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文公的生平怎麼樣?他到底有多慘?

本文已影響1.42W人 

很多人都不瞭解鄭文公的悲劇人生:鄭國無法迴避的生死劫!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鄭文公繼位的時候,鄭國國力已經大爲消耗,文公的父親和厲公和幾個兄弟,包括鄭昭公、鄭子亹、鄭子嬰,數年之間內有鄭國兄弟子侄的爭鬥,外有宋齊等國的政治干預,鄭國經鄭武公、鄭莊公兩代耕耘的強大國力,在這些年間就已灰飛煙滅。此時齊國九合諸侯,齊桓公已經成爲中原地區最不容忽視的諸侯,即便天子也奉齊桓公爲霸主,諸侯列國爲齊國爲首。鄭文公方當鄭國衰敗之際,面對世仇宋國的軟硬逼迫,鄭文公的最佳選擇,自然是選擇臨近的齊國作爲依託,以穩固處於變亂之中的鄭國。

但是對於南方的楚國而言,本來在北方擁有鄭國這個聯盟國,非常有利於楚國的北上,但是這個同盟關係並不穩固,這個跟中原人的意識形態有關,中原人往往認爲楚國是蠻夷,不是禮儀之邦,中原人甚至不屑於與楚國建立外交關係。楚國曆經數代君主的披荊斬棘,終於在春秋伊始打開北進中原的出口,即是宋國和鄭國等國,楚國藉此兩國疆域,東可抵吳越,北可進齊魯,西可遏晉國。宋鄭之間的混戰,恰好就是楚國的良機,因此自齊桓公稱霸前後,楚國的北進戰略就頻繁在史書中呈現,這即是原因。此時鄭國小兄弟選擇齊國就觸犯了楚國的利益訴求,楚國當然不答應,就要揮軍北上。

鄭文公的生平怎麼樣?他到底有多慘?

公元前666年,這是個數字很好的年頭。楚成王自持國大兵強,以鄭國背叛楚國依附齊國爲由,派遣王室成員公子元、鬥御江、鬥梧等將,發兵車六百乘出攻鄭國。鄭國國力衰微,在楚國大軍衝擊下潰敗,數座城池被楚國攻破,距鄭國都城數百里之遙,鄭文公派遣使者,星夜馳騁飛奔齊國,借兵求援。齊桓公曾經力主“尊王攘夷”,如今面對南方蠻夷楚國的北侵,顯然覺得楚國這個楚成王沒有把自己放在眼裏,說白了,鄭文公就是齊國的跟班,所謂打狗也要看主人,齊國大會諸侯,帶領八國聯軍攻打楚國的附庸國蔡國,破蔡而後直抵召陵,大軍即將踏入楚國邊境,楚成王聞聽戰報,亦自驚慌,忙派大夫屈完到齊軍訂立盟約,鄭國之危得以解除。

鄭文公受齊國恩惠,自此也便屈從於齊國,中原之格局暫時得到穩定。鄭文公這個人可能在父親叔伯的權力爭奪中受到驚嚇,對於戰爭其實是相當憎恨的,這個人尤其喜歡享受生活,而且還比較好色,當年娶了陳國的女人,後來由於陳嬀年老色衰,就又娶了兩個夫人,而且都特別的寵幸,這就直接導致陳嬀所生的太子華和公子藏整日憂心忡忡,後來乘機到齊桓公面前詆譭鄭文公,希望借齊桓公之手幫助自己提前上位,沒有想到推崇仁義禮制的齊桓公認爲兒子詆譭老子是沒有禮貌的行爲,而且認爲鄭國內部事務應該由鄭國自己來解決,就把太子華的請求透露給了鄭文公,鄭文公得知此事,龍顏大怒,直接就將太子華和公子藏殺死,還因此事對其他兒子產生了懷疑,諸公子全被趕出了都城。按理來說,齊桓公如此對待鄭文公也算是仁至義盡,可是鄭文公對齊桓公,並非絕對的服從,後來的周惠王時代的立儲之爭,鄭文公就選擇站在齊桓公的背立面。

鄭文公的生平怎麼樣?他到底有多慘? 第2張

周惠王喜歡王子帶,但這個王子帶卻沒有得到大多數中原諸侯的支持,而且齊桓公甚至與宋魯衛陳等國會盟,公開宣佈支持太子姬鄭爲儲君。這件事情徹底激怒了周惠王,他覺得自己尚且沒死,太子就能得到諸侯們的如此認同,這顯然是奪了自己的光芒,讓自己很沒有面子,便派出大臣到鄭國挑撥離間,加封鄭文公爲王室卿士,前提就是鄭文公要支持自己的小兒子王子帶。鄭文公顯然認爲周天子要大於齊桓公,而且加官進爵的誘惑實在是太大,鄭文公也便逃離會盟,暗中與楚國謀劃,準備投靠楚國。這件事情可以看出來,鄭文公的腦子不夠好用,做選擇題就像是在用手指頭,也就是看不懂形勢,直接導致齊國與鄭國的聯盟關係破裂。齊桓公正好與諸侯們在會盟,適得其時,帶着聯軍就來攻打鄭國,此時的鄭文公也才意識到問題的關鍵性,連忙派出大臣前往齊國講和。

公元前643年,縱橫捭闔的齊桓公在都城逝世,齊國諸公子爭奪君位,齊國陷入近似鄭國的亂局。鄭文公見齊國衰敗,便又跑到楚國去,娶了楚成王的妹妹當夫人,跟楚國建立了姻親關係。鄭國的這種兩面三刀,在齊楚之間來回遊走,可說是丟盡了鄭國的顏面,也導致鄭國在中原的地位越來越低,而當此時宋國的宋襄公接過齊桓公的尊王攘夷,直接樹起了仁義大旗,在中原成爲不可忽視的新晉強國,可堪與楚國爭霸的種子選手。宋國與鄭國本來就是世仇,因此便將矛頭對準鄭文公,親自率領兵馬討伐鄭國。這也就是宋楚泓水之戰的誘因。宋襄公在泓水之戰中失敗,鄭文公對自己選擇親附楚國的選擇更是得意,楚成王到鄭國都城前來視察之時,鄭文公親自出城迎接,還在太廟裏設盛宴,對楚成王九獻禮,就像對待天子一樣,後來還把兩個女兒送給了楚成王,收入後宮爲妾。鄭文公之衰,若是其父、其祖在世,必是無顏低頭,鄭國當年的威信哪裏還在?

鄭文公的生平怎麼樣?他到底有多慘? 第3張

鄭文公此後還幹出了不少事情,都是荼毒後世無窮的,如封鎖城門,不準流亡的重耳進入鄭國;如攻打滑國時,周襄王派使臣前來說和,結果鄭文公竟然直接將使臣扣留,氣得周襄王舊賬新賬一起算,不惜派使臣前往翟國借兵,所謂螳螂捕蟬焉知黃雀在後,翟君領騎兵千人,突襲鄭國,攻破櫟城。鄭國只得退兵,這叫吃力不討好,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再此後,就是重耳回到晉國,成爲晉文公,開始對那些善待過他的國家進行報恩,也對那些無禮於他的國家進行報復,鄭文公自然爲自己的選擇付出了慘重的代價。鄭國的立儲之事,不決於鄭國君主,卻決於晉國,可謂悲哀。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