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神才大略,那他的兒子諸葛瞻能力如何呢?

本文已影響1.03W人 

蜀漢能與曹魏、東吳成三足鼎立之勢,離不開諸葛亮苦心孤詣地出謀劃策。然而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使得劉備匡扶漢室這一遺志最終沒能完成。常言道,虎父無犬子,諸葛瞻作爲諸葛亮之子,被蜀漢百姓寄予厚望。諸葛瞻確實美名遠揚,然而其謀略遠在其父之下。綿竹之戰,諸葛瞻率領七萬大軍,卻被鄧艾兩千殘兵所敗,這是爲何呢?

諸葛亮神才大略,那他的兒子諸葛瞻能力如何呢?

綿竹之戰發生在三國後期,是魏滅蜀之戰中的關鍵一戰。癸未六年(263),司馬昭決定對蜀漢開戰。本來魏軍兵分三路,由鄧艾主攻姜維,諸葛緒負責斷姜維後路,而鍾會則趁機去攻打漢中。魏軍計劃不錯,然而姜維卻讓魏軍出乎意料,他在與鄧艾交戰後,又晃飛諸葛緒,接着去阻止鍾會的主力軍進攻漢中。如此一來,雙方主力對峙,僵持不下。

鄧艾提議,自己率精兵繞道陰平,突襲江油,打開局勢。鄧艾的奇襲,讓江油守將不戰而降,劉禪這纔派諸葛瞻率兵迎擊鄧艾。諸葛瞻受命與鄧艾作戰,但最終失敗,這其中幾點原因不得不提。

諸葛亮神才大略,那他的兒子諸葛瞻能力如何呢? 第2張

首先,諸葛瞻本身非將才,並不適合帶兵打仗。劉備去世後,諸葛亮一心北伐完成大業,但積勞成疾,病死於五丈原。蜀漢百姓感念丞相鞠躬盡瘁,而對諸葛瞻讚譽頗多,凡是朝中有好的政策頒佈,就將其功勞歸爲諸葛瞻。事實上,諸葛瞻精通書畫,又博聞強識,屬實是才子,但卻對帶兵打仗並不在行。諸葛亮去世時,諸葛瞻年僅八歲。年紀尚小的他,無法跟隨其父南征北戰,諸葛亮的經驗自然也難以言傳身教。其後,北伐一事又由姜維主持。縱觀歷史,諸葛瞻並未在軍事上獲得過驕人成績,突然派他迎戰,難免敗北。

除不善征戰這一缺點外,諸葛瞻還不願察納雅言,導致錯失良機。諸葛瞻帶兵前去迎戰,到達涪縣後便不再前進。此時,尚書郎黃崇勸他要搶佔先機,先佔領險要之地。諸葛瞻對此卻不以爲然,猶豫之下,最終錯失良機,讓鄧艾得以長驅直入。鄧艾打敗蜀軍前鋒,導致諸葛瞻不得不退守綿竹。除此之外,蜀將李球也曾給過諸葛瞻建議,提議蜀軍分兵出城,扼守險要隘口。

不過,此建議也同樣未被採納。這些提議皆有可取之處,若是採納,雖然未必獲勝,但至少可以拖延一段時間。

諸葛亮神才大略,那他的兒子諸葛瞻能力如何呢? 第3張

相較之下,蜀軍確實人數衆多,但士兵卻未必精良,將士未必能戰。魏軍兵力屬實不多,但卻是鄧艾精挑細選。鄧艾偷渡陰平前,便精選了三萬士兵,這些士兵本就是精英。而從陰平到江油,雖然蜀漢沒有設防,但高山阻礙,人跡罕至。其間七百餘里,想要跨越此地,難度極大。魏軍經歷這些,所剩下的與其說是殘兵,不如說是精兵。

這也難怪江油守將見魏軍宛如神兵天降,不戰而降。而蜀漢的精兵更多的則被姜維帶領,諸葛瞻所率領的士兵軍事素質相對較差,就連將領李球都是臨陣受命。

作戰之時,除客觀因素外,士氣也是不容忽視的一點。綿竹之戰的前一年,姜維的第十一次北伐宣告失敗,蜀軍轉爲被動防禦態勢。蜀軍上下對戰爭態勢的看法並不樂觀,這也是江油不戰而降的原因。綿竹開戰前,諸葛瞻曾自責,對內無法除去奸臣黃皓,對外也不能制衡姜維,進軍也無法守衛國土,自己身有三罪,無顏回去,決定與魏軍決一死戰。由此可見,諸葛瞻要與魏軍決戰,所抱的不是必勝之心,只是想要逃避。將領尚且如此,何況士兵?

蜀軍低沉,魏軍卻是鬥志昂揚。綿竹之戰開始時,鄧艾派其子鄧忠自右進攻,而派師纂從左包抄,結果都被打敗。兩人報告難以擊破,鄧艾勃然大怒,呵斥道,生死存亡,在此一舉,沒有不可以。於是要將兩人斬首,後來兩人將功折罪,再次出戰,大敗蜀軍。

可以看出,鄧艾所存的是背水一戰的心,作爲將領立場堅定,所下的軍令又及時有力,士兵自然士氣高漲,魏軍能勝並不奇怪。

綿竹之戰,蜀軍戰敗,確實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戰局,使得姜維陷入孤立無援,導致最終蜀漢被滅。綿竹之戰固然令人惋惜,不過將錯全部歸結到諸葛瞻身上也是有失公允的。諸葛瞻着實失策,但即使他獲取了短暫的勝利,蜀漢的國力已經遠遠落後於魏,滅亡只是早晚。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