽。而天水郡另一處未被蜀軍攻克的堡壘,就是祁山。祁山孤城一座,方圓僅數十丈,不可能駐紮重兵,估計守軍也只有千餘人。但魏軍堅守祁山,給蜀國北伐軍帶來巨大威脅。

當時諸葛亮的本營距祁山僅五十里。因爲祁山這顆釘子,諸葛亮不得不留駐部隊守護大本營和後勤路線,並着手攻打祁山城,以將控制區連成一片。結果,當張郃領兵前來救援時,諸葛亮只得派馬謖守街亭,未能親率主力參與決定北伐成敗的一戰。馬謖等指揮的蜀軍前部,在張郃、郭淮夾擊下慘敗,諸葛亮只得隨之撤兵。

擊退蜀軍後,曹魏朝廷將不稱職的夏侯楙召回,由大將軍曹真都督關右,加強了西線守備。第一次北伐這樣有利的局面,諸葛亮再也等不到了。蜀漢首次北伐,司馬懿並沒機會出場。他與諸葛亮的交手,還要等到第四次北伐。這又是另一場圍繞祁山的戰事。

二出祁山,後勤拖累

首次北伐失利後兩年裏,諸葛亮沒有放棄“興復漢室”的初心,繼續採取積極軍事行動,先後領兵攻打陳倉,又奪取武都、陰平二郡。但祁山方向並未爆發大規模戰鬥。公元230年秋,魏國部署大規模攻勢,司馬懿、張郃、曹真三路伐蜀。諸葛亮坐鎮漢中迎敵。由於蜀道難行,兼以秋雨,魏軍喪盡天時地利,最終狼狽撤退,主帥曹真也被拖死。這次戰事,被演義附會爲蜀國第四次北伐,因而纔有“六出祁山”之數。

諸葛亮抓住有利戰機,這年冬天先派魏延進軍南安,打敗郭淮。公元231年他派遣大軍,再次包圍祁山。這纔是貨真價實的第四次北伐。這回出征的蜀軍據稱至少八萬之衆,兵強馬壯,裝備精良,後勤運輸還用上了著名的黑科技發明“木牛”。蜀漢丞相諸葛亮親自出陣,聲勢浩大。

由於此前鎮守關中的曹真一病不起,魏明帝急忙調司馬懿前來接替指揮。司馬懿留四千精兵守上邽,率其餘主力救援祁山。諸葛亮與司馬懿的對決之機,終於到來。吸取街亭失利的教訓,諸葛亮這次只以少量部隊圍困祁山城,親自帶兵到上邽迎擊魏軍。郭淮、司馬懿等相繼不幸成爲經驗包,被蜀軍打得慘敗。

司馬懿本來希望守險避戰,手下將領嘲笑他“畏蜀如虎”。迫於壓力,司馬懿不得不出兵迎戰。結果在祁山附近,他遭遇了一生罕有的敗仗,損失“甲首三千級,玄鎧五千領,角弩三千一百張”,倉皇敗退。然而,後勤壓力最終拖垮了蜀軍。隴西農業基礎較差,難以供應大軍。蜀軍糧食需從益州千里轉運,連司馬懿部的軍糧,也要靠郭淮向周邊羌胡部落徵調,才得以支撐。

六月,諸葛亮因缺糧撤軍。雖在撤退途中射殺了魏軍名將張郃,但此次北伐仍然沒能攻下祁山。三年後的最後一次北伐,諸葛亮改變用兵方向,由斜谷出師,駐軍渭南五丈原。在這裏,諸葛亮結束了他傳奇的一生。等到蜀軍再次兵臨祁山,已經是二十五年後的姜維北伐了。

蜀軍爲什麼要進攻祁山?

“六出祁山”實際上只有兩次,似乎水分很大。不過,諸葛亮執政時期,祁山方向的確受到蜀國高度重視。從兵力上看,蜀漢僅有一州之地,可出動極限兵力大約十萬,而諸葛亮兩次進攻祁山均擁兵七八萬,足見其把祁山作爲主攻方向。祁山在諸葛北伐中最受關注,戰事最多,當時就有人將北伐概括爲“長驅祁山”。《三國演義》“六出祁山”的說法,作爲藝術提煉,也有一定依據。

蜀魏對峙戰線,從漢中盆地,一直到西端青海的湟水流域,長逾千里,交戰地域遼闊複雜,北伐路線絕不止祁山一條。後來姜維十一次伐魏,僅攻祁山一次。那麼,爲什麼諸葛亮如此執着於攻取祁山?原因出自諸葛北伐的戰略規劃。諸葛亮早年“隆中對”所擬訂的北伐計劃,需要從荊州和益州兩路進兵,還要求“天下有變”。而蜀國北伐時這兩個條件均不滿足,蜀國以弱抗強,只能步步爲營。

學界普遍認爲,諸葛亮北伐的目標不在於一擊消滅曹魏,而是先奪取隴右、涼州,擴展國力,再以高屋建瓴之勢威脅長安、潼關,逐鹿中原。具體步驟則先經祁山佔據天水郡,封鎖道路,阻擊來自東方的魏國援軍,奪取西面防守薄弱的隴右地區。

以上計劃具有一定可行性。首次北伐時,魏國隴西太守就曾向蜀軍表示,只要切斷隴道,援軍一月不至,隴西將不戰自破。但由於祁山、上邽兩城堅守,牽制蜀軍主力,導致其未能擊退魏國援軍,北伐宣告失利。可見,在北伐戰事中,祁山如同卡在蜀軍咽喉上的魚刺,牽制了大量兵力,拖延其進軍速度,對於挫敗蜀軍進攻起到關鍵作用,導致諸葛北伐至少兩次無功而返。

祁山到底在哪?爲何諸葛亮北伐從這裏出兵呢? 第2張

祁山的軍事意義有多重要?

祁山位於甘肅省禮縣境內,與我國其它山脈相比,祁山真的不算是名山。祁山僅僅五十華里,大概相當於二十五公里。單看山脈規模,這祁山實在是不值得一提。假如諸葛亮不出祁山,恐怕後人根本不知道有這樣一座山峯存在。祁山不過才二十五公里,可就是這麼一條長不過幾十千米的小山脈,它的影響意義不可小覷。祁山影響了三國乃至於中國歷史的發展。諸葛亮提出了一個很厲害的觀點,就是“東和孫權,北伐曹操”。在這樣的情況下,祁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祁山隴右東接秦川,依絲路古道、渭河一線相通。也就是說祁山是蜀漢與曹操連接的重要地點。蜀漢在北伐的過程中,根本沒有過勝利,蜀漢失敗的原因無非是兩個字——後勤。“蜀道難,難於上青天”,這句話可不是口說無憑的。諸葛亮進攻的時候,運糧就成爲了最大的問題。運糧的速度直接決定了戰爭的進度。那麼祁山的軍事意義有多重要呢?祁山作爲據點來說其軍事地位並不重要,諸葛亮六出祁山主要目的是走祁山道。由此說來,諸葛亮想要讓祁山作爲一個軍事補給點。

在地圖上,武都到上邽直線距離才一百多公里。直線距離並不多,但是蜀道最重要的特點就是綿延,這就讓蜀軍難以進攻,同時難以進行補給。祁山不遠的地方就是禮縣,這個地方的重要性很大,因爲當時的漢水就從這裏流過。那麼蜀軍可以從這裏走入補給。也就是水運進行運糧。這也就使得諸葛亮第一次北伐險些就要成功,結果馬謖沒用守好街亭,導致了諸葛亮北伐的失敗。還有一點就是蜀漢一直不斷的北伐,導致了問題出現。北伐給蜀漢的百姓帶來了嚴重的負擔。

諸葛亮的每一次北伐,都是用蜀漢百姓自己的錢財以及生命搭建起來的。單看劉備入川初期,益州人口尚且有着百萬人左右。可是到了曹魏滅蜀之戰發生時,戶籍當中登記的人口僅僅六十萬。那麼諸葛亮北伐失敗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根本原因就是蜀漢國力有限,以及後期人才匱乏。

受制於後勤等因素,諸葛亮始終未能攻克祁山,但憑藉其高超的軍事素質,迫使國力遠爲強大的曹魏長期被動防禦、主帥畏蜀如虎,諸葛絕對是三國第一流的人才。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