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杜甫的姑姑是什麼人?在她身上發生了什麼故事?

本文已影響2.94W人 

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上杜甫的姑姑是什麼人?今天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唐朝詩人杜甫是家喻戶曉的歷史名人,其實很少有人知道,杜甫從小是由自己的姑姑養大的。唐朝天寶元年(742年),杜甫的姑姑去世,31歲的杜甫爲姑姑寫下一篇墓誌銘,敘述了一段非常感人的故事。也讓我們瞭解到,杜甫的姑姑是一位偉大的唐朝女人。

在說杜甫的姑姑之前,筆者要先說一個叫“魯義姑”的女子的故事。

中國古代很少有專門記載女子的書籍,以至於歷史上很多著名的女子大多都是史書的“配角”。西漢時期,著名文學家劉向蒐集材料,編撰了一部《列女傳》,此書被後世稱爲中國最早的一本女性專史,意義重大。《列女傳》中曾記載一個這樣的故事,主角叫魯義姑。

春秋時期,齊國逐漸強大,對隔壁的魯國虎視眈眈,終於有一天,齊國的大軍入侵魯國,魯國百姓紛紛逃難。在齊國大軍向魯國國都曲阜進攻的路上,遇到一位特殊的難民。

這位難民是一位年輕的婦人,本身就很瘦弱,又帶着兩個孩子,顯得十分狼狽。她懷裏抱着一位小男孩,手裏牽着一位略大一點的男孩。看到齊軍即將逼近,婦人知道拖着兩個孩子逃跑已經來不及,於是丟下懷裏的小男孩,抱起大男孩,奮力向山林中奔去。

歷史上杜甫的姑姑是什麼人?在她身上發生了什麼故事?

齊國將領被眼前的這一幕驚呆了,小男孩的體重相對輕一些,夫人若想迅速逃跑,丟下大男孩纔是明智之舉,爲何丟下小男孩呢?婦人的舉動讓齊國的一位將領產生興趣,他騎馬追上婦人,問她爲何要這麼做。婦人回答說:

“所抱者,妾兄之子也;棄者,妾之子也。見軍之至,將及於追,力不能兩護,故棄妾之子。”

原來,夫人之前抱着的小男孩,是她自己的孩子。而牽着的大男孩,是她哥哥的孩子,也就是她的侄子。在最危急的時刻,夫人選擇保全他哥哥的孩子,丟棄自己的孩子。原因是:

失去自己的孩子,僅僅會導致自己傷心一輩子,但若丟棄哥哥的孩子,則孃家全族都後繼無人。因此,他選擇捨棄自我,而保全大義。

媽媽可以捨棄親兒子,但姑姑不能捨棄親侄子,這是多麼讓人感動的故事啊!

齊國將領聽到這個解釋後,深受感動,對婦人由衷佩服,感嘆:

“魯未可伐!”

於是帶兵撤回齊國,不再侵犯魯國。魯國人因此免受戰禍之苦。後來,爲了紀念這位婦人,魯國百姓都稱她爲“魯義姑”。

魯義姑的故事非常出名,元朝時期,還被編爲戲曲,影響更加深遠。然而,很少有人知道,杜甫的姑姑,也是一位“魯義姑”。

唐朝的“詩聖”杜甫,出身於京兆杜氏,從他的曾祖父時期,世代爲官。杜甫的爺爺杜審言是著名的大才子,恃才傲物,曾被武則天重用。杜甫的父親杜閒曾官居兗州司馬。杜甫的母親出自清河崔氏,清河崔氏是隋唐時期天下最著名的七大士族之一。對於年幼的杜甫來說,父族世代爲官,母族出自名門,可謂幸運。但是,杜甫其實很不幸,因爲杜甫出生不久,他的母親崔氏就去世後了,而後,父親又娶了繼室。

杜甫在家中本就不受繼母疼愛,又加上父親杜閒常年在外爲官,繼母先後生下4個兒子,杜甫在家裏的境遇就更加尷尬。

歷史上杜甫的姑姑是什麼人?在她身上發生了什麼故事? 第2張

杜甫的姑姑嫁於河東裴氏,家中有個兒子和杜甫同齡,因爲心疼侄子,姑姑將杜甫接到她家中撫養。

根據杜甫後來回憶,姑姑待杜甫猶如親生兒子,甚至說,比親兒子還要親。杜甫長大後,離開姑姑家,四處奔走。杜甫31歲那年,姑姑杜氏去世,杜甫十分傷心,親自爲姑姑披麻戴孝,並且寫下一篇墓誌銘——《唐故萬年縣君京兆杜氏墓碑》。文中杜甫自述:

甫,制服於斯,紀德於斯,刻石於斯。

按古代律法,姑姑去世,孃家侄子是不需要守孝的,但杜甫卻“制服於斯”,爲姑姑守孝。姑姑的鄰居們都非常感動,紛紛誇獎杜甫,但杜甫卻說:

“非敢當是也,亦爲報也。”

杜甫的意思是說,他只是爲了報答姑姑的恩情。

爲何說要報答自己的姑姑呢,因爲一件感人的往事:

甫昔臥病於我諸姑,姑之子又病間,女巫至,曰: “處楹之東南隅者吉。姑遂易子之地以安我,我是用存,而姑之子卒。(《唐故萬年縣君京兆杜氏墓碑》)

這句話的意思時候說:杜甫當年在姑姑家住的時候,杜甫和表弟(姑姑的兒子)都生病了,姑姑很着急,請來女巫,女巫說:“把孩子放在廳堂旁邊柱子的東南角,這個位置吉利,對孩子的病有好處。”這個位置本來是表弟住的地方,姑姑爲了保住杜甫,把杜甫和表弟換了位置,結果,杜甫病好了,杜甫的表弟、姑姑的兒子最後卻病死了。

歷史上杜甫的姑姑是什麼人?在她身上發生了什麼故事? 第3張

杜甫的姑姑把最大的存活希望留給了杜甫,最終導致他兒子去世,因此,杜甫才說:

君子以爲魯義姑者……曰:嗚呼,有唐義姑京兆杜氏之墓。

在杜甫心中,他的姑姑和《列女傳》中的魯義姑一樣,是偉大的姑姑,因此他才爲姑姑立碑,爲姑姑守孝,爲姑姑寫墓誌銘。

筆者認爲:杜甫姑姑的故事,雖然有“女巫之言”等迷信的部分,但並不妨礙我們認識她。這是一位偉大的姑姑,一位偉大的唐朝女人,更是一位偉大的中國古代女子。

中華民族之所以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靠的正是各種仁、義之舉。筆者希望這樣感人的故事被更多的讀者所知道,共同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讓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的社會正能量世代相傳。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