鬆壽:清朝最後一位閩浙總督,最後爲大清王朝殉國

本文已影響2.8W人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鬆壽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閩浙總督是清朝九位最高級的封疆大臣之一,正式官銜爲“總督福建、浙江二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餉、管理河道兼巡撫事”。1885年,清朝設立臺灣省,命劉銘傳爲首任臺灣巡撫,歸閩浙總督管轄。此後,閩浙總督統管福建、浙江、臺灣三省軍民政務。

清朝最後一位閩浙總督叫鬆壽。

鬆壽:清朝最後一位閩浙總督,最後爲大清王朝殉國

鬆壽,字鶴齡,滿洲正白旗人。作爲一名根正苗紅的八旗子弟,鬆壽沒有走科舉考試的道路,而是以廕生的身份,到工部做了一名筆帖式。

筆帖式是一種將滿文翻譯成漢文,或者將漢文翻譯成滿文的翻譯官員,但又不僅是普通的翻譯人員。筆帖式的升遷速度非常快。清朝時期許多將相大僚,如清朝早期的達海、額爾德尼、索尼等人,雍正年間的鄂爾達,乾嘉時期的鬆筠、和琳(和珅的弟弟)等人,都是由筆帖式起家。鬆壽做了筆帖式沒幾年,就升爲工部郎中。

在那以後,鬆壽歷任陝西督糧道、山東按察使、江寧布政使、江西巡撫、江蘇巡撫、工部右侍郎兼正藍旗蒙古副都統、熱河都統、兵部尚書、工部尚書、察哈爾都統、閩浙總督等職。

鬆壽:清朝最後一位閩浙總督,最後爲大清王朝殉國 第2張

鬆壽任職閩浙總督,是在1911年。當時,前任閩浙總督丁振鐸告病返鄉,鬆壽繼任閩浙總督,步入官場生涯的巔峯。當然,那時候躊躇滿志的鬆壽怎麼也沒有想到,自己會在這個位置上爲大清王朝殉國。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敲響了清朝滅亡的喪鐘。受武昌起義的影響,在短短兩個月內,湖南、廣東等15個省紛紛宣佈脫離清政府宣佈獨立。

鬆壽主政的福建是什麼形勢呢?

武昌起義爆發之前,革命黨人彭壽鬆就已經在福州四處活動。彭壽鬆是湖南長沙人,他利用自己與哥老會的關係和在湘軍中的影響,團結了一批湖南籍駐防新軍。武昌起義爆發後,彭壽鬆又獲得了福建新軍協統許崇智等人的支持。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彭壽鬆決定仿效武昌起義,於1911年11月12日在福州發動起義。

11月8日,鬆壽就收到了革命黨人即將在福州發動起義的消息。福建諮議局議員勸告他順應時勢,交出政權,體面下場。

平心而論,鬆壽是一個清正廉潔的官員,但他作爲八旗子弟,保皇思想根深蒂固,根本就接受不了革命黨起義。他決定,集結八旗福州駐軍,對革命黨起義頑抗到底。

鬆壽:清朝最後一位閩浙總督,最後爲大清王朝殉國 第3張

從兵力上來看,八旗福州駐軍共有2500餘人,比革命軍略多。而且八旗福州駐軍裝備精良,擁有1000多支德國造毛瑟槍,在火力上強於革命軍。於是,鬆壽將八旗福州駐軍整頓備戰,在旗營以外大街小巷設置柵欄,徵集13歲——50歲的男子編進八旗巡防營訓練射擊,並給婦女發放刀具,還讓旗營各戶準備煤油,預備與革命軍同歸於盡。

鑑於這種情況,彭壽鬆等人決定提前到11月9日發動起義。9日凌晨拂曉5時,隨着一聲號炮鳴響,革命軍正式發起起義,向福州旗營發起進攻。由於旗營大多數人主張和平解決,革命軍立即集中炮火對福州將軍署進行攻擊。鬆壽組織旗兵拼死抵抗。雙方竟然激戰了一個晚上。

隨着時間的流逝,局面朝有利於革命軍的方向發展。清軍傷亡慘重,不得不於當日下午打出白旗,請求停火投降。

到這時候,鬆壽哪怕再愚蠢,也知道大勢已去。他來到閩浙總督署後門的鹽道前高開榜畫像店,吞葉子金自盡。

鬆壽因此成爲辛亥革命中,唯一爲大清王朝殉國的封疆大吏。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