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賜給大臣們豬肉 他們出宮後爲何都送給紀曉嵐

本文已影響6.89K人 

對乾隆每年都會賞賜大臣豬肉,爲何他們謝恩出來後都把肉給紀曉嵐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本站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清朝在乾隆中後期逐漸走向了“乾隆盛世”的輝煌,乾隆皇帝也是在這時候出現了一個不成文的規矩,那就是乾隆每年祭祀天地的典禮時都會準備出很多豬肉,在祭祀之後這些煮熟的豬肉如果不吃就浪費了,乾隆爲了向天下人展現自己的勤儉風範,他在祭祀典禮結束之後,會親自帶頭吃這些豬肉,當然,乾隆一個人肯定吃不完這些豬肉,因此乾隆就會把剩下的豬肉分賞給羣臣百官。

可是令人意外的是乾隆賞賜給羣臣百官的這些豬肉時,羣臣百官當面叩謝皇恩,打包把豬肉帶走,但是離開皇宮後這些羣臣百官就紛紛把豬肉都送給了清朝著名的大才子紀曉嵐,這是爲何呢?

乾隆賜給大臣們豬肉 他們出宮後爲何都送給紀曉嵐

看似乾隆每年賞賜大臣們豬肉是一項福利待遇,其實這項福利待遇可苦了這些文武百官大臣們了。看到這有些人可能感覺奇怪,在那個物質生活並不豐富的時代,能吃上肉還算苦嗎?

確實在乾隆那個時代物質生活遠沒有現代豐富,能吃上肉算是很不錯了,但是要知道那指的是普通老百姓,可能一般的窮苦百姓家裏只有過年纔會吃上肉,而乾隆賞賜的對象可是那些王公重臣,這些人每天錦衣玉食、山珍海味,豬肉對於他們已經不算是珍貴的食物了。

而且乾隆分賞給朝臣們的都是祭祀用的豬肉,這些豬肉基本都是純白水煮一煮,沒有投放任何佐料,甚至大多豬肉只是七八分熟,這種豬肉吃起來既油膩還有酸澀和血腥之味,因此肯定是很不好吃的。

那麼這麼不好吃的肉,乾隆本人可是帶頭親自去吃,皇帝都吃了,當臣子的哪個敢不吃呢。乾隆是當着羣臣的面吃下這白肉,可他不是直接吃,遞到他這的肉可都是經過挑選的精瘦肉,而且乾隆吃的時候太監還會給他送上蒜泥、腐乳、韭菜花以及醋等調味作料,因此乾隆吃的可不是難吃的白水煮肉,他吃的可是正宗的蒜泥水煮白肉。

乾隆可以蘸着佐料吃,但是不能給羣臣發佐料啊,乾隆本意是想通過此舉向天下展示自己的勤儉形象,如果給每個朝臣都發一份佐料,那是不是還得再來一杯好茶解膩,這樣一來哪還是展示勤儉了,這不成了乾隆大宴羣臣了。

而且這些肉還是皇帝賞賜的,大臣們誰敢不吃,好不好吃也得吃下去,否則如果當場吐出來或者扔掉,那就是不敬君王之罪。

乾隆賜給大臣們豬肉 他們出宮後爲何都送給紀曉嵐 第2張

分肉的時候是按照羣臣的爵位和官職高低分肉,爵位和官職越高的人自然分到的都是一些好肉,而爵位和官職低一些的就只能分配到不太好吃比較肥膩的肉。吃起來不好吃卻還不能不吃,因此這可就難爲了這些大臣們。

於是一些腦袋比較機靈的大臣就想出主意,他們事先在參加典禮時,先在家裏用糯米紙浸泡好佐料,然後把糯米紙裝進兜裏,等賞賜豬肉的時候,他們就用糯米紙包裹上豬肉,然後囫圇吞下去倒也有些滋味,至少能吃得下去。

不過絕大多數的大臣們都是象徵性地吃一小口豬肉,然後裝作一副家中多少年沒吃過豬肉的樣子,打包帶回家去和家人分享。實際上他們就是不想吃肉,但是肉帶出去也不能隨便亂扔,畢竟這是皇帝賞賜的肉,因此很多人出宮之後就紛紛把肉都給了乾隆時期著名的文臣紀曉嵐。

這些大臣們爲何會把肉都給紀曉嵐呢?這還得從紀曉嵐的三大愛好說起。相聲演員郭德綱先生經常調侃搭檔捧哏的于謙先生,說他有抽菸、喝酒、燙頭的三大愛好,其實歷史上真實的紀曉嵐也有三大愛好,不過和于謙先生不同,紀曉嵐的三大愛好是抽菸、吃肉、美女。

曾經一度熱播的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中塑造了清廉正直但愛好抽菸,還敢智斗大貪官和珅的紀曉嵐形象。其實歷史上的紀曉嵐除了抽菸之外,其他的形象基本與電視劇中大不相同。

歷史上的紀曉嵐根本就沒智鬥過和珅,畢竟他當時的權力地位比和珅差遠了,兩人不是一個重量級別的官員怎麼鬥起來。反而歷史上的紀曉嵐與和珅關係還比較親密,兩人屬於忘年之交的友情,經常逢年過節或者雙方過生日兩人互贈詩詞。只是歷史上的紀曉嵐不與和珅同流合污,他倒算是一個清官。

乾隆賜給大臣們豬肉 他們出宮後爲何都送給紀曉嵐 第3張

不過紀曉嵐雖然是清官,但他的生活絕對不清貧,他出身於官宦世家,家族累積的財富還是很豐富,所以紀曉嵐即便不當貪官,他的物質生活也很豐富。

據《嘯亭雜錄》記載紀曉嵐是“日食肉數十斤,終日不啖一谷”,這就是說紀曉嵐每天要吃數十斤肉,他是拿肉當主食吃,每天幾乎不吃飯,只是偶爾吃一些麪食。而且紀曉嵐的生活狀態是吃完肉必須喝一壺茶刮一刮油,這才能心滿意足。

所以按照紀曉嵐每日消耗肉的數量比糧食還多,這就能看出來他的日子在清朝不僅不算清貧,還算是非常富庶的奢侈生活了。

由於紀曉嵐愛吃肉,並且每日以肉爲主食,每日需要消耗大量的肉食,再加上紀曉嵐平素性格詼諧幽默,在朝廷同僚中人緣非常好。因此這些不想吃肉的朝臣們就想到了把肉送給紀曉嵐,既不負皇帝賞賜,還能與紀曉嵐套交情,於是一些官員就紛紛以吃不慣油膩食物或者只吃素食等名義把肉贈送給紀曉嵐。

而紀曉嵐自然知道這些大臣們的本身想法,他在官場上素來是以好人緣著稱,算是一個八面玲瓏、精明通透的人,有時候同僚們拿他開玩笑他也不以爲忤,還能自嘲起來,因此很受同僚們的喜愛,這時候他自然對同僚們送肉的表現是來者不拒了。

正好紀曉嵐天生愛吃肉,同僚們送給他的肉還給他省了一筆錢去買肉吃,他自然願意笑納了,而把肉送給紀曉嵐也成了大臣們逃避乾隆賜肉的妙招。

說起紀曉嵐其實他也很可憐,雖然他很受乾隆賞識,但是乾隆只欣賞他的文采,對他的能力並不認可。乾隆只因紀曉嵐頗有文采還生性詼諧幽默,拿他當滑稽調侃的對象,內心中乾隆對紀曉嵐其實是十分輕視的。

乾隆賜給大臣們豬肉 他們出宮後爲何都送給紀曉嵐 第4張

據記載乾隆晚年紀曉嵐還受到了乾隆在人格上的侮辱,當時有一位正直的御史名叫尹壯圖,他剛正不阿的彈劾了大貪官和珅,受到了和珅的打擊報復,在和珅的陷害下尹壯圖被罷官。

由於尹壯圖的父親與紀曉嵐的父親是至交好友,因此紀曉嵐看在父輩交情上就向乾隆上書替尹壯圖求情。可是乾隆看到紀曉嵐的求情之後反而大怒,對着紀曉嵐就是一頓怒罵:“朕以你文學優長,故使領四庫全書,實不過以倡優蓄之,爾何妄談國事!”

乾隆這意思就是把紀曉嵐比喻成養的戲子一般,是供乾隆娛樂消遣的人,怎麼敢妄談國事。乾隆這一下就讓紀曉嵐在人格上受到了侮辱,據史料記載從此之後紀曉嵐心境越發閉塞,按照現代的意思來說就是紀曉嵐患上了抑鬱症,後來紀曉嵐通過編撰《閱微草堂筆記》以及經常去八大胡同聽書撩妹才化解了抑鬱情緒,才能一直活到82歲善終。

所以從這些可以看出紀曉嵐其實內心很悽苦,被上司乾隆當作倡優戲子消遣娛樂一般看待,而從這件事中也能看出乾隆不是一天兩天表現出對紀曉嵐的輕視。因此紀曉嵐纔會喜好抽菸,極愛吃肉,並且還喜好美色,納了七名侍妾,在妻妾成羣的情況下還以八十歲高齡去逛八大胡同,疏導那些可憐的女孩。

乾隆賜給大臣們豬肉 他們出宮後爲何都送給紀曉嵐 第5張

在乾隆這種輕視甚至蔑視的工作環境之下紀曉嵐纔會有了喜愛吃肉、抽菸、美女的三大愛好,這三大愛好實際上就是他發泄心理壓力的方式。

關於乾隆賜肉大臣們都紛紛讓給紀曉嵐這件事的記載並不見於正史,而是記載於清末民初時期文人徐珂所著的《清稗類鈔》之中,雖然《清稗類鈔》和記載紀曉嵐等事情的《嘯亭雜錄》並非正史,但是這兩部書都非常嚴謹,堪比正史。

尤其是《嘯亭雜錄》是由第八代世襲禮親王昭槤所著,昭槤本人是清朝皇室宗親,非常喜愛歷史和文學,他所編著的《嘯亭雜錄》在民國時期更是成了趙爾巽編撰《清史稿》的主要參考資料,可見其所述資料之嚴謹。

而《清稗類鈔》的作者徐珂曾與北大校長蔡元培共事過,其人品和治學之嚴謹被蔡元培極爲推崇,他本人在治書著述方面也非常的嚴謹,他著述的許多內容都得到了正史的印證,因此雖然乾隆賜肉並非官方正史所記載,但是也無異於正史一般,算是補充了正史資料的不足。

乾隆賜給大臣們豬肉 他們出宮後爲何都送給紀曉嵐 第6張

其實按照《清稗類鈔》中的記載,乾隆賜肉的事情大概發生在中後期,這也很符合當時乾隆的狀態。乾隆中後期已經進入乾隆盛世的巔峯時期,當時的乾隆也不再像年輕時候那樣銳意進取、雄心壯志了,那時候的乾隆開始飄飄然起來,自認爲開創了乾隆盛世,他開始耽於享樂,重視門面政績了。

乾隆賜肉事件背後所諷刺的實際上就是乾隆中後期官場吏治貪腐成風的現象,承平日久吏治鬆弛腐朽,那時期的官員們哪還會想着爲民請命,而是爭相撈錢,所以雖然當時空有着乾隆盛世的稱號,實際上老百姓生活水平並不高。

在乾隆中後期豬肉已經是普通老百姓能吃到的最高級食材了,據乾隆晚年英國訪華的使臣馬戛爾尼在日記中回憶他的訪華歷程,馬戛爾尼在日記中稱他所看到的中國老百姓大多都是衣不蔽體食不果腹,飲食質量都非常差,當時的老百姓很少能吃上一頓肉。

從馬戛爾尼在日記中的記載也就能看出乾隆盛世不過是徒有其名而已,尤其是乾隆中後期老百姓的物質生活遠沒有達到小康水平,當時的清朝只不過是做到了生活安穩,餓不死人而已。

尤其是乾隆中後期吏治更加腐朽,而乾隆賜肉恰恰說明了這一點,當老百姓還生活在不捨得吃肉的環境下,官老爺們已經吃不下沒有佐料的白水煮肉了,這就說明了這些王公重臣每日都是山珍海味,是沉浸在雞鴨魚肉的珍饈美味生活中,他們已經吃不下去沒有佐料的白水煮肉了。

如果官員們都清貧廉潔,突然吃到乾隆賞賜的豬肉,他們吃都來不及,怎能還會送給紀曉嵐了。所以乾隆賜肉的事情,就是諷刺了乾隆中後期官場的腐朽現象。

而提議賜肉分給羣臣的乾隆也是惺惺作態,他自己吃着蘸滿着佐料的美味蒜末白水煮肉,卻讓大臣們直接吃白肉,可見乾隆無非就是想向天下人展示自己的勤儉之風,爲自己掙的勤儉明君的形象,大臣們不過是跟着他無辜遭罪而已。

乾隆賜給大臣們豬肉 他們出宮後爲何都送給紀曉嵐 第7張

從乾隆對待紀曉嵐的態度上來看,也能看出來,乾隆絕對是能做得出爲了自己的面子不顧手下人感受的上司。其實乾隆在中後期就已經是好大喜功,喜好門面的行事風格了,他幾乎是不顧下面的難處,只想打造乾隆大帝的功績,這也是在乾隆晚年各地農民起義頻發的主要原因。

雖然乾隆賜肉的事件並不是正史記載,但這件事也印證了乾隆盛世之下的官場黑暗,豬肉已經在大臣們的嘴中成了難以下嚥的食物,可是乾隆盛世之下的老百姓卻依然衣不蔽體食不果腹,可見官員們都是肚子裏肥得流油,老百姓依舊受苦,真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