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身爲大將,爲什麼連調動兵馬都要聽諸葛亮的?

本文已影響8.45K人 

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北伐曹魏,名將魏延提出了著名的子午谷奇謀:效仿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魏延親自率領五千精兵從子午谷快速趕到長安,一舉拿下長安和潼關,而諸葛亮大軍出斜谷進兵長安、潼關,兩軍異道會師於潼關。可是,魏延的子午谷奇謀,卻被諸葛亮給否決了。衆所周知,蜀漢丞相諸葛亮一向用兵謹慎,認爲此計過於兇險且難以成功,故棄而不用。

魏延身爲大將,爲什麼連調動兵馬都要聽諸葛亮的?

對此,在筆者看來,因爲子午谷奇謀沒有得到實施,關於其是否可行,只能是理論上的探討。而這,也不是本文議論的焦點。值得注意的是,作爲蜀漢漢中都督,魏延原本是握有兵權的,那麼,問題來了,既然握有兵權,爲何魏延連5000兵馬都無法調動呢?

首先,在漢末三國時期,蜀漢因爲只有益州這一州之地,自然無法像曹魏一樣設立多個刺史或者州牧來鎮守一方。於是,劉備在蜀漢四個重要地區,分別設立了執掌兵權併兼顧其他事務的都督,也即分別爲漢中都督、永安都督、江州都督、庲降都督。其中,漢中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是蜀漢進攻曹魏的前沿基地,而且一直也是曹魏進攻蜀漢的目標,所以這個地方對於蜀漢來說格外重要。

公元219年,劉備攻下漢中,提拔魏延爲鎮遠將軍、漢中太守,成爲獨當一方的大將,鎮守漢中十多年。由此,魏延作爲漢中都督,理論上可以調動蜀漢在漢中的兵馬。對於蜀漢來說,總的兵力約爲10萬人,而四個都督區的兵馬,則在2萬人左右。

比如《三國志》中記載:八年,(李嚴)遷驃騎將軍。以曹真欲三道向漢川,亮命嚴將二萬人赴漢中。亮表嚴子豐爲江州都督督軍,典爲後事。

公元230(建興八年),曹魏大司馬曹真準備三路進逼漢中,爲加強漢中地區的防禦,諸葛亮遂要求李嚴率二萬人趕赴漢中阻擊敵軍。

魏延身爲大將,爲什麼連調動兵馬都要聽諸葛亮的? 第2張

在公元230年的時候,李嚴擔任的是江州都督。作爲江州都督,李嚴至少掌握了兩萬大軍,所以諸葛亮要求李嚴率領2萬大軍前來漢中防禦曹魏,後者調動了10多萬大軍,因此必須慎重應對。在此基礎上,魏延作爲漢中都督,因爲漢中的地位要比江州更加重要,所以魏延所執掌的兵力,應該不遜色於李嚴。可是,在子午谷奇謀中,魏延卻連5000精兵都無法調動,只能向諸葛亮提出方案,希望得到後者的准予。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在諸葛亮北伐中原的時候,魏延事實上失去了漢中都督原本掌握的兵權。

對此,《三國志》中記載:五年,諸葛亮駐漢中,更以延爲督前部,領丞相司馬、涼州刺史。

建興五年(227年),諸葛亮爲預備北伐中原,進駐漢中,升魏延爲丞相司馬、涼州刺史。對此,在筆者看來,魏延的官職看似得到升遷,實際上卻是明升暗降,其兵權更是轉移到丞相諸葛亮手中了。

就魏延升遷後的官職來說,爲丞相司馬、涼州刺史。一方面,就丞相司馬來說,作爲蜀漢丞相,諸葛亮擁有開府治事的權力,也即設立了丞相府。而丞相府自然不會只有諸葛亮一人,後者需要招攬人才來協助自己處理朝政,比如魏延的冤家——楊儀,就曾擔任丞相長史一職。丞相長史的作用是協助丞相管理文書等事物的高級官吏,秩級爲千石。

與此相對應的是,丞相司馬的作用則是協助丞相處理戰爭、兵馬等相關的事務。換而言之,在丞相諸葛亮之下,楊儀和魏延一文一武,可謂左膀右臂。雖然魏延的官職得到了升遷,但是,因爲是丞相府中的丞相司馬,意味着諸葛亮成爲魏延的直屬上司,那麼魏延想要調動兵馬,自然需要獲得諸葛亮的同意。

最後,進一步來說,魏延原本是漢中都督,這可以類比唐朝時期的節度使,清朝時期的總督,擁有很大的權勢,而且直接聽命於皇帝。也即儘管魏延以前的官職比不上丞相諸葛亮,但是,因爲二者不是直屬的關係,魏延自然不用對諸葛亮惟命是從。但是,現在作爲丞相司馬,也即丞相的副手,魏延必須聽命於丞相了。另一方面,諸葛亮還給魏延晉升爲涼州刺史,一定程度上,這也是奪取魏延兵權後,對後者的安撫。

在漢末三國時期,涼州一直是曹魏的疆域,至於魏延的涼州刺史,無疑屬於遙領的情況,如果能從曹魏手中奪走涼州,魏延這涼州刺史自然是一個實職了,可是涼州一直在曹魏手中的話,那麼這涼州刺史就是一個空頭支票,遲遲無法兌現。此外,諸葛亮還將魏延的官職變更爲“督前部”,也即變成了諸葛亮手下的先鋒,當然,這固然是魏延勇冠三軍,堪稱當時的蜀漢第一大將,不過,這也體現出魏延徹徹底底變成諸葛亮手下的情況。綜上,雖然諸葛亮北伐中原的時候,魏延還可以繼續領兵作戰,受到重任,但是,這都是建立在獲得諸葛亮授予權限的前提上。比如魏延的子午谷奇謀,因爲得不到諸葛亮的允許,自然連5000兵馬都調動不了。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