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魏延和楊儀的關係爲何不好?背後是何真相?

本文已影響1.72W人 

在諸葛亮北伐時期,他最信任重用的人有兩個,一個是驍勇善戰的魏延,另一個則是掌管軍務的楊儀。讓本站小編帶大家撥開歷史的迷霧,回到那刀光劍影的年代。

諸葛亮臨終前,安排楊儀、費禕、姜維等組織退軍,其中以楊儀爲首,並希望魏延領軍斷後。

諸葛亮死後,楊儀讓費禕去刺探魏延的態度,魏延希望楊儀可以護送諸葛亮靈柩回成都,自己率軍抗擊曹魏大軍,並明言不會居於楊儀之下。

楊儀獲知魏延的態度後,卻不管不顧,馬上就迎軍退走,魏延大怒,帶兵來追,並和楊儀同時上奏章給劉禪,互相彈劾對方謀反。

於是有了《三國志·魏延傳》中的這段記載:

延、儀各相表叛逆,一日之中,羽檄交至。後主以問侍中董允、留府長史蔣琬,琬、允鹹保儀疑延。

三國時期魏延和楊儀的關係爲何不好?背後是何真相?

這段記載文字不多,但其中卻隱藏着深意,本文就聊聊這段記載背後的故事。

一:魏延的奏章和楊儀的奏章有何區別?

魏延和楊儀都上奏章給劉禪,指責對方謀反,但奏章的性質截然不同。

楊儀是沒有軍中職務的,他有綏軍將軍的頭銜,但這個是軍銜,不是職務。

他的實職只是丞相府長史,算是諸葛亮的幕僚,平時在軍中,諸葛亮給他安排的也都是後勤方面事務,《三國志·楊儀傳》中記載:

亮數出軍,儀常規畫分部,籌度糧谷,斯須便了。軍戎節度,取辦於儀。

因此,楊儀要搞掉魏延,必須要有明確的罪名,並獲得上層的支持,否則,他沒有資格制裁魏延。

而當時在成都,輔佐劉禪主政的,全是和楊儀一個圈子裏的荊州系官員(魏延也是荊州下屬的南陽郡義陽人,但不入士族圈子)。

雖然楊儀和他們的私交未必很好,但執政理念是一致的,對魏延的態度也是一致的。

也就是說,楊儀的奏章,與其說是給劉禪的,實際上是給在劉禪身邊的蔣琬、董允等人看。

楊儀是通知蔣琬、董允等:我和魏延開幹了,你們要支持我,說服劉禪,坐實魏延謀反,我好名正言順的動手。

而魏延上的奏章,同樣是彈劾對手謀反,可意義大不同,楊儀是必須要上奏章,魏延卻未必一定需要上奏章。

魏延當時是有直接擒獲或斬殺楊儀的權力的,早在蜀漢建興八年,魏延就“遷爲前軍師徵西大將軍,假節,進封南鄭侯。”

不談魏延的軍中職務遠遠高於楊儀,最關鍵的是魏延有“假節”的權限,他可以用皇帝的名義斬殺不尊軍令者。

也就是說,魏延實際上不用狀告楊儀謀反,他直接就能持節名正言順的抓捕或斬殺楊儀。

如果魏延拿出符節,楊儀、費禕、姜維等人除非公開謀反,否則,楊儀只能束手就擒。

即使他們帶着軍隊退走是遵從諸葛亮的遺命,丞相大還是天子大?

諸葛亮活着當然是丞相大,可他畢竟死了,即使不死,面對“假節”的魏延,也需要按照規則講道理。

所以,魏延從權限上來說,要搞掉楊儀,沒有必要給成都上奏章,可他爲何還要寫篇奏章去成都?

其實,魏延在和楊儀等人翻臉後,也考慮到翻臉的後果,他面對的不僅僅只是一個楊儀,還包括整個荊州系掌權的官員。

一個人抗衡一個集團,魏延也知道自己承受不起,所以,他並沒有貿然行使自己的權限,殺掉楊儀簡單,殺掉後該如何面對荊州系官員?

楊儀畢竟執行的是諸葛亮的遺命,荊州系官員全部是以諸葛亮爲尊,他們肯定是站在一起的。

魏延放棄“假節”的權限,而是上奏章去成都,實際上是希望獲得劉禪的認可和支持。

他一個人搞不定荊州系官員,如果加上皇帝呢?沒準可以搏一搏。

哪怕劉禪最後和稀泥,魏延也有臺階可下。

從權力更迭的角度來看的話,諸葛亮死後,魏延是否能聯合劉禪一起打擊荊州系?先從軍中下手,搞掉楊儀、費禕、姜維等諸葛亮的嫡系,然後幫助劉禪把權力奪回來?

因此,楊儀上奏章說魏延謀反,是希望荊州系官員幫自己坐實罪名,而魏延上奏章說楊儀謀反,是希望劉禪出來幫助自己說話。

魏延是在給自己爭取盟友,他需要劉禪的態度。

二:劉禪的考慮,他爲何放棄魏延?

三國時期魏延和楊儀的關係爲何不好?背後是何真相? 第2張

魏延和楊儀的奏章到了成都後,很快就有了結論,“後主以問侍中董允、留府長史蔣琬,琬、允鹹保儀疑延。”

蔣琬和董允當然是力挺楊儀,他們也不希望軍隊落到魏延手中,不是一路人。

而劉禪其實可以考慮支持魏延,從皇帝的角度來看,魏延和荊州系官員的矛盾,有利於皇帝掌握權力。

如果全是荊州系官員說了算,那和諸葛亮在世時有什麼區別?劉禪這個皇帝當得有什麼意思?

對於劉禪來說,巴不得雙方不停爭鬥,當然是可控下的爭鬥,然後皇帝居中調解,使得皇權獨大。

魏延的奏章,就是名正言順地給劉禪遞上了刀子。

但是,劉禪卻不敢接受,原因是,他這個皇帝暫時沒權。

諸葛亮生前,把朝政大權、軍權都收歸丞相府,朝廷上上下下掌管實權的都是諸葛亮的人,他纔剛病死,劉禪還沒來得及收權。

魏延、楊儀的奏章到成都後,劉禪是向蔣琬、董允詢問意見。

蔣琬是諸葛亮指定的第一接班人,諸葛亮曾向劉禪密奏:“臣若不幸,後事宜以付琬。”

諸葛亮在北伐前線時,丞相府大大小小的政務都是蔣琬在處理,諸葛亮死後,朝政大權毫無疑問掌握在蔣琬手中。

而董允實際行使的職權雖然不如蔣琬,卻更加重要,諸葛亮給他安排的職務是:“侍中,領虎賁中郎將,統宿衛親兵。”

整個皇宮的安全,以及劉禪的人身安全,都掌握在董允的手中。

董允還不是個唯唯諾諾的官員,他不但擔負皇宮安全的職責,連劉禪的生活都要管,劉禪都有點怕他,《三國志·董允傳》中記載:

後主常欲採擇以充後宮,允以爲古者天子后妃之數不過十二,今嬪嬙已具,不宜增益,終執不聽。後主益嚴憚之。

劉禪知道政治鬥爭的殘酷性,掌握着宮廷宿衛的董允是他越不過的坎。

多找幾個妃子不是原則問題,還好過關,涉及到政治鬥爭,就很難說了。

因此,有蔣琬和董允支持楊儀,劉禪即使想支持魏延,也毫無辦法,沒準他的聖旨都出不了皇宮。

劉禪當時根本就不敢支持魏延,他不敢跟荊州系官員翻臉,他擁有的皇權很弱小。

另外,即使劉禪支持了魏延,也能順利把自己的意圖傳遞出去,可劉禪也無法保證魏延掌軍後,自己能控制得住魏延。

萬一魏延的胃口變大了怎麼辦?行“操、莽之事”怎麼辦?劉禪也不敢賭。

所以,綜合考慮,劉禪只能默認蔣琬、董允“保儀疑延”,史書都沒有記載他的態度,因爲,他的態度真不重要。

蔣琬掌朝政,董允掌宮廷宿衛,劉禪能怎麼辦?

劉禪當時最需要的不是魏延遞來的刀,而是時間。

三國時期魏延和楊儀的關係爲何不好?背後是何真相? 第3張

可控的鬥爭,劉禪可以參合,不可控,還是算了吧,無非犧牲一個魏延,劉禪也習慣了。

三:魏延的無奈

魏延和楊儀的奏章上去後,結果應該是很快就傳到雙方的軍中。

魏延沒有得到任何來自上層的支持,他也不敢行使“假節”的職權。

行使了也沒用,沒有劉禪背書,能不能管用且不說,即使管用,能殺掉楊儀,之後該怎麼辦?等着荊州系官員來報復?

沒有劉禪背書,他也未必能掌控得了全部軍隊,軍中也非魏延一家獨大。

魏延也沒法去投降曹魏,不說家人都在成都,他也帶不走多少士兵。

漢中的士兵大部分都是從蜀中遷移過去的(當初,曹操輸掉漢中之戰後,把漢中的人口都遷移了),不會跟着他投降曹魏。

成都支持楊儀的決定到了前線,魏延的軍隊馬上就散了,“延士衆知曲在延,莫爲用命,軍皆散。”

楊儀一方就囂張得多,王平指着魏延的鼻子罵、馬岱拼命追殺魏延,這都是劉禪放棄魏延後,給他們帶來的勇氣。

沒有可靠且有力的政治盟友,魏延應該很無奈。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