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投降的武將那麼多 于禁投降爲何不被原諒

本文已影響2.93W人 

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爲什麼于禁投降不被原諒?他又爲何選擇變節?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本站小編一起看一看。

建安二十四年,蜀漢的前大將軍關羽率領蜀軍,向曹魏攻陷的襄陽和樊城兩座城市發起了進攻。關羽率領大軍長驅直入,當年關羽派兵圍攻襄、樊二城,曹仁無力抵擋,於是向曹操求助,曹操派出左將軍于禁,副將龐德攜七軍三萬大軍,連夜趕赴襄、樊,爲曹仁接應。

01

于禁率軍奔向襄、樊二城,但天公不作美,天災連日,關羽乘機將七軍淹沒,于禁大軍所處的地勢較低,關羽很快就攻下了城門。

于禁與龐德死鬥不下,最終被關羽所殺,于禁則率領三萬大軍向關羽投降。這也是于禁的人生中最大的恥辱,也正因爲如此,曹魏纔會對於禁的背叛耿耿於懷。

在這亂世,將軍叛變,投靠他人,這是很正常的事情,爲什麼于禁叛變,曹魏勢力卻沒有得到寬恕?

三國時期投降的武將那麼多 于禁投降爲何不被原諒

于禁跟隨曹操三十年,立下了汗馬功勞,爲曹魏立下了汗馬功勞。初平三年,第一次結識曹操,兩人情投意合,于禁正式加入曹魏勢力;初平二年,領兵克徐州,廣威;興平二年,曹操與呂布一同攻打張超,攻佔了雍丘的幾座城市。

建安元年,于禁殺死黃邵,逼得所有的黃巾兵歸降;建安二年,張繡反叛,于禁率軍鎮壓青州之亂;建安五年,于禁在官渡戰役中率兵阻擊袁紹大軍;建安十一年,于禁受令鎮壓昌豨叛亂;建安十四年,于禁大破天柱山,大勝敵人。

三國時期投降的武將那麼多 于禁投降爲何不被原諒 第2張

于禁也是在建安二十一年被曹操正式封爲左將軍,並賜下了一枚假節刑。他是曹操時代的五子良將之一。由此可見,于禁在曹魏集團中的地位極高,在曹魏集團中的影響力也很大,如果他叛逃了,那麼對曹操的打擊將會是巨大的,甚至是致命的。

02

于禁的投降與一般人的投降不同,呂布,關羽,張遼,馬超,龐德,都是在三國前期,也就是諸侯紛爭的年代。而於禁向關羽投降的時間是建安二十四年,當時三足鼎立,于禁與關羽的戰爭可以說是蜀漢與曹魏之間的戰爭。

兩個國家之間的戰爭,一個國家的最高指揮官向另外一個國家投降,這會造成很大的影響,而且會被世人恥笑。所以關羽被呂蒙殺死,于禁在孫吳受盡屈辱,被孫吳遣返曹魏後,更是慘遭毒手。

于禁在曹魏大軍之中,有着極高的威望,可以說是鐵面無私,對於軍隊的管理,也是極爲嚴格。他說話從來都是直來直去,因此得罪了不少人。當他們聽說于禁已經投降的時候,立刻就站了出來,開始指責于禁。讓曹操有些失望的是,龐德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龐德臨危不降,一心爲國,但是于禁這個曹操的親信竟然選擇了投降,這無異於在曹操的心中捅了一刀,曹魏自然不會放過於禁。

從一個光鮮的武將之首,變成了一個沒有節操的叛徒,于禁爲何會向關羽投降?

三國時期投降的武將那麼多 于禁投降爲何不被原諒 第3張

事實上,于禁並不完全是怕死,不是關羽的對手。一方面,官渡之戰之後,于禁一直忙於後勤工作,而這一次,他被派去支援曹仁,恐怕還沒有做好充足的準備。

03

最重要的是,于禁雖然帶來了大量的士兵,但大部分都是北地人,不會水,再加上這場突如其來的暴雨,以及他們的戰術安排出現了紕漏。于禁也是身經百戰之人,他很清楚這一戰的勝算很小,身爲一名將領,他當然希望自己的士兵不要被洪水淹沒,而不是戰死沙場。

于禁雖然治軍嚴格,但也有“嚴父必有其子”的一面。于禁對自己的部下有很深的感情,他不可能讓自己的數萬大軍白白送死,所以他纔會義無反顧地向關羽投降,以自己的名譽爲代價,救下了數萬條人命。李贄曾說過:“于禁最有大局觀,一心爲國,不爲一己之私,真良之將!”

三國時期投降的武將那麼多 于禁投降爲何不被原諒 第4張

于禁身爲三國時期的一代奇才,結果卻落得這般悽慘的下場,可以說是三國時代的一件大事。而在歷史上,先輩們的功績和過錯,都會被後世所評判,于禁的“晚節不保”,你怎麼看?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