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明朝人會敗給清朝人?一億人被30萬餘人擊敗?

本文已影響1.83W人 

從公年1618年,努爾哈赤公佈討明檄文誓師伐明,到公年1644年清軍入關,順治帝遷都北京市,前後左右只有27年時間,清代便圓滿替代明代,當政了全部我國。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爲何明朝人會敗給清朝人?一億人被30萬餘人擊敗?

雖然明代中後期農民起義連續不斷,內耗比較嚴重,但清軍在與明軍的作戰中卻基本上攻無不克,實際上依據歷史文獻記述,那時候清代的人口數量加起來只有30萬,而明代的人口總數則爲1億。

人口總數的極大差別產生的立即危害大便次數多軍力差距,那麼爲何1億明代人卻敗給了30萬清代人呢?1個崇禎身旁的錦衣衛用4個字作了迴應。

王世德字克承,在崇禎帝時期子承父業,世襲了錦衣衛指揮者僉事的崗位,因爲長期性宿衛在崇禎身旁,親眼看到了明代的沒落敗亡。

他在晚年時期寫出了《崇禎遺錄》一書,書中小結明代敗給清代的緣故,僅4個字:“有君無臣”。

崇禎16歲繼位時,應對的是苟延殘喘的朝綱,國庫裏沒有閒錢,重臣們卻富得流油,在明代末期好多個昏庸的皇上當政下,吏治早就錯亂不堪入目,朝臣們熱衷派系鬥爭、聚斂財富,卻徹底不管不顧國家主權。

雖然崇禎是1個勤於政務、衣食住行勤儉節約的好皇上,但憑他1人之力已無法挽救風雨飄搖的明代,加上他手下基本上沒有能用之士,纔會最後讓諾大1個皇朝越來越千瘡百孔,變成了滿洲人的囊中物,而崇禎皇帝也變成亡國之君。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