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唐玄宗的音樂才華如何?有多癡迷?

本文已影響2W人 

唐玄宗李隆基一稱唐明皇,712—756 年在位。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唐玄宗李隆基是唐代最熱心於音樂、歌舞的皇帝,在中國歷史上也是獨一無二的。

他多情多義,對於音樂癡醉而沉迷,以至沉溺其中,幾乎不能自拔,歡樂系之,悲憤系之,感嘆系之,生命系之。

李隆基最喜歡演奏的樂器是笛子和羯鼓,尤其對羯鼓更覺適意。

據說,李隆基性情豪邁,因而不喜歡柔慢輕盈的琴聲,琴聲從容不迫遠不如羯鼓令人歡 快而振奮。

有一次,李隆基命人彈琴,曲未終就有點不耐煩了,吩咐打發樂人走,並喝令內官:“快叫花奴(寧王之子),拿羯鼓來,爲我解穢!”

看來李隆基對於琴已經如對穢物一般的厭惡了。

歷史上唐玄宗的音樂才華如何?有多癡迷?

李隆基執政時,宰相宋璟也喜好羯鼓,君臣有時在議政之餘談起羯鼓的質量和擊法。

宋璟形容擊鼓:“頭如青山峯,手如白雨點。山峯意爲不動,雨點意爲碎急。”

教坊藝人呂元真擊鼓最絕,頭上放一個水碗,曲終而水不傾動。

李隆基在藩邸時就聞知呂元真的技藝,多次派人召他演奏,而呂元真卻自恃才高,多次拒絕這未來天子的邀請。

李隆基心中銜恨,報復的手法是令呂元真終身沒有職位,而呂的同事則均受爵命。

內廷歌舞場中,李隆基經常是樂隊中的一位成員。

當教坊女藝人謝阿蠻舞蹈李隆基創作的《凌波曲》時,往往是寧王吹玉笛,李隆基擊羯鼓,楊貴妃彈琵琶,馬仙期擊方響,李龜年吹篳篥,張野狐彈箜篌,賀懷智擊板。

賞花宴上花酒飄香,李隆基曾一旁吹笛,爲楊貴妃甜潤的歌聲伴奏。

當時牡丹盛開,李隆基和貴妃在興慶池東沉香亭前賞花觀玩,乘興即召來梨園弟子中的十幾位高手,以歌詠花。

楊貴妃的歌聲很柔美,時稱宮中第一歌者的李龜年手持檀板,在樂人的吹奏下正要一展歌喉,李隆基止住他,說:“賞名花,對妃子,哪能用舊樂詞?”

遂命李龜年持金花箋,宣翰林學士李白呈獻新詞。

李白便寫了《清平樂》三首,李龜年奉上,李隆基命梨園弟子調絃配曲,催李龜年演唱。

楊貴妃含笑手持玻璃七寶杯,酌西涼州葡萄美酒,情意飽滿,出而領唱。

李隆基無限高興,立即拿過玉笛吹奏。貴妃邊飲邊歌,酒酣歌酣, 柔情百轉。李隆基伴奏着也不忘調情,每次曲盡將終,便故意拖長笛聲以媚之。

笛子是李隆基制曲的工具,他經常是按笛創作新曲。

一次坐朝時,高力士發現李隆基不停地用手指上下不斷地按腹,有些奇怪。下朝以後,高力士問李隆基: “陛下總用手指按着肚子,是不是聖體欠安?”

李隆基回答說:“不是,昨天夜裏我做了一個夢,夢中游玩月宮,月宮中的仙子讓我聽上清樂曲,清越婉轉,悠揚動聽,真正是人間聞所未聞。我聽得沉醉了,聽完合奏以後,仙子送我回宮,奏曲悽楚動人,餘音在耳。我回宮後,用玉笛演奏,竟奏出了全曲,坐朝的時候,怕忘記了,便懷揣玉笛,時以手反指上下尋,不是不安。”

高力士請求聆聽李隆基此曲,李隆基欣然吹奏。吹罷,高力士問其名,李隆基笑說:“曲名 《紫雲回》”。

李隆基喜好仙術,他制曲據說常受夢中神仙的啓示,抑或說是神仙傳授。

《紫雲回》是如此,《凌波曲》也是如此。

李隆基在東都洛陽時,白天做夢,夢見一位女子容貌秀麗,頭梳交心譬,身穿大袖寬衣,翩翩來到御牀前下拜。

李隆基問她:“你是何人?”該女回答:“我是陛下凌波池中的龍女,衛宮護駕,我實有功,如今陛下洞曉鈞天樂曲,乞賜一曲,以光族類。”

於是,李隆基奏了一支新曲,龍女再拜而去,醒來後,李隆基記下夢中的新作,名《凌波曲》。

唐代最輝煌的舞曲《霓裳羽衣曲》也是李隆基神奇般的創作出來的,其過程十分玄妙。

據說,李隆基登上三鄉驛,望女山,忽感光陰易逝,人生短促,神心向往着極樂無憂的神仙生活。回來以後,李隆基根據這種感受,創作了《霓裳羽衣曲》。

還有一種傳說是,被李隆基請到宮中向他傳授神仙術的大師羅公遠,在天寶初年某個八月十五日夜晚宮中賞月之際,對李隆基說:“陛下願從臣作月中漫遊嗎?”

說着,取過一個桂樹枝,向空中擲去,化成了一座白銀似的天橋,羅公遠請求李隆基與他一道登臨此橋。

行至數十里,眼前出現了美麗壯觀的宮室。羅公遠告訴李隆基,這就是月宮。

這時,有仙女數百人在廣庭上歌舞,李隆基被美妙的音樂吸引,走上前問:“這是什麼曲子?”

歷史上唐玄宗的音樂才華如何?有多癡迷? 第2張

對方回答:“是《霓裳羽衣曲》”。 李隆基將曲調密記心中,回到皇宮,銀橋神祕地消失。

自此,《霓裳羽衣曲》被李隆基由天上帶到了人間。

這個美妙的故事可能是創作時的夢境,也可能是浪漫的李隆基自己編造的。

《霓裳羽衣曲》完成數年後,西涼府都督楊敬述進獻了一支印度《婆羅門》曲。

李隆基覺得此曲與《霓裳羽衣曲》有相合之處,正是夢寐以求。於是,將《婆羅門》曲揉進了《霓裳羽衣曲》中,成了一部完美的舞曲。

楊貴妃入宮以後,對該曲進行了再創作,並配上舞蹈。

由於貴妃入宮時是以女道的身份,因此,舞蹈的服飾、道具用上了道教的羽服、幡節。此舞就成了楊貴妃的最得意之作,楊貴妃以此認爲成就蓋過了趙飛燕。

《霓裳羽衣舞》確實是唐代宮廷樂舞的傑作,由於此曲失傳已久,因而它的美妙之處無從形容。

唐詩人白居易有幸在此樂舞出現約一百年以後於憲宗朝觀賞它,便興奮地寫下了《霓裳羽衣歌》,現節錄如下:

我昔元和侍憲皇,曾陪內宴宴昭陽。

千歌百舞不可數,就中最愛霓裳舞。

舞時寒食春風天,玉鉤欄下香桉前。

桉前舞者顏如玉,不著人家俗衣服。

散序六奏未動衣,陽臺宿雲慵不飛。

中序擘騞初入拍,秋竹竿裂春冰坼。

飄然轉旋迴雪輕,嫣然縱送游龍驚。

小垂手後柳無力,斜曳裾時雲欲生。

煙蛾斂略不勝態,風袖低昂如有情。

上元點鬟招萼綠,王母揮袂別飛瓊。

繁音急節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鏗錚。

翔鸞舞了卻收翅,唳鶴曲終長引聲。

李隆基做了四十年的太平天子,其音樂歌舞天賦在中國的帝王羣中是獨一無二的。

他的創作名曲雖有些玄妙,似是神授,實際上是他天才的創作慾望在夢境化作了真實,就是說是他自己天才地創作的。

《羯鼓錄》中記載說:

歷史上唐玄宗的音樂才華如何?有多癡迷? 第3張

玄宗洞曉音律,天資聰穎,凡是管絃,都能極盡其妙,製作曲調也是隨意就成,沒有約束,曲調音律都極合節拍。玄宗的音律造詣之高,即便是古代的著名樂師夔和師曠也比不過他。

夔、師曠是古代的音樂家,這應該說是很中肯的。

然而,歌舞昇平日久,懈政之下招致烽煙四起,王朝危在旦夕。

李隆基準備奔蜀,路途遙遙,心亂如麻。李隆基自忖歡歌樂舞不可復得,再一次登樓置酒,命樂人彈唱,樂工彈唱,樂工彈琵琶,美人歌《水調》,唱盡歌罷,李隆基準備離去,又戀戀不捨,徘徊於歌樓酒席間,感慨不已。

李隆基忽然問詢旁人,樓下是否還有擅長歌《水調》曲子的?這時一個少年領悟其意,自薦獻歌一曲,便唱道:

山川滿目淚沾衣,富貴榮華能幾時?

不見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飛。

此曲唱出了李隆基此時的心境。李隆基潸然淚下,感嘆詞作者李嶠爲真才子,不待曲終,便悽然離去。

逃奔蜀地的路上,貴妃被賜自盡,李隆基懷念愛妃,寫下一曲《雨霖鈴》,命張野狐記下來。

這也是他給自己曾經的愛人楊貴妃唯一能做的事情了。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