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縉是什麼出身?他的結局是如何造成的?

本文已影響5.3K人 

朱元璋本是一位雄才大略的開國英主,感興趣的讀者和本站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解縉在時人眼裏是“幼穎敏”,自小就有“神童”美稱。明1388年,解縉與其兄解綸、妹夫黃金華同登進士第,被稱爲“一門三進士”。在當時,他也是明朝有名的三大才子之一(另外兩位是楊慎和徐渭)。

解縉是什麼出身?他的結局是如何造成的?

明太祖朱元璋結束了元朝的統治,五徵蒙古,南征越南,擴大了大明的版圖。另外,在大明朝發生的一些壯舉也讓今人爲之側目,例如,鄭和下西洋、戚繼光抗倭、張居正治黃等等。相對於這些歷史事件和政治舉措而言,在文化領域發生的一些大事也令人叫絕。比如在明永樂年間,解縉擔任首席,負責主編《永樂大典》這一歷史大事件,就爲世人所矚目,其影響深遠直至今日。《永樂大典》是一部經典著作,是中國最大的一部類書,被學術界稱爲“輯佚古書的淵藪”。

解縉因一部《永樂大典》而讓人們開始瞭解他,並進入他的生活圈和朋友圈。這位才子不但在編修文獻上獨樹一幟,他在文章、書法等各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詣。有人不禁要問,既然此人有如此經天緯地之才,爲何卻會死於“非命”呢。

二、埋雪“醉殺”渾不知

解縉雖然才華橫溢,在時政、文學等方面的成績也可圈可點,但由於此人不善弄權,不懂得官場潛規則,最終鋒芒畢露,四周樹敵,終死於朱棣之手。我們來了解一下事情的原委。

早在朱元璋時期,他深得太祖賞識,命其常侍御前、聽命晨昏。一段時間以來,君臣之間關係甚密。

朱元璋:“朕與爾義則君臣,恩猶父子,當知無不言”

老朱的意思是說,在朝堂上,你解縉跟我是君臣,私下裏我倆猶如父子。由此可見,朱元璋對解縉非常垂青。解縉也沒有辜負朱元璋的恩遇,隨即上奏《萬言書》和《太平十策》,積極爲朱元璋出謀劃策,主張簡明律法、賞褒善政。衆所周知,解縉爲人清高、恃才傲物,因此在朝廷上也得罪了不少權貴,這一點朱元璋心裏也清楚,爲了惜才,也爲了讓“小祕書”避禍,1391年,他讓解縉回老家待一段時間,讓他閉門修性、著述文獻。在此期間,解縉校改了《元史》,補寫了《宋書》,對《禮記》進行了刪定。

朱元璋:“縉以冗散自恣耶。”

朱元璋退位以後,隨着建文帝朱允炆削藩,朱棣發動了靖難之役,後成功取代侄子之位而黃袍加身。解縉從建文帝那裏平穩過渡,又被舉薦升任翰林侍讀,不久又升任內閣首輔。朱棣瞭解解縉的才華,對於解縉也是愛護有加、關懷備至。

解縉是什麼出身?他的結局是如何造成的? 第2張

朱棣:“天下不可一日無我,我則不可一日少解縉”

在此期間,朱棣命解縉主持編纂了《永樂大典》。這部號稱“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其編纂時間之早、內容之廣、規模之大,在當時讓人歎爲觀止。此文獻涵蓋了至明以前數千年的歷史,《永樂大典》共計11095冊,22877卷。

這等功績、這等人才,最後反被朱棣“醉殺”。解縉的死源於一場“皇儲之爭”,即朱棣立太子一事。

朱棣奪取自家江山以後,立儲成了他的頭疼事。長子朱高熾號稱吃貨皇帝,他宅心仁厚,但卻身有殘疾而且身材比較矮胖,不太受朱棣待見。相比較而言,次子朱高煦跟自己比較像,而且在靖難之役中,戰功赫赫,還救過自己的性命,朱棣甚至在戰場上已經默許將太子之位傳與他。

就在朱棣舉棋不定之際,他想到了解縉,想聽聽他的意見。解縉說:“陛下有好聖孫。”解縉在說這話的時候,也是實話實說,他並不知道朱棣偏向朱高煦。“好聖孫”意思是指,朱棣只有你嫡長子朱高熾當皇帝,那麼他的兒子您的好長孫朱瞻基日後才能名正言順的當皇帝。朱棣聽解縉這麼一說,豁然開朗,再加上文武百官比較看重朱高熾,所以朱棣最後拍板,太子還是由長子來當,朱高煦則被封爲漢王。

自朱高煦知道解縉的諫言之後,一直懷恨在心,伺機報復解縉便被記在心頭。他經常在皇帝面前詆譭解縉,說他有謀反篡逆之嫌,經常與太子勾結,意圖不軌等等,一來二去,朱棣便信以爲真,加上解縉自己的性格在朝廷上樹敵很多,所以朱棣最後將解縉貶謫,但此時朱棣並不想要解縉死,畢竟沒有證據顯示解縉篡位、犯上。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混跡官場多年的解縉,如果自此能“識相”一點,或者能反省思過也不至於命喪黃泉,有句話叫“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解縉之死終究還是逃脫不了他的性格之弊。

永樂八年,解縉進京奏事,正巧趕上朱棣不在,於是解縉就私自去拜見太子朱高熾。在外人看來,這算是私下勾結嗎,還是私下彙報工作呢,總之,解縉在沒等到朱棣回來之後,就匆匆回去了。要知道,這在當時,解縉已經是犯了大忌的。朱高煦耳目衆多,將此事報告給父親,朱棣龍顏大怒,於是降罪詔於解縉。解縉就這樣在監獄裏苦捱了五年,期間朱高熾也沒有替解縉出面辯解此事,這不免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五年之後,朱棣發現錦衣衛上報監獄罪犯名單時,居然還有解縉的名字赫然在列,朱棣覺得很不可思議。

朱棣:“解縉還活着?”

錦衣衛“心領神會”,於是將解縉好酒好菜款待了一番,沒成想,他們趁解縉酒醉之際,將他埋入雪堆……

解縉是什麼出身?他的結局是如何造成的? 第3張

三、宦海沉浮記。

王翰:涼州詞二首·其一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突然想到王翰的這首涼州詞。自古英雄醉臥沙場,笑傲羣雄,爲國、爲民即便血灑疆場,又何妨?同爲“醉”,可卻有千差萬別。

不同於壯士扼腕一去疆場的霸氣,也不同於皇室爲勇士壯行的豪情萬丈,我們的解縉雖然宦海沉浮一世,但始終與權貴世族格格不入,一生忠良剛直的性格,卻也落得醉臥雪地,只是解縉的死不是爲國、爲民,而是充當了皇家立儲之爭的犧牲品。也許到最後,在朱棣眼裏,解縉甚至已經變得毫無價值,死與不死都一樣了。

劇照:解縉之死

宦海沉浮記猶新,不枉舊人換新生。在封建君王的眼裏,也許他在獨自憂愁曲高和寡的同時,也在毫無頭緒地看誰是誰。

朱高熾:“言縉狂,觀所論列,皆有定見,不狂也!”《明通鑑》:“縉以迎附驟貴,才高勇於任事,然好臧否,無顧忌。”“縉以不謹持恭而卒以不密取禍。”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