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收復燕雲十六州,宋朝發動的三次戰爭分別是什麼結局?

本文已影響2.54W人 

爲了收復燕雲十六州,宋朝一共發動了三次戰爭分別是什麼結局。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燕雲十六州,又叫幽雲十六州,指中國北方,以幽州和雲州爲中心的十六個州。我們都知道,五代十國之後,幽雲十六州便掌握在契丹人手裏

爲了收復燕雲十六州,宋朝一共發動了三次戰爭,但始終未能如願

北宋太平興國四年(公元979年),大宋朝廷發起了第一次收復燕雲十六州的戰爭。此時大宋王朝在位的皇帝正是宋太宗

太宗皇帝在收復北漢以後,氣勢高漲,揮師東進,欲一舉攻下燕雲十六州。六月,宋太宗親率大軍從鎮州出發北上攻入遼境

只是宋軍已經經過數月戰爭,將士疲乏,人心渙散,交戰之時士氣並沒有想象中的那般高昂,反而十分低落。加之深入遼境,戰線過長,消耗過大,戰爭中顧此失彼,並未佔到什麼好處

相反的,遼軍卻是兵強馬壯,以逸待勞,所以作戰勇敢。面對宋軍的進攻,南京留守韓德讓頑強抵抗,等來了救援

爲收復燕雲十六州,宋朝發動的三次戰爭分別是什麼結局?

最終,雙方在南京郊外高粱河發生激戰。宋軍三面受敵,難以抵抗,結局便是宋太宗乘驢車南逃而歸,收復燕雲十六州的想法未能成功

遼乾亨四年秋(公元982年),遼朝景宗病逝,十二歲幼子極爲,由其母蕭太后攝政掌權

北宋朝廷認爲此時的遼朝大局未穩,而蕭太后一介女流,能有什麼才能,正是一舉收復燕雲之地的好時機

宋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北宋大軍兵分三路進攻。東路由曹彬、米信率領,從雄州挺進;中路由田重進統率出飛狐口;西路以潘美爲主將,楊業爲副將帶領宋軍出雁門關,攻打雲州、朔州

除此之外,宋太宗還命宋軍沿海道北上趨平州、營州,截斷遼軍水路,最後三路大軍匯合於南京城下

宋軍這一次進攻,可謂氣勢兇猛,勢必要收復燕雲之地,然而大宋朝,終歸是低估了蕭太后的才能,爲此早有準備

這一次,蕭太后攜遼聖宗,親自揮師南下,鼓舞士氣,並親自部署應戰。大將耶律休哥任主將,在東路攔截曹、米大軍;命耶律斜軫等人迎擊潘、楊軍隊;命勤德從平州截斷宋軍水路

雖然宋朝東路大將曹彬,曾率軍兩次佔領南部重要城鎮涿州,但是又兩次主動放棄,使得軍心不穩,將士還因此疲憊不堪,給了遼軍反攻的機會

大批遼軍集結在燕京城下,蕭太后親臨戰場欲一舉反攻。最後宋軍大敗,楊業受埋伏被生擒,絕食而亡,一代名將的結局,讓人惋惜

第二次收復燕雲十六州失敗,此後再未有主動向遼朝發起進攻,公元1004年,遼朝向大宋發起的進攻,最終以簽訂澶淵之盟,兩國休戰爲結局,此後便是長達120年的和平

爲收復燕雲十六州,宋朝發動的三次戰爭分別是什麼結局? 第2張

但是燕雲十六州並未收復,宋朝廷又豈能甘心,多年來,一直在等一個機會,直到遼朝宿敵,女真人金國的崛起

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宋使趙良嗣等與阿骨打達成協議,決定聯兵攻遼。宋取遼之南京,金取遼之中京,幽燕原爲漢地,應歸南朝

這一次,在女真人強大的力量幫襯下,大宋朝確實成功了,然而燕雲十六州,最終卻還是沒有拿回來,被掌控在金人手裏

連遼國都不懼怕的女真人,急於擴張,宋朝軍士,又豈是對手

三次戰爭,宋朝都未能收復燕雲十六州,反而爲此耗費了許多國力。然而從實際意義上來說,燕雲十六州,也確實從未屬於過宋朝

遼朝建立於907年,公元936年,後晉的開國皇帝石敬瑭向契丹求援,和契丹達成共識,一致反後唐

石敬瑭在契丹的幫助下取得了後唐的江山,在太原登基爲帝,建立後晉。而契丹幫助他的條件便是燕雲十六州

於是,在公元938年,石敬瑭將燕雲十六州割讓給遼,從這時開始,燕雲十六州的掌控權,便已經屬於契丹

而宋朝,是公元960年才建立,所以燕雲十六州對於大宋來說,只能說是未曾攻下,哪裏談得上收復

那麼爲什麼我們一直還說宋朝從未收復過燕雲十六州了,其實也是有原因的

爲收復燕雲十六州,宋朝發動的三次戰爭分別是什麼結局? 第3張

自始皇帝一統天下之後,燕雲十六州便一直屬於中原王朝的統治,而大宋王朝,便是當時的中原政權

無論是遼國和金國,都是遊牧民族,宋朝和他們,就相當於現在,中國和其他國家。燕雲十六州之於宋朝,就如同現在的臺灣之於中國

因爲他們曾經屬於中國的領土,無論經歷了什麼事,他都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們要收復臺灣,就如同宋朝一心想要收復燕雲十六州一樣

而且,燕雲十六州也是極具戰略意義的地方。燕雲十六州,乃是今天的北京、天津全境,以及河北北部、山西北部等地區

一直以來,都是易守難攻之地,也是北方少數民族南下中原的必經之地,更是中原王朝抗擊防禦北邊外族入侵的天然屏障

宋朝之所以一直被其他少數民族打的難以反抗,何嘗不是與燕雲十六州這道天然屏障,從未掌握在自己手裏有關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