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帝在選擇繼承人這件事上,爲何一拖再拖最終還是不盡人意?

本文已影響2.65W人 

乾隆的故事大家喜歡嗎?今天小編就爲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乾隆在選擇繼承人這件事情上,一拖再拖最終卻不盡人意,其實是有他深深的無奈和痛苦的。

在乾隆早期,彷彿有種魔咒一樣,他立一個太子就夭折一個;

在乾隆後期,能讓他選擇人沒有幾個,他不得不“矮個裏面選將軍”。

早在乾隆元年,他就已經敲定了太子人選,即孝賢皇后富察氏的兒子永璉。但不幸的是剛過了兩年多,永璉就因“偶感風寒”,於乾隆三年(1738年)十月十二日巳刻夭亡,年僅9歲。

乾隆帝在選擇繼承人這件事上,爲何一拖再拖最終還是不盡人意?

最爲中意的愛子早夭,對乾隆帝身心是一個巨大打擊。爲此,乾隆皇帝接連五天沒有臨朝,按皇太子之禮爲永璉舉喪,親臨祭奠。

據史記載,清王朝共建有十二座皇帝陵、七座皇后陵及大量的皇室園寢,唯獨皇太子陵只建有一座,即永璉的端慧皇太子園寢。

1746年5月27日(乾隆十一年),孝賢皇后的次子永琮出生。因爲他出自正嫡,因此深愜乾隆帝心意,乾隆有意立他爲太子。然而永琮年僅兩歲時便出痘夭折,皇后也在喪子之痛中去世。

乾隆帝在選擇繼承人這件事上,爲何一拖再拖最終還是不盡人意? 第2張

但更讓乾隆悲痛萬分的是,皇長子永璜和皇三子永璋也分別在年僅二十三歲和二十六歲時去世。這一連串的打擊使得乾隆對“立儲”一事有些萬念俱灰。

不過這情況在第二位皇后烏拉那拉氏的兒子出生時,有所緩解。乾隆再次對這個嫡出的十二阿哥抱以希望,取名永璂,有意立他爲太子。

然而誰也沒想到,乾隆三十年,烏拉那拉氏和乾隆在南巡路上爆發嚴重的“帝后矛盾”,皇后一衝動“忤旨截髮”。乾隆皇帝大怒,下令收回“皇后、皇貴妃、嫺貴妃、嫺妃共四份冊寶夾紙”,可憐的皇十二子永璂也因爲母后被廢,徹底去乾隆盛寵,失去繼位希望。

之後持續近十年,清朝既無皇后亦無嫡皇子,而乾隆帝年事漸高,朝野上下不免人心浮動,立後立儲的呼聲前赴後繼,乾隆一概壓制。乾隆三十八年,已經63歲高齡的乾隆皇帝不得不面對皇位傳承問題。

而此時的“十全老人”乾隆皇帝,在確定繼承人時遭遇的尷尬,用大清朝最著名的說書人石玉昆的一句話形容,最貼切不過:矮子裏面選將軍。(出自《小五義》)

頂着“歷史上最長壽皇帝”桂冠的乾隆,一生共有十七個兒子,十個女兒,但他自己活得實在太久了,很多子女都沒能夠陪他耗到最後。

當時在世的皇子共有7位:四子永珹、皇六子永瑢、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二子永璂、皇十五子永琰和皇十七子永璘。

乾隆帝在選擇繼承人這件事上,爲何一拖再拖最終還是不盡人意? 第3張

乾隆皇帝在位期間,曾兩度出繼皇子——

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將皇六子永瑢過繼給慎靖郡王愛新覺羅·允禧;

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將皇四子永珹過繼給和碩履懿親王愛新覺羅·允祹。

所以四子永珹、皇六子永瑢,加上受母親連累的皇十二子永璂,被提前淘汰出局。那太子人選只能在剩下的4個人中挑選。

皇十七子永璘,出生於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五月,當時尚未成年,又不參賽。於是“四王爭霸”變成“三國演義”。

皇八子永璇,天生有跛腳缺陷,還“沉迷酒色、素無人望”,並且年齡較長(32歲在那個年代算是大齡了)。想都不用想,也是與皇位無緣了。

於是,最後的較量只在皇十一子永瑆和皇十五子永琰之間。

永瑆自幼聰慧,善書,他的書畫造詣在清朝很出名,與翁方綱、劉墉、鐵保並稱四大家。但乾隆帝對他的不重騎射、仿效漢族儒生的文人習氣很是反感,也曾嚴厲申斥。

不過永瑆最離譜的是史料中關於他人品的描述,清朝著名的滿洲正紅旗史學家昭槤對永瑆的記載是"天性陰忮、好以權術駇人。持家苛虐,護衛多以非罪斥革。","受人欺詐","逢迎權要,其上眷稍有衰者,即罵詈之"。陰沉好嫉妒,對待護衛下人又嚴厲又殘暴,遇到不痛快就喜歡罵街,這人品實在太差了。

最終,經過層層選拔和比較,十五阿哥永琰PK掉了所有的哥哥弟弟們,笑到了最後。

而從史料記載看,這位最後的贏家最大的優點就是平庸,除了讀書比較刻苦外,這位太子幾乎沒有什麼優點,當然也就沒有特別出格的缺點。

乾隆帝在選擇繼承人這件事上,爲何一拖再拖最終還是不盡人意? 第4張

乾隆三十八年,永琰被立爲太子,22年後,終於修煉成嘉慶皇帝。

自稱“十全老人”的乾隆,驕傲自負一輩子,但在選繼承人這樣的大事上,最終只能以“沒有缺點”爲最高標準,可見他是有多無奈和痛苦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