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都放過自己的侄女們了 李世民爲什麼不肯放過侄子

本文已影響1.39W人 

對李世民本已經奪得天下,爲什麼饒了侄女們,卻不肯放過十個侄子?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本站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武德九年,也就是公元626年的六月初三,天象異常,太白金星出現在天空正南方,此爲凶兆。當時有大臣傅弈上奏大唐皇帝李淵,提到天象顯示,秦王李世民可能要擁有天下,需要提防。

李淵也感覺事情有點不對勁,畢竟自己的幾個兒子直接的矛盾已經無法調和了。而李世民剛剛還找自己告狀,說大哥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不僅跟老爹的妃嬪尹德妃、張婕妤私通,還要害自己:

“臣於兄弟無絲毫所負,今欲殺臣,似爲世充、建德報仇。”

不過歷史嘛,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我(楊角風)實在想不通,李建成想殺李世民的原因,爲什麼是替王世充和竇建德報仇呢?

李世民都放過自己的侄女們了 李世民爲什麼不肯放過侄子

一、

要知道這倆人可是大唐的死敵,是不是李世民故意這樣說,專門噁心老爺子?

李淵也覺得事情要鬧大,於是一方面安撫李世民,一方面下令讓李建成和李元吉明天來宮裏一趟,他要當面問問情況。

可是,第二天,李淵不僅沒等到那兩個兒子進宮,自己呢,不顧玄武門那裏的喧鬧,自己跑去海池划船了……

也是這一天,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之變,殺掉了太子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並在隨後的日子裏,軟禁了老爹李淵,同時殺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兒子們,卻饒過了他們的女兒。

那麼問題就來了,李世民本已經奪得天下了,爲什麼可以饒了侄女們,卻不肯放過那十個可憐的侄子呢?

要想解釋這個問題啊,我們得搞明白,李世民爲什麼要發動玄武門之變。其實,玄武門之變的發生,跟李淵沒有處理好幾個兒子的關係,有很大的關聯。

李淵這人啊,其實目光並不深遠,挺短淺的。公元617年,他兒子們的慫恿下,於太原起兵,當年便乘虛拿下長安城。第二年聽聞隋煬帝去世後,李淵就迫不及待地讓傀儡皇帝楊侑讓位,自立大唐,稱了皇帝,從此之後他就再不肯離開長安城了。

但其實,當時的李淵不過是佔了關中一隅,這天下大半領土都掌握着大大小小各種勢力之手。屬於尚未擁天下之實,卻把自己當成了天下的主人,跟袁術一樣,先上車後補票。

二、

由於李淵剛稱帝就立了太子李建成,儲君嘛,自然要逃避打打殺殺,這也導致打天下的重任落到了李世民頭上。

李元吉是小弟,在任何一個人家,小弟嘛,總是最受寵的,這就造成他的性格一向飛揚跋扈。大哥李建成很厚道,當太子嘛,是必須得厚道的,所以對待李元吉很包容。但二哥李世民,長期征戰沙場,對這個四弟就嚴格一些。時間久了,李元吉就覺得二哥做事總是針對自己,讓自己出洋相,於是跟大哥走得比較近。

雖說大唐初立的那六年,李世民一直過着刀口舔血的日子,而老爹和大哥卻能安坐長安城享福,導致自己內心不平衡。但其實太子李建成也並非像各種影視劇啊,網文啊,野史啊,寫得那樣妒賢嫉能,頭腦簡單,又道德敗壞。

事實上李建成能當上太子,也並非庸才,大唐的建立,他也立下了汗馬功勞,並非所有功勞都記到李世民頭上。

其實這事啊,也怪李淵,試問有幾個開國皇帝自己不帶兵打仗的?當然,李淵話說得好聽,人前是一套,人後又是一套,比如剛起兵的時候,他就對李世民講:

“在茲行也,並欲備嘗,如弗躬親,恐違天旨。”

意思就是說,自己作爲開國君主,是需要事必躬親的,這其中也包括帶兵打仗。可惜,自從拿下長安城之後,這老爺子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再不肯走了。

李世民都放過自己的侄女們了 李世民爲什麼不肯放過侄子 第2張

三、

李淵不帶兵衝鋒,卻讓兒子帶着武將們去前線廝殺,那總得賞罰分明吧?

確實,爲了吸納人才,並鼓勵大家踊躍向前,李淵還說過這麼一句話:

“矢石之間,不辨貴賤,黥而爲王,何其妨也!”

意思就是說,不管你是誰,只要替我打天下,我都會論功行賞。

一開始,他確實這樣做的,這也導致李世民一路勝仗打下去,在朝中的職務也不斷上升。到最後竟然是集秦王、太尉、天策上將、司徒、中書令、尚書令、十二衛大將軍等職位於一身,幾乎跟太子平起平坐了。

對待兒子還能做到封賞,但是對待那些打天下的功臣們,他就一碗水端不平了,開始了一系列騷操作。

其實在打下長安城之後,這種騷操作就已經開始了,比如大封“隋室大臣”,以及“與之有舊”的人。但是一些來投的士紳,他要麼不管,要麼一股腦甩給李世民。這就導致其他被收服的豪傑猛士,在朝廷得不到重用,只能到秦王府那謀生活。

就這樣,李世民帶着自己的這羣精銳部隊,一路開疆擴土,打到哪,就在哪指派官員治理。正所謂有奶就是娘,跟着秦王混,有酒喝有肉吃,誰還管那個長安的遙控皇帝?

如果說一開始,這種模式還能延續,但等到天下已定,太子李建成跟秦王李世民的矛盾日益尖銳之後,這羣在秦王府謀生活的人,就有點慌了。

李世民都放過自己的侄女們了 李世民爲什麼不肯放過侄子 第3張

四、

秦王下面的功臣集團要自救,最好的辦法就是扶持李世民上臺,不然他們的下場不會很好!

當然,李淵作爲老爹,雖然跟李世民比有點碌碌無爲,但也不是一點手段都沒有。比如武德七年,由於李世民被下毒,他覺得再讓他留在長安城會出大問題,於是他對李世民說:

“觀汝兄弟似不相容,同處京邑,必有紛競,當遣汝還行臺,居洛陽,自陝以東皆王之。仍命汝建天子旌旗,如漢樑孝王故事。”

如果李世民帶着自己的那羣武裝力量進駐洛陽,真要起兵的話,可以說拿下長安城也是早晚的事。果然,這個決定被李建成和李元吉得知後,嚇壞了,這豈不是放虎歸山,趕緊跑去勸說老爹,後來此事不了了之。

隨後,李建成和李元吉設計,將房玄齡、杜如晦等李世民的心腹大臣趕出秦王府。再之後,因爲北方戰事又起,請求老爹派李元吉出征,替換掉李世民。同時,還讓李元吉帶走李世民原有的軍隊,其中就包括尉遲敬德、程知節、段志玄、秦叔寶等一干驍將。

甚至,李建成和李元吉還策劃了昆明池酒宴,試圖在酒宴上一舉拿下李世民!

剛纔也提到了,如果李世民倒了,那麼秦王府的那些人下場不會好的,最好也不過保住一條命。這種情況下,他們擁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其實是把自己前程,包括九族都壓上去了。

只能成功,不能失敗!

五、

有了這個前提,我們再來理解李世民爲什麼要殺掉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十個兒子,就容易多了!

從李世民的角度考慮,斬草要除根啊,否則後患無窮,既然已經殺了大哥和四弟,還在乎幾個侄子嗎?

而且,太子府和齊王府上上下下那麼多幕僚,要不要全殺掉?如果不想全殺掉,還想爲己所用,那麼留着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後代,就是在給自己埋雷,你怎麼保證他們不會策劃報仇?

就算殺光了太子府和齊王府上下所有人,只留下了他們的兒子,又怎麼保證未來的時間內,他們不會再重新培養一堆心腹,再來一次玄武門呢?

就算李世民能鎮得住局勢,那麼李世民的兒子能鎮得住嗎,孫子呢?

當然,這還不是關鍵因素,還有兩大主因,一個是在老爹李淵這裏。平時我(楊角風)愛看《雍正王朝》,在那部電視劇中,有一個鏡頭。當時康熙帝病重,朝中的皇子們個個蠢蠢欲動,老四胤禛卻掏出一箱子金銀財寶,讓幕僚鄔思道拿着跑路:

“先生有房杜之才,無奈胤禛無李世民之命,委屈你了,這點東西不成敬意,送給你安度後半生吧!”

老四胤禛說自己沒有李世民之命,倒不是說他不想當皇帝,而是說自己沒辦法做到跟李世民一樣弒兄殺弟。其實,只要夠狠,夠毒,夠果斷,弒兄殺弟也並非難事,真正的難點其實在皇帝那裏。

李世民都放過自己的侄女們了 李世民爲什麼不肯放過侄子 第4張

六、

發動玄武門之變不難,殺掉李建成和李元吉也不難,但是怎麼控制住老爹李淵纔是李世民最擔心的事情。

而那天李淵究竟在幹嘛,明知玄武門那裏發生了戰爭,卻還無動於衷?

他當然不會無動於衷啊,不是被迫大清早去“泛舟海池”了嗎,也就是說李淵其實是被李世民的軍隊逼到了海池那裏。

按照《舊唐書》記載,當天的戰況是:

“東宮及齊府精兵二千人結陣馳攻玄武門,守門兵仗拒之,不得入,良久接戰,流矢及於內殿。”

要知道,玄武門是有守軍的,還有李世民帶來的八百精銳士兵,爲什麼防守戰還能打得如此慘烈。以至於敬君弘等人戰死,在危急關頭,竟然需要張公瑾靠蠻力守住大門:

“獨閉關以拒之!”

所以,李世民肯定提前分出了一部分兵力,去控制李淵去了。等到後來尉遲敬德“擐甲持矛”去見李淵的時候,李淵其實已經被控制了。

“上方泛舟海池,世民使尉遲敬德入宿衛,敬德擐甲持矛,直至上所。”

李淵是萬萬不能殺掉的,不然的話,李世民即位就會缺乏法理支持。況且,弒兄殺弟可以給他們找罪名,但是弒父這個罪名,李世民是擔不起的。

李淵還活着,在朝中也有勢力,若是他可憐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子孫,想再扶持他們。這對李世民來講,也是麻煩事,老爹除不掉,侄子們總可以除掉吧,這樣也滅了李淵的念頭。

李世民都放過自己的侄女們了 李世民爲什麼不肯放過侄子 第5張

七、

除了李淵以外,秦王府的那羣人,纔是迫使李世民下定決心殺掉侄子的主要原因!

如果沒有除根,或許那些侄子們不敢衝李世民造次,但是陷害一下尉遲敬德的子孫,總還是可以的吧?

剛纔也提到了,尉遲敬德他們自從決定跟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事變後,就已經沒有回頭路了。有一個細節大家可能沒注意到,那就是當時李世民是跟尉遲敬德一起到玄武門的。可是李世民一箭“射死”李建成後,轉身便去追李元吉了,並且在追擊過程中,還落馬險些被反殺,幸虧尉遲敬德趕上來,救了李世民一命。

那問題就來了,尉遲敬德本該一直跟在李世民身邊的啊,爲什麼沒有跟着他一起追李元吉呢?

估計,他是去給李建成補刀了,萬一李世民那一箭沒射死他呢,豈不是麻煩了?

但是,歷史書上可不能寫尉遲敬德殺了太子李建成,也不能寫李世民其他的小弟去控制了李淵。這玩意就怕秋後算賬啊,比如三國時魏國的皇帝曹髦,就是被司馬昭手下成濟用戈刺殺的,還寫進了歷史書中。

結果呢,按照《晉書·文帝紀》記載,這件事之後,成濟、成倅兄弟倆被誅了三族!

所以,李世民雖然即位後將歷史改的一塌糊塗,但是在這種事情上,還是很有擔當的,這也是小弟們願意跟隨他的原因所在。

這個道理跟周勃、陳平爲首的功勳老臣,在呂后倒臺後,對呂氏後人趕盡殺絕道理是相通的。只要呂氏還留着一絲血脈,那麼周家和陳家睡覺都不踏實,總會擔心有朝一日被反攻倒算。

李世民都放過自己的侄女們了 李世民爲什麼不肯放過侄子 第6張

八、

只有這些侄子們死了,東宮太子的那般人馬,還有齊王府的人才,才能爲李世民所用,魏徵不是很好的證明嗎?但凡有一個兒子還活着,你覺得魏徵還能在朝中吃香嗎,李世民會不會忌憚他?

至於李世民爲什麼要放過侄女們?

其實也很簡單,她們是弱勢羣體啊,沒啥主動權,況且此時又頂着一個罪人家族的帽子,根本起不了多大的浪。對於侄子們,不管歲數多大,爲了永除後患,可以這樣做。況且這也不是李世民發明的,他之前的隋朝,再往前的南北朝,這種事時常發生。

楊堅怎麼對待宇文家的,楊廣又是怎麼處理楊勇的,李淵又怎麼對待已經禪讓給自己皇位的楊侑的?

前秦皇帝苻堅倒是仁慈,沒有對慕容家族趕盡殺絕,反而加以重用,結果呢?

李世民算是很仁慈了,留下了這些侄女們,也算是表明自己博大胸懷,有一顆寬仁之心。

我(楊角風)覺得歷史真得挺搞笑的,李世民忽視了女性,覺得她們再厲害,受限於當時男尊女卑的社會,總奪不走自己的皇位吧,再說歷史上也沒有先例啊?

結果,李世民後來娶了一個老婆,當然這個老婆不過是他衆多嬪妃中的一員,估計見都沒見過幾面。再後來這個老婆跟自己的兒子李治搞到了一起,李世民去世之後李治上位。本來這個嬪妃只能去尼姑庵度過餘下的一生,可惜李治就是看她順眼,硬是招進了後宮。

這個人想必大家都知道了,她就是中國唯一的女皇——武則天!

所以,歷史真得很有意思!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