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代書法家衛鑠有哪些民間傳聞?她對後世又有什麼影響?

本文已影響2.58W人 

衛鑠有哪些民間傳聞?衛鑠給後世帶來哪些影響?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衛鑠簡介

衛夫人(272年—349年),本名衛鑠,字茂漪,河東安邑人,晉代著名書法家,廷尉衛展之女。

晉代書法家衛鑠有哪些民間傳聞?她對後世又有什麼影響?

衛氏家族世代工書,嫁給汝陰太守李矩爲妻,丈夫李矩善長隸書。衛夫人師承鍾繇,妙傳其法。衛夫人與王羲之母親爲中表親戚,成爲“書聖”王羲之的書法老師。永和五年卒,時年七十八,葬於浙江嵊州。

衛鑠的民間傳聞

洗墨池

蘇莊村東頭有個十來畝大的泊池,叫衛夫人洗墨池。說的是衛夫人小時習字,態度十分認真,有時一寫就是幾個小時,乏了她就去門前泊池裏把筆硯洗一洗。

一次,她練字累了,就把筆硯放在桶中,放在了泊池裏,泊池裏的水從此染成了黑色,後人就把這泊池稱爲衛夫人洗墨池。

吃墨

有一個關於衛夫人吃墨的故事。是說,衛夫人常常是邊吃邊看書,一次竟用饃把墨沾吃光了。

等到王羲之來看她吃了飯沒有,但見菜原封不動還在桌子上,硯中的墨且光了。衛夫人這才知道自己用饃把墨沾吃光了,兩人不由的笑了。

給鵝點睛

一次,王羲之畫鵝,什麼都畫好了,就是眼睛左也不成右不成,總感覺畫的不好。於是,便請恩師衛夫人給鵝點睛。衛夫人接筆便點,誰知,這一點,鵝撲閃一下竟飛了。

晉代書法家衛鑠有哪些民間傳聞?她對後世又有什麼影響? 第2張

墨汁雨

有年夏天,衛夫人習字,把周圍山上的石頭、樹皮和能寫的地方上幾乎都寫滿了字。

一日突下大雨,石塊、樹皮上洗刷一新,而雨水和墨跡又混爲一體變爲黑水,這樣就有了人們傳說的“山上下過墨汁雨”的故事。

觀音老母烙餅

一天,衛夫人將自己化裝成觀音老母,到集市去賣餅,她打餅和別人不一樣,她把案板放在臉前,烙鏊放在背後,擀一個餅從頭上往身後一扔,並恰恰落在烙鏊中,圍觀人水泄不通,嘖嘖稱讚。

一會兒王羲之也來觀看,看到興奮時,不由脫口而說,這個手藝太妙了。衛夫人聽是王羲之的聲音,就說,這還沒有王羲之的字寫得好哩。王羲之認爲這是神仙點化他,心裏高興,但又想,這觀音老母烙餅的技術確實太高了,自己的字哪能和她相比。

於是暗暗下決心,一定要練的像觀音老母烙餅一樣妙。從此又跟衛夫人苦學了一年,就告別恩師,走向社會,綜合名流特長,集精藝於一身,自成一派,終成一代書法大家。

玉石白菜

話說,衛夫人的“筆陣圖”寫成後,呈送皇上御閱。皇帝御閱後,連聲稱好,忙叫來大臣,把自己身邊一尊稀世珍寶——玉石白菜賜給她。

晉代書法家衛鑠有哪些民間傳聞?她對後世又有什麼影響? 第3張

衛夫人在世時愛不釋手,經常擺放案頭。她死後,家人爲表示紀念,經皇上恩准後,把玉石白菜作爲衛夫人的殉葬品,隨之入土;這國寶現存於臺灣故宮博物館。

衛鑠對後世影響

衛夫人不但在書法藝術實踐上有突出成就,不讓鬚眉,而且在書法藝術理論方面也有重大建樹和比較全面深入的論述。她撰有《筆陣圖》一卷,全面深入地參考了有關的書法理論,並提出自己的看法。

她在書中首先提出,書法之妙“莫先乎用筆”。主張學習書法要上溯其源,師法古人,反對諳於道理,學不該贍,以致徒費精神,學無成功。衛夫人又提出,在學習和創作時,要注意選用筆、墨、紙、硯的品種和產地,強調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又着重指出,執筆要有講究,不同書體應採用不同的執筆法,並加以具體分析,說:“有心急而執筆緩者,有心緩而執筆急者。若執筆近而不能緊者,心乎不齊,意後筆先者,敗;若執筆遠而急,意前筆後者,勝。”超出了單純論述執筆的範圍,而對書法藝術中的筆、意關係和書家修養等作出深刻的論述。

這實質上是衛夫人畢生從事書法藝術實踐所得,代表了她對書法藝術理論總的認識,爲後代書法家指出了努力方向和途徑,也成爲中國書法理論中的重要內容和評判標準,對歷代書法理論和實踐的發展都產生了巨大影響。

儘管衛夫人的《筆陣圖》參考和汲取了前人的某些論點,但衛夫人在繼承的基礎上加以發展創造,功不可沒。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