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習俗起源於什麼時候?春節習俗有什麼發展歷史?

本文已影響2.75W人 

上古干支曆法的制定爲節日產生提供了前決條件,原始信仰與祭祀文化是歲節形成的重要因素。干支紀元法,正月建寅,立春爲歲首,交節日爲月首。春節是由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上古時代人們於一歲(年)農事結束後在新一歲開端的歲首,舉行祭祀活動報祭天地衆神、祖先的恩德,祈求豐年。春節文化作爲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底蘊,也記錄着古代人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文化內容。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春節習俗起源於什麼時候?春節習俗有什麼發展歷史?

遠古的天皇時代,已有干支曆法及歲時的雛形。據《盤古王表》與《三命通會》等記載:“天皇始制干支之名以定歲之所在”。十天干曰:閼逢、旃蒙、柔兆、強圉、著雍、屠維、上章、重光、玄黓、昭陽;十二地支曰:攝提格、單閼、執徐、大荒落、敦牂、協洽、涒灘、作噩、閹茂、大淵獻、困頓、赤奮若。天皇氏的這一發明影響深遠,後世用於曆法、術數、計算、命名等各方面(北宋時編撰的官方正史著作《資治通鑑》就是以這套干支術語紀年)。干支的發明標誌着最原始的歷法出現,配合數字用來計算歲時。

周時期,《詩·豳風·七月》:“十月獲稻,爲此春酒,以介眉壽。…十月滌場,…曰殺羔羊,…萬壽無疆。”文獻中記載了人們在十月收穫後釀酒宰羊的歡聚場景,此場景並非歲首節俗活動,周代以十一月爲歲首。先秦時期,南北風俗各異,各地風俗尚未融合、傳播與普及,歲首的節俗活動鮮見於中原文獻記載。

春節習俗起源於什麼時候?春節習俗有什麼發展歷史? 第2張

漢代是中國統一後第一個大發展時期,南北的經濟文化交流使風俗習慣也互相融合,這對節日習俗的傳播普及提供了良好的社會條件,此後在文獻上漸出現了歲首祭祀的記載。如東漢崔寔《四月民令》中提到,“正月之旦,是謂正日。躬率妻孥,絜祀祖禰。”過新年的習俗活動在全國民間越來越廣泛,也越來越豐富了。

魏晉時,出現了除夕守歲習俗的記載。如晉朝周處所著的《風土記》中記載:除夕之夜大家各相與贈送,稱“饋歲”;長幼聚歡,祝頌完備,稱“分歲”;終歲不眠,以待天明,稱“守歲”。

唐代時,人們除登門拜年,還發明一種“拜年帖”。唐太宗李世民用赤金箔做成賀卡,御書“普天同慶”,賜予大臣。這一形式迅速在民間普及,改用梅花箋紙。當時這種“拜年帖”被稱爲“飛帖”。

宋代時民間開始普遍用紙筒和麻莖裹火藥編成串做成“編炮”(即鞭炮)。除夕、春節放爆竹之俗便逐漸盛行。《東京夢華錄》說:“是夜,禁中爆竹山呼,聞聲於外。”

春節習俗起源於什麼時候?春節習俗有什麼發展歷史? 第3張

明代,接竈神、貼門神、除夕守歲、十五賞燈會已經盛行。《萬曆嘉興府志》中記載:“除夕,易門神、桃符、春帖,井隈皆封。爆竹,燔紫,設酒果聚飲,鑼鼓徹夜,謂之守歲。”

清代非常重視過年,宮廷過年十分奢華,皇帝有寫福字下賜羣臣的習俗。過年要一直延續至元宵佳節纔算結束,猜燈謎是甚爲流行的取樂方式。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