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界的生物中,中華鱘有哪些生活習性與繁殖方式?

本文已影響1.96W人 

自然界的生物中,有這樣一種長江流域中體型最大的魚,它的名字叫做中華鱘,它們身上最大的特點就是吻部極爲尖銳,同時身上還長有五道骨質鱗片,被稱中國的“水中大熊貓”。那麼它有哪些特徵與生活習性呢?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在自然界的生物中,中華鱘有哪些生活習性與繁殖方式?

中華鱘的體型非常龐大,即便是普通的個體也可以長到1.3米左右,最大的甚至可以達到5米左右,重量也堪比中小鯊魚達600公斤,算是長江流域中最大的魚,幾乎稱霸整個長江,也被稱爲魚王。它的外形非常奇特,和小體鱘類似,像劍一樣,吻部非常尖細上翹,身體呈現五邊形的筒狀,長有五道骨質鱗片,其他部分的皮膚極爲光滑,並且它的吻部還長有四根長鬚,長有假鰓和噴水孔。

中華鱘不僅是淡水魚中體型最大的魚,它還是其中的老壽星,最長可以存活40年,它也屬於洄游魚類,所以會在長江滯留12個月之後再回到產卵地,不過它並不是一直不停的逆流而上,而是走走停停,有時候甚至能在窪地中靜靜的待上好幾天,這可能也是它爲什麼會在長江下游中待一年的原因之一,等到第二年的時候,它就會來到上游產卵。

在自然界的生物中,中華鱘有哪些生活習性與繁殖方式? 第2張

中華鱘平時主要以底棲魚類爲食,因爲它本身就是生活在水底的,雖然體型很大,但也基本上都是捕捉蝦蟹、魚類,甚至是水生昆蟲等,尤其是在幼年時期會以蚊子幼蟲、蜻蜓幼蟲等昆蟲爲主食,甚至有時還會吃植物的碎屑,它們在洄游的時候也會在海水中捕捉頭足類。

中華鱘的成熟時間長,並且繁殖率低,加上長江船隻的侵擾,也使得它的數量在逐年的下降,在08年的時候就已經不足200尾,而等到2013年時甚至發現它們已經開始停止自然產卵了,而後來政府也是採取了很多的措施,不僅是爲其設置了330公頃的繁殖地,而且還獲得了人工繁育中華鱘的技術成就,這也使得它們免受滅頂之災,畢竟它們是最古老的魚類祖先,已經存在1.4億年,所以已經被列爲保護動物。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