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人喜歡菖蒲的原因是什麼?原來菖蒲象徵着“文人氣節”

本文已影響1.96W人 

古代文人爲什麼喜歡菖蒲你知道嗎?不知道沒關係,小編告訴你。

人言江南有七俗:彈古琴、品普洱、着唐裝、聽崑曲、燃沉香、習密宗、植菖蒲。此一家之言也,但也將古代文人“視菖蒲如命”的特點描繪地淋漓盡致,甚至民間有爲無菖蒲無文人的說法。可見,自古以來文人就有菖蒲情節。在他們眼中,菖蒲不僅是溪畔河邊的野草,還是他們書桌上必備的文房清供,更象徵着他們不屈的“文人氣節”。

古代文人喜歡菖蒲的原因是什麼?原來菖蒲象徵着“文人氣節”

事實上,菖蒲學名:Acorus calamusL.:也叫做白菖蒲、藏菖蒲。多年生草木,根狀莖粗壯。葉基生,劍形,中脈明顯突出,基部葉鞘套折,有膜質邊緣。生於沼澤地、溪流或水田邊。據《清稗類鈔》,一本成書於民國的野史,記載:植物類菖蒲有大小二種。大者長三四尺,氣味濃烈,葉子上有脊,如劍狀,俗於端午日翦其葉作劍以懸於門。《本草》謂之白菖,亦曰泥菖蒲。小者高尺餘,葉纖細,無中肋,曰細葉菖蒲,亦曰石菖蒲,以瓦盆栽之,置案頭以供玩賞。最纖細者,葉長僅三四寸。根可入藥,一寸九節者良。

菖蒲自古以來便受到文人墨客的喜愛,明代大書畫家文徵明的曾孫文震亨就曾在他的《長物志》中,將菖蒲與蘭花、菊花、水仙並列爲花中四雅。人們還賦予菖蒲人格化,把農曆4月14日定爲菖蒲的生日,“四月十四,菖蒲生日,修剪根葉,積海水以滋養之,則青翠易生,尤堪清目。”正由於菖蒲神性,加之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數千年來,一直是我國觀賞植物和盆景植物中重要的一種。

文人雅士多喜歡在自己的書齋中清供一盆菖蒲,究其原因還是在於菖蒲:“忍苦寒,安淡泊,伍清泉,侶白石。”這與他們的個人主張不謀而合。宋代著名的文學家與美食家蘇軾就曾親自前往山東丹崖山旁取彈子渦石數百枚,用以養菖蒲,並寫詩贈於垂慈堂老人,留下了“垂慈老人眼,俯仰了大塊。置之盆盎中,日與山海對。明年菖蒲根,連絡不可解。倘有蟠桃生,旦暮猶可待”的著名詩句。可見文人雅士與菖蒲相伴古已有之。

古代文人喜歡菖蒲的原因是什麼?原來菖蒲象徵着“文人氣節” 第2張

要說文人雅士最想要擁有的菖蒲盆景,非覆石菖蒲莫屬,然而它可遇不可求。不妨自己動手,做上一份獨屬於自己的覆石菖蒲。附石菖蒲的種植,諸多書籍中皆有記載。宋吳懌的《種藝必用》:“菖蒲,初種在圓石之上,一再移於好石之上,乃細而不麄。明高濂《遵生八箋》:“山齋有昆石蒲草一具,載以白定劃花水底,大盈一尺三四,下制川石數十子,紅白交錯,青綠相間,日汲清泉養之,自謂齋中一寶。。”

民間也有許多種植菖蒲的祕法。譬如明代張載就在他的《夜航船》中寫過,用老鼠屎灑之,能改善石菖蒲“無力而黃”的情況。至於此法到底好不好用,我沒實踐過,就不評論了。畢竟“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須躬行”嘛。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