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背後爲什麼要樹大扇子?古代的扇子有什麼講究和意義?

本文已影響1.41W人 

古代皇帝背後爲什麼要樹大扇子?古代的扇子有什麼講究和意義?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自從漢代以後,中國扇子的功能、類型就變得越來越豐富了,相對於的也出現了很多扇子的名稱。就比如《西涼雜技》中記載的趙飛燕被冊封皇后之後,他的妹妹昭儀表示祝賀,獻上了35件禮物,其中就包含了“雲母扇”、“孔雀扇”、“翠羽扇”、“九華扇”、“五明扇”和“迴風扇”等六種不同的扇子,可見扇子在當時社會和人們心目中有着重要位置。

古代皇帝背後爲什麼要樹大扇子?古代的扇子有什麼講究和意義?

一、“扇子”與君王權威緊密聯繫在一起

晉代太子初立及納妃也需要有很多扇子,如《東宮舊事》所記“皇太子初拜,供漆要扇、青竹扇各一,納妃同心扇二十,單竹扇二十。”

葛洪《西京雜記》注曰“漢制,天子玉幾,夏設羽扇,冬設增扇,至成帝時,昭陽殿中設少已徑扇、五明扇及孔雀翠羽諸名。其華飾侈麗不言可知。孟堅班固之字在肅宗章帝劉火國朝時以竹扇供御,蓋中興以來屏去奢靡,崇尚樸索所致,賦而美之,所以彰聖德養君心也。”,肅宗朝時供御使用的簡樸的“呀勺一扇',班固所寫《竹扇賦》錄入《古文苑》便有對它的描述“削爲扇嬰成器美,託御君王供時有。”可見這種扇嬰成器之美,是與君王權威緊密聯繫的一種禮儀之器。

《晉書》卷二十七載:

舊爲羽扇柄者,刻木象其骨形,列羽用十,取全數也。自中興初,王敦南征,始改爲長柄,下出可捉,而減其羽用八。

令我們倍感驚異的是,這種羽扇形制變化的背後,其意義己是遠遠超出了羽扇事物本身,更改扇制竟會引起社會的嚴重關切。《晉書》中接着寫道:

識者尤之曰‘夫羽扇,翼之名也。創爲長柄者,將執其柄,以制羽翼也。改十爲八者,將未備奪己備也。'此殆敦之擅權以制朝廷之柄,又將以無德之材欲竊非據也。

古代皇帝背後爲什麼要樹大扇子?古代的扇子有什麼講究和意義? 第2張

二、“雉尾扇”——典型的禮儀之扇

當時的人視扇柄猶如權柄,將扇柄之變長,扇面之減弱,暗藏了擅權犯上的兇象殺氣。由此可見,古人面對的即使是一普通羽扇,都會將其形制上升爲嚴肅的禮制問題,因而對其產生敬畏和加以尊崇。

古代有一種羽扇之制被稱爲雉扇,亦名雉尾扇,這是十分典型的禮儀之扇類型。晉崔豹《古今注·輿服》:

雉尾扇起於殷世,高宗有雄雉之祥,服章多用翟羽。周制以爲王后、夫人之車服。輿輩有嬰,即緝雉羽爲扇嬰,以障豁風塵也。漢朝乘輿服之,後以賜樑孝王。魏晉以來用爲常,準諸王皆得用之。

這說明漢景帝的次弟樑孝王劉武,曾被准予破格使用雉扇儀仗,“得賜天子族旗,出從千乘萬騎。東西馳獵,擬於天子。”魏晉時期,諸王侯皆僧越使用雉扇,漸成定製。南朝江夏王劉義恭爲宋孝武帝所忌,於是下詔規定王侯障扇不許用雉尾扇,改用紅色的朱團扇。

宋代程大昌《演繁露》:

江夏王義恭爲宋孝武所忌,奏革諸侯制度,障扇不得用雉尾是也。凡扇言障,取遮蔽爲義,以扇自障,通上下無害。但用雉尾飾之,即乘輿制度耳。

古代皇帝背後爲什麼要樹大扇子?古代的扇子有什麼講究和意義? 第3張

三、唐玄宗時大臣蕭嵩訂立“索扇”制度

隋與唐初的儀仗扇使用與南北朝相比變化不大,只是等級限制有所放寬。當時雉尾扇與團扇的圖像,可見於隋代嘉祥英山壁畫、盧誼造像碑、唐西安李壽墓壁畫等處。

爲了顯示帝王的威嚴,唐玄宗時大臣蕭嵩又訂立制度,在正殿上置扇。皇帝升殿受朝時,御座之前用六柄掌扇相合遮住,待皇帝登前坐定後再開扇受拜,左右各留扇三柄立侍。退朝時也要先合扇座前,等皇帝離座後再撤扇,以後相沿成制。《唐會要》卷二十四首次對唐代的索扇制度作出系統和明確的記載:

開元中,蕭嵩奏每月朔望,皇帝受朝於宣政殿,先列仗衛,及文武四品以下於庭。侍中進外辦,上乃步自序西門出。升御座,朝罷,又自御座起,步入東序門,然後放仗散。臣以爲,哀儀肅穆,升降俯仰,衆人不合得而見之。乃請備羽扇於殿兩廂。上將出,所司承旨索扇。扇合,上座定,乃去扇,給侍中奏無事,將退,又索扇如初。令爲常式。

由此可知索扇制度的程序步驟、適用場合,把扇子作爲屏障物蔽護帝王容顏體態,藉助它的開啓與閉合,實現“衆人不合得而見之”的效果。確立索扇制度旨在對皇帝威嚴的維護,是一項強化皇權神聖性的禮儀制度。杜甫《秋興》詩句“雲移雉尾開宮扇,日繞龍麟識聖顏”,便是對唐代索扇制度的形象反映。

古代皇帝背後爲什麼要樹大扇子?古代的扇子有什麼講究和意義? 第4張

四、盛唐時期對儀仗扇使用進一步規範

盛唐時期,皇帝出行時不再使用圓形華蓋,代之以傘與雉尾扇相組合的儀仗。雉尾扇僅爲皇帝至親王使用,品官均用團扇。執扇的人均從唐代品官的族屬中挑選,而且是“擇少壯肩膊齊,儀容整美者”,要求甚爲嚴格。回顧《洛神賦圖》中的儀仗扇、《歷代帝王圖》中陳宣帝的儀仗扇,以及古代衆多墓室壁畫中的儀仗扇,無一例外都是由青壯男性執掌,身高、相貌也比較齊美。所以《步輦圖》中唐太宗左右各是柔弱宮女持扇侍立,這是非常值得懷疑的,擡輦的沉重工作更應是男性所爲。

盛唐時期對儀仗扇使用的進一步總結與規範,更加渲染了皇權的至高無上性,爲後世儀仗扇制度確立了範式。《新唐書》卷二十三《儀衛志》對唐代儀仗扇的使用有如下規定:

天子用雉尾障扇、小團雉尾扇四,雉尾扇八,方雉尾扇、小雉尾扇、朱畫團扇各十二。皇太子用雉尾扇四,團雉尾扇二,小方雉尾扇八,朱漆團扇六。親王用雉尾扇二,朱漆團扇四。一品官用朱漆團扇四。二至四品官用朱漆團扇二。萬年縣令用朱漆團扇一。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用雉尾扇八,團雉尾扇二,偏扇、團扇、方扇各二十四,小雉尾扇、朱畫團扇各十二。皇太子妃用偏扇、團扇、方扇各十八,雉尾扇二,團扇四。內命婦、夫人及外命婦一品用偏扇十六,團扇十八,雉尾扇一。九殯及外命婦二品用偏扇、團扇、方扇各十四。婕好、美人、才人、太子良娣、良媛、承徽、外命婦三品,皆是用偏扇、團扇、方扇各十。外命婦四品用偏扇、團扇、方扇各八。夫人以下用方扇二。

古代皇帝背後爲什麼要樹大扇子?古代的扇子有什麼講究和意義? 第5張

五、自唐以來,各朝繼續沿用索扇制度

《宋史·儀衛志》一記“凡朔望朝賀、行冊禮,皇帝升御坐,必合扇,坐定去扇,禮畢駕退,又索扇如初。”並且宋人在行索扇之禮時,還配有特定的音樂—“隆安樂”,將索扇禮儀與樂章相融合,可以說是對唐代禮儀用扇制度的再發展。宋代恢復雉尾之名,扇面以絆羅繡雉尾之狀,中有雙孔雀雜花,下施黑漆橫木。宋代大朝會設“黃靡大仗”,其中有團龍扇四柄,方雉扇一百柄。

通常月朔視朝,則設“半仗”方雉扇減爲六十柄。接見外國使節設“角仗”,更減至二十四柄。另有設“細仗”的情況,只留團龍扇四柄。皇帝出宮,設“大駕鹵簿”,其中大雉尾扇八柄,方雉尾扇十六柄,小雉尾扇十六柄,朱團扇十二柄,合計五十二,代有增減。

南渡後,宋室儀仗從簡,很多方面的禮儀用扇都較前三分減一。“初,宋制旗物尤盛,中興後惟務簡約”,從儀衛規模也可看到國力衰隆之別。

後來者如元、明、清三朝,制朝儀,定儀衛,皆是爲了“謹出入之防,嚴尊卑之分,而示天下、後世以至公之制也”。

儀仗扇的使用在前朝基礎上加以變化,形制、數量上有所不同,但在目的、作用上毫無二致。儀仗大扇營造出威儀之勢,判明社會不同角色的秩序位置。至於王公貴族、各級官員的儀衛,也是各有定製,區分鮮明。禮儀對人們行爲的制約規範作用,在這裏就集中生動地體現出來。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