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中日之戰是什麼結果?地點在哪裏

本文已影響1.88W人 

對明朝中日之戰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萬曆年間,朝政紛擾,而戰事也未消停。有名的是萬曆三大徵,其中與日本的戰爭最爲激烈且精彩。在朝鮮,中日雙方的精銳將領將在這裏展開角逐,而決定這場戰爭的勝負,就在平壤這個地方。

談判?

萬曆二十年(1592年)年底,當明朝的軍隊跨過鴨綠江時,意味着他們已經來到朝鮮。可是他們沒有馬上投入戰鬥,因爲他們的外交官沈惟敬還試圖說服日本稱臣中國。更爲可疑的是,此時在平壤城內的日軍竟然同意了。

此時明軍來到朝鮮境內的最高指揮官李如鬆也在揣測着平壤城內的日本人,他也同意與日本人講和。其實平壤日軍的講和只是爲了拖延時間,當日軍佔領朝鮮後,他們需要分兵去維護朝鮮境內各個地方的治安。因此,講和只不過是暫時的,一場演出即將上映。

明朝的中日之戰是什麼結果?地點在哪裏

日軍首先派出二十幾位使臣進入明軍營地,請求會見最高指揮官李如鬆。可是剛進入明軍軍營,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李如鬆的部將李寧衝了出來,對這幾個闖入明軍軍營的日本人大開殺戒。因爲李寧跟隨明軍入朝的目的是與日本人作戰,可是他沒有認清當時的情況,他只知道見到日本人就應該攻擊。

這意味着明軍與日軍的講和失敗,事實並沒有那麼簡單。外交官給了日軍一個看似合理的解釋,明軍裏的禮節繁雜,可能是日本使臣無意間觸犯了某些禮節導致了此次事故。因此日軍沒有放棄講和,而是選擇繼續與明軍談判,第二次派出使臣出使明軍。

第二次的進程很順利,日軍爲了迷惑明軍,決定在平壤城門口迎接明朝軍隊,並組織了表演來歡迎。當明軍抵達平壤城下,被眼前的表演驚呆了,他們從未見過如此場面,異鄉異族的特色文化使他們不知所措。道路兩旁是表演人員,他們穿着富有日本民族特色花衣來歡迎明軍,爲了表示誠意,他們也打開了城門

李如鬆是一個不按常理出牌的將軍,他的兵法非常詭異,使敵人難以捉摸他的心思。看到城門大開,他決定趁此良機發起進攻,可是他的將士並沒有聽從他的命令。因爲他們認爲他們是來接受日軍的投降的。可是戚家軍並不這樣認爲,他們一直以日本人爲假想敵,他們早已習慣了日本人的奇異,因此李如鬆一下令,只有他們衝了上去。

戚家軍以步兵爲主,其進攻速度與騎兵相比而言是比較慢的,所以當明軍真正發起進攻時,城門早已關閉。可是李如鬆並沒有直接撤退,而是選擇了平壤城最不好進攻的北門作爲攻擊對象。

很明顯,平壤的戰鬥正式打響了,日軍與明軍都在準備這場戰鬥。首先我要對明軍與日軍的軍備做一些簡單的介紹。

明朝的中日之戰是什麼結果?地點在哪裏 第2張

此時的日軍也有着非常先進的單兵火器。因爲西方的商隊已經來到中國東南海沿岸,日本的一些大名與中國私商暗地裏溝通,購買了很多西方先進的火器,其性能比當時明朝的火器射的遠,威力大。因此日軍在這場戰鬥中很有信心,而且他們的倭刀也是非常強悍的武器,對付明軍可謂綽綽有餘。

而明朝此時的朝政已經臃腫,很多地方的軍隊已經腐敗不堪,火器的研發也難以更新。部隊使用的都是明朝中期研發的連發火器以及大炮。而在後期,大炮因爲威力大、射程遠、傷害高成爲了明軍主要裝備的火器,單兵火器因此沒有大的進步。可是由於技術原因,明朝卻難以研發像當時葡萄牙一樣強悍的大炮。此炮在明朝稱爲佛郎機,是在與葡萄牙艦隊作戰時繳獲的。其威力巨大,工藝複雜,使明朝一時難以模仿,只能先用直接繳獲的。

這些大致就是明軍與日軍的軍備對比,而他們戰爭的計劃也安排的非常精細。此時負責平壤城守衛的日軍將領是小西行長,他有一萬八千名日軍和五千名朝奸軍。爲了保衛這座城池,小西行長進行了深度研究。通過之前明軍的進攻方向及駐軍方向,明軍極有可能攻打西門和北門,東門臨河,南門是平原,明軍不可能在這兩個方向發起進攻,因此他決定讓日軍主守西北門,朝奸軍守南門。

而明軍這邊,李如鬆可謂非常聰明。他已經推斷出了日軍的備防方案,他決定從南門打入平壤城內,因爲這裏的朝奸軍最好對付。他的部署是這樣的,派大量部隊主攻西門,小股部隊佯攻北門,再留一隻精銳奇襲南門。

由此可知,李如鬆的計劃似乎更有勝算,但是日軍的戰鬥力在這場戰鬥中異常強悍,小西行長的指揮也非常有效,一次精彩的戰鬥即將上陣。

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正月初八,明軍出發了,一場戰鬥即將打響。首先,平壤的西門遭受了飽和式炮擊,因爲明朝此時已經發明出子母銃,可以快速裝填炮彈進行攻擊。西門的日軍在猛烈的炮火下被打蒙了,但是小西行長對日軍做出了有效的指揮,鼓舞了日軍的士氣並進行了有效反擊,打退了明軍好幾次進攻。當明軍的意志動搖時,李如鬆也正好趕到,阻止了明軍的逃跑。

而北門的地勢險要,小股明軍卻要在此對日軍進行牽制。這項重任交給了戚家軍,這隻光榮的部隊。他們的勇敢不懈使明軍有了可乘之機,南門在明軍僞裝成朝奸軍的情況下被攻克了,但是態勢一度焦灼。

此時明軍不得不拿出他們的殺手鐗——“大將軍炮”。這種炮是在明朝後期研製的,其重量有幾百餘斤,炮身長三尺有餘,射程可達一公里以外,是當時明軍威力最大的炮,大炮的移動甚至需要馬來拉。正是這門大炮,一炮轟開了西北門,明軍一躍而入,日軍就註定要失敗了。

明朝的中日之戰是什麼結果?地點在哪裏 第3張

在這之後,日軍死守城內部分建築,明軍久攻不下開始火燒日軍,平壤城內頓時四處火起。第二天一早,發現日軍屍首千餘具,可是小西行長還帶領着部分殘餘日軍死守。李如鬆同意講和,放他們出城,殘餘日軍在抵達東門河邊之前遭遇明軍襲擊,渡河的日軍有大部分死於寒冷的河水中。

這場戰鬥打的異常激烈,雙方使出全部實力進行對抗。日軍的戰鬥力也確實不容小覷,其戰鬥意志強、攻擊力高,也使明軍感到壓力巨大。好在李如鬆的正確指揮與謀略,才使這場戰鬥獲得了勝利。而這場勝利就已經意味着明軍勝利了,因爲明軍打敗了日軍最精銳的部隊,日軍的其他部隊將黯然失色。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