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和項羽:從亡秦之戰看劉邦項羽的軍事才能

本文已影響2.5W人 

導讀:劉邦,是漢高祖,是漢朝的開國皇帝。項羽,是貴族後代,是力能扛鼎的西楚霸王。

劉項亡秦的原理不是在於奮臂大呼,而是在於他們是軍事天才;不僅是軍事天才,而且是秦的剋星。秦軍以一國之力敵天下,連年作戰,所向披靡。各國殫精竭慮,施出渾身解數,最終還是逃不掉覆滅的下場。所以網上常常能見到以秦軍與羅馬軍隊比較的熱帖,爭得不亦樂乎。秦在戰國末期遇到了天下所有名將,勝過秦軍的有趙奢、李牧、項燕。項燕被秦軍擊敗身死,李牧被秦用計除掉,趙奢病死。感覺上李牧強一點。但李牧對秦作戰也是先死命約束部隊不去與秦接戰,然後出其不意破秦。趙奢的情況也差不多。他們的戰爭模式好象要等到士氣高漲後,纔可投入作戰。而他們的失敗或者說沒能取得更大的成功,可能也在於士氣不是始終能保持在高昂狀態的。等到你那士氣不復可用,又成了秦軍的天下。秦軍橫行天下的狀態一直到了劉項出馬作戰才徹底改觀。

項羽少年時學過兵法,但他沒那個耐心繫統學,只是學了個淺嘗輒止,便不願再深入下去。如果換了一般人,一旦遇上秦軍,肯定又落下個紙上談兵的話柄。但項羽何等人,絕非後人心目中的莽漢,肯定是個才高八斗的不世出的奇人,軍事到了他的手裏,簡直像玩兒似的,那麼得心應手,那麼隨心所欲,那麼酣暢淋漓,而他還只是學了個半吊子。司馬遷說他才氣過人,可不是隨便說說的,軍事一道肯定是依據之一。所以以他的才氣,即使只學了個半吊子、半桶水,打天下也足夠了。項羽剛出道時,隨項梁的八千子弟過江擊秦。項梁派他帶兵西向擊秦,人馬多少,不可考,估計不會太多,項梁本身也只八千人,依項梁的德行,派給項羽的人馬絕對不足半數,也就是不到四千人,這倒與劉邦初作戰時差不多。項羽就帶了這點人馬一路殺到襄城(今河南襄城)。不要小看打下這麼個小地方,其意義在於,這是自章邯秦軍反擊後,陳勝一脈反秦武裝取得第一次勝利反擊。以往黥布、劉邦的勝利,只是反圍剿,而項羽是預演了反攻。這時項羽才二十四歲,從來沒有帶兵經驗,也沒有作戰經驗。換了今天的年輕人,這個年紀不是在焦頭爛額地忙着考研就是失魂落魄地忙着找工作,如果在部隊的也不過當個連級幹部,而且要先從班長、排長做起,先帶個十來號人,再帶幾十號人,然後才能帶百十號人。可項羽此前連十來號人也沒帶過呀,一上來就帶個幾千人,肯定還要自籌糧餉,不停作戰。想不承認他是天才也不行呀。

劉邦和項羽:從亡秦之戰看劉邦項羽的軍事才能

劉邦的情況可能比項羽還不如。項羽還多少有點家學的底子,所謂屠夫的孩子會拿刀,有點耳濡目染,說不定其血管裏就流淌着殺伐的因子。但劉邦沒有行伍經歷,家裏也就是個種田的自耕農,連兵法的皮毛也沒沾過。但也被趕鴨子上架上了陣。本來他是要推掉這個差事的,因爲他心裏沒底,所以他說:“天下方擾,諸侯並起,今置將不善,壹敗塗地。吾非敢自愛,恐能薄,不能完父兄子弟。此大事,願更相推擇可者。”一向好說大話的劉邦此時的推卸肯定是出於真心,連帶兵作戰的ABC都不會,怎麼好冒冒然帶着家鄉的子弟兵送死呢。可能是秦軍素有的威風讓帶兵作戰成了個燙手的山芋,最後還是劉邦接了下來。與項羽一樣,劉邦也沒帶過兵,他以前的經歷大概只是個治安組長,手下有幾個毛人。再就是逃亡到山中時,跟隨了幾十號人,多時可能達百人,也就是這個程度了。誰知毫無兵學功底的劉邦一出馬就聚得三千人,一與秦接戰就取得了勝利,並一舉擊斃了秦朝的泗川守,這是見之於史的秦軍陣亡的最高官銜者。但劉邦早期作戰經歷需要檢討處甚多,其最大特點就是流動作戰,似乎沒取得一塊穩固的根據地。所以,儘管戰績不俗,但到了雍齒以豐叛,立即就搞得手忙腳亂,而且幾次攻豐不下。需要指出的是,這個攻豐不下,與劉的軍事才能關係不大。總不能說雍齒的本事與劉邦不相上下吧?裏面最大的原因可能是,攻守雙方都是熟人親人,打起來下不了狠手。所以劉邦纔要四處借兵,直到項梁借人給他,才解決了這個問題。

劉項合兵後,對秦作戰進行得更加順利。早先打陳勝武裝如風捲殘雲一般的章邯,被劉項聯手打得龜縮在濮陽不敢出戰。劉項兩人此時還嫌嫩了點,他們還不知道只要拿下章邯,拔掉秦朝這顆最尖利的牙,滅秦就只是個時間問題了。所以他們被項梁派到別處作戰,章邯卻鹹魚翻身,得到增援後,偷襲項梁得手,殺了項梁。而劉項這兩個軍事天才卻因此亂了方寸,其原因也在於他們不知道自己的作戰才能,正是既不知己也不知彼。如果他們足夠鎮定,足夠冷靜,他們應該能看出章邯的本事不過如此,完全可以戰而勝之。而這兩人既不鎮定,也不冷靜,居然選擇了避開章邯南下,退師彭城。

估計在彭城的休整時期,這兩個人痛定思痛,想明白了,知道秦可以勝了。爲什麼這樣說?這可以從項羽殺宋義前的勸說看出,他已能將戰局分析的頭頭是道,切中肯綮。如果退守彭城前,能這樣分析,他是絕不會放過章邯的。說明天才的成長也要有個過程。項梁身死,楚人喪膽,未喪膽的可能只有劉項。在諸將莫利先入關的情況下,楚懷王點了劉邦的將。而劉邦接過將令就積極作戰,這與宋義形成了極大的反差。劉邦的積極作戰,也表明他既知己也知彼了。否則他不滿萬人的百戰疲師,怎敢逆行擊秦。劉邦擊秦前的任務是爲援趙軍開闢通道,他們面對秦朝最精銳的野戰軍王離軍戰而勝之,可以說是所向披靡。而項羽滅了宋義後,強渡黃河,以寡擊衆,以勞擊逸,連續作戰,連破章邯、王離兩軍。這兩人的事蹟表明,他們退縮到彭城後,可能清理了以往的作戰經歷,總結出秦不是他們的對手的結論。因爲兩人以往對秦作戰是全勝,而且是在作戰經歷不足的情況下取得的。現在,兩人都久歷戰陣,勝秦應該更不在話下。果然,兩人重新出擊,原本不可一世的秦軍吃足了苦頭,一敗再敗,終至亡國覆軍。

爲什麼說這兩人是秦軍的剋星呢,也不完全是基於其戰果,而主要是經歷。此前的陳勝部下多是行伍出身,吳廣還因爲部下認爲他軍事上不行而被害,這些人遇章邯的烏合之衆都招架不住。項梁既然能教導項羽,肯定也是熟讀兵書的。但這些熟悉兵事的人,一遇秦軍即縛手縛腳,兵敗身死。而到了劉項這兩個沒有軍事經驗的人出馬,是怎麼打怎麼有,破秦軍直如砍菜切瓜、探囊取物。從秦始皇十七年滅韓算起,到二十六年並天下,前後共花了十年時間,之前奮六世之餘烈還不計在內。但到劉項滅秦,從秦二世三年十月劉邦出發,到漢元年十月秦王子嬰降沛公,也只得一年時間。這個過程中,除楚懷王的指揮之功外,其他人起的作用很小。當然有人可能會說,這兩人能殺幾人,還不是前線戰士的功勞,這樣說也未嘗不可,但等於說陳勝的兵全是飯桶,六國的兵全是飯桶。

滅秦後,劉項兩家爭天下,兩個天才大比拼,上演了一出火星撞地球的大碰撞。同樣是天才也有高下之分,這高的當然非項羽莫屬。對秦作戰取得全勝的劉邦,在項羽面前幾乎全處下風,百戰百敗。項羽最經典的戰例是劉邦幾十萬大軍乘項羽在齊作戰時,攻下彭城。而項羽繞開了劉邦在面對齊國方向的正面攔截,繞到彭城的南面發起進攻,一舉擊潰劉邦的幾十萬人,僅泗水一戰就屠殺漢軍十幾萬。所謂棋差一着,縛手縛腳。有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可能人們沒注意到,劉邦不知是有意還是巧合,似乎從項羽了偷學了幾招。比如秦軍抵擋不住時來找項羽洽談投降之事,但項羽假裝答應,然後發起攻擊。劉邦在入關後也有類似的行動,秦將約降,劉也是詳應後,聽張良之說發起進攻,這個戰鬥在項羽之後,但當時可能劉邦不知道項羽這樣幹過。是不謀而合,還是英雄所見略同,讀者可以自行評價。最後這一招又用到項羽身上,楚漢劃鴻溝爲界罷兵休戰,但劉邦發起了攻擊,最後滅楚。所以這一招項羽是始作俑者,被人還治其身,也是報應,自作自受。項羽這個兵不厭詐的高手,最終還是死在兵不厭詐上。所以說,雖然劉邦的才氣不敵項羽,但天下其他的天才人物韓信、張良、陳平都跑到劉邦這邊來了。項羽以一人敵天下,終於勢窮力屈,敗下陣來。所以司馬遷說項羽奮其私智不師古,批得也是他這一點;所以漢人說:“漢屈羣策,羣策屈羣力。楚憞羣策而自屈其力。屈人者克,自屈者負,天曷故焉。”(《揚子法言·重黎》)

現在很多人爲項羽抱屈,但講到點子上的不多。尤其是項羽的軍事天才就很少有人提及。多少人爲韓信、白起天才誰大誰小吵得面紅耳赤,實在是一葉障目,不識泰山。還有更大的天才項羽沒看出來呢。殊爲可嘆。須知,項羽死時只得三十一歲,已是百戰百勝之身。這是他的前輩白起、趙奢、李牧、項燕等無法望其項背之處。愚魯如菜九輩若能襲得項羽才氣的皮毛,前程又何可限量。特草此作,爲項羽嘆。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