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海昏侯劉賀真的是因爲昏庸無道而被廢?

本文已影響2.66W人 

去年南昌發現一西漢墓地,隨着挖掘的深入,專家判斷:墓主有可能是第一代海昏侯劉賀。

今年3月2號,隨着一尊刻着“劉賀”二字私印的出土,答案確鑿無疑:墓主就是海昏侯劉賀本人。

那麼,劉賀到底是何方神聖呢?

劉賀是西漢王朝的第七位皇帝(不算呂后時期那幾個傀儡皇帝),但在位時間太短(在位27天),沒列入西漢十三帝內,以至史上藉藉無名。

劉賀本身的故事並不精彩,在歷史的大舞臺上,他只是露了一小會兒臉,人們甚至連他的面目還沒看清楚,他就消失在奔騰不息的歷史長河中去了。

但從劉賀身上,卻牽扯着許多歷史大事件的變遷,折射出封建王朝政治鬥爭的殘酷,以及在權力魔杖下人性的扭曲。

讓我們先從劉賀的身世說起。

劉賀有一個很有名的爺爺——漢武帝劉徹。

第一代海昏侯劉賀真的是因爲昏庸無道而被廢?

劉賀的奶奶也是個著名人物——宮廷樂師李延年的妹妹。

李延年曾作有歌曲讚頌這個妹妹,稱“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

第一代海昏侯劉賀真的是因爲昏庸無道而被廢? 第2張

也因爲這首歌曲,李妹妹得到了漢武帝的寵幸,生下了劉賀的的父親劉髆。

漢武帝雄才大略,繼承了文帝、景帝的事業,開創了西漢王朝無比強盛局面,但沉溺於對外擴張,一味窮兵黷武,使得國庫空虛,社會矛盾尖銳,以至後期出現了嚴重的統治危機。

且在小人江充等人的弄權挑撥下,“巫蠱之禍”爆發,太子劉據和皇后衛子夫自殺,帝位繼承人成爲了個懸而未決的問題。

公元前90年,李延年的哥哥貳師將軍李廣利與親家丞相劉屈氂密謀立劉髆爲太子,事泄,李廣利投降匈奴,劉屈氂被腰斬,兩年後,劉髆也悄然死亡。

漢武帝一共有六個兒子,長子劉據、五子劉髆已死;次子劉閎死得更早;三子劉旦在“巫蠱之禍”後也有過自請立太子的劣跡;四子劉胥爲人驕奢;六子劉弗陵是漢武帝寵幸的鉤弋夫人趙婕妤所生。

漢武帝很寵愛六子劉弗陵。他左看右看,就是覺得這個兒子長得比較像自己。

最終,漢武帝選擇了六子劉弗陵爲帝位繼承人。

漢武帝爲了防止自己死後出現呂后亂政之類的事件,先將鉤弋夫人賜死,再欽點霍光、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四人爲託孤大臣。

霍光是個身份特殊的人物。

霍光的發跡,得從他的父親霍仲孺說起。

霍仲孺是河東郡平陽縣的一個衙役,因到平陽侯家當差,結識了平陽公主府侍女(女奴)衛少兒。

少男少女,乾柴烈火,郎有情妾有意,兩人生下了一個私生子。

不過,衛少兒是女奴(漢朝法律,與奴傢俬通是重罰),他們兩個當然沒法光明正大在一起。

錯誤的時間錯誤地點錯誤的禁果,最後天涯相望徒喚奈何 !

霍中孺只能丟下衛少兒,回鄉娶妻生子,過普通人的生活。

但歷史就是那麼戲劇化:多年以後,衛少兒的妹妹衛子夫受到漢武帝寵幸,立爲皇后。

第一代海昏侯劉賀真的是因爲昏庸無道而被廢? 第3張

做爲皇后姐姐,衛少兒的地位當然水漲船高,霍中孺和衛少兒的私生子也隨之獲尊得寵,並北征匈奴立下了赫赫戰功,成爲了一代戰神——即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驃騎將軍霍去病!

第一代海昏侯劉賀真的是因爲昏庸無道而被廢? 第4張

功成名就的霍去病專門到平陽縣認親。

霍去病不但給霍中孺回饋了良田美宅和成羣奴婢,還把霍中孺的小兒子、年僅十幾歲的霍光帶到了都城長安。

天妒英才,神武蓋世的霍去病24歲就因病猝然離世,他唯一的兒子霍嬗也在10歲的年紀便夭折了。

漢武帝哀傷無限,將自己對霍去病父子的憐惜之情全部傾注在霍光身上。

霍光很會來事,得寵而不驕,事奉漢武帝恭謹本分,從無差池。

有人悄悄觀察,霍光每天上殿站立的地方,二十年來,居然不差毫釐!

漢武帝所看重霍光的地方,就是這份穩重。

漢武帝在沉痾不起的日子裏,特地叫人畫了一幅“周公負成王圖”贈給霍光,用意就是要霍光效仿周公輔佐小兒劉弗陵。

一同接受了武帝託孤遺命的,還有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

金日磾本是匈奴休屠王太子,因霍去病兵擊匈奴,在河西大獲全勝,使匈奴休屠、渾邪二王遭受慘痛打擊,渾邪王因害怕被單于追責誅殺,便說服休屠王率部屬4萬餘人降漢(休屠王因所部損失較小,中途反悔降漢而被渾邪王所殺),金日磾因父親被殺,無所依歸,便和母親閼氏、弟弟今倫隨渾邪王降漢,被安置在黃門署飼養馬匹,時年僅十四歲。

第一代海昏侯劉賀真的是因爲昏庸無道而被廢? 第5張

漢武帝有一次在宮中宴遊,興味盎然之際,詔令閱馬助興。馬伕們都偷瞟皇帝身邊的妃嬪,金日磾體形魁偉、容貌威嚴,目不斜視,而且,養的馬匹膘肥體壯,漢武帝觀之而心喜,待知道他原爲休屠王之子後,就拜他爲馬監。之後升遷爲侍中、駙馬都尉、光祿大夫

金日磾做事小心謹慎,從不越軌行事,也得到了漢武帝信任,成爲了漢武帝的親近侍臣。

漢武帝曾有意納金日磾的女兒入後宮,卻遭到了金日磾的婉拒。

漢武帝也很喜歡金日磾的兩個兒子,時常留在身邊嬉戲。

金日磾的長子名叫弄兒,和漢武帝親近慣了,有一次,竟然從後面擁前摟着武帝的頸脖。金日磾見了,怒目而視,弄兒嚇得大哭起來。漢武帝於是對金日磾說:“爲什麼要這樣嚇孩子的呢?”

有皇帝護短,弄兒愈發無法無天。弄兒年紀長大後,行爲放蕩不羈,經常和宮女嬉戲。某次被金日磾看見了,惡其淫亂,拔劍親手將其殺死。漢武帝勃然大怒,金日磾頓首謝罪,誠懇地說出殺子緣由。漢武帝雖然爲弄兒的死悲傷不已,但也更加敬重金日磾的爲人。

公元前91年,江充誣陷太子事件敗露,江充被誅。江充的好友馬何羅竄入宮中行刺武帝,幸得金日磾有所察覺,拼死相救,漢武帝才躲過此劫。從此,金日磾的忠誠篤敬聞名於朝野。

漢武帝將金日磾列入托孤四大臣之中,正是看中了金日磾的忠誠篤敬。

可是,金日磾壽數不永,在漢武帝去世一年以後就病逝了。

託孤大臣中的上官桀和霍光是兒女親家:霍光長女嫁給了上官桀的兒子上官安。上官安和霍光的長女下了一個女孩。在這女孩6歲那年,上官桀想將她嫁給年僅12歲的漢昭帝劉弗陵爲皇后(古人真早熟)。

霍光公開反對這門親事。

上官桀於是繞開了霍光,走鄂邑長公主與燕王劉旦的路線,最後把事情辦成了。6歲的小女孩便成爲了上官皇后。

看着上官桀利用權勢化身爲皇親貴戚,另一位託孤大臣桑弘羊眼熱得不行,也想爲自家子弟謀取高官厚職。

霍光強烈反對。

在上官桀父子和桑弘羊的眼裏,霍光就像一塊茅房裏的石頭,又臭又硬。他們和鄂邑長公主、燕王劉旦等人聯合起來,準備除掉霍光。

上官桀父子甚至有更大的野心,想借除霍光之機謀取皇位。但經過一場驚心動魄的政治博弈後,霍光笑到了最後。而鄂邑長公主與燕王自殺;上官父子、桑弘羊等人被誅。

漢武帝遺命的四位託孤大臣頓時只剩下霍光一人。

只剩下霍光一人!

第一代海昏侯劉賀真的是因爲昏庸無道而被廢? 第6張

漢昭帝劉弗陵年幼,霍光顧盼之間,驀然發現,自己已經站在了權力之巔。

權力的魔杖使人的本性迷失,手執這柄魔杖的霍光沉溺在權力的怪圈中,不能自拔。他不但不肯還政給漢昭帝,還嚴加要求漢昭帝必須專寵自己的外孫女上官皇后而不得親近別的嬪妃宮女!

21歲的漢昭帝抑鬱寡歡,暴病身死。而年僅15歲的上官皇后尚未生育有子嗣。

這樣,繼承帝位的問題又在羣臣中紛爭不息起來。

當時,呼聲最高的是漢武帝唯一尚在人世第四子廣陵王劉胥。

但霍光萬不接受。

因爲,廣陵王劉胥已經是個成年人,而且力能扛鼎,曾經赤手空拳擊殺猛獸,是個不好對付的角色。再者說了,廣陵王劉胥是漢昭帝的哥哥,一旦繼承了帝位,那霍光的外孫女上官皇后的位置還往哪兒擺?

所以,帝位繼承人選必須在漢昭帝的子侄輩裏選。

這一選,劉賀終於正式露臉了。

劉賀輩分比漢昭帝低,由他繼位,則上官太后可以壓得住他。而且,劉賀年輕,政治經驗淺,據說神智還有些問題,比較容易控制。

這樣,在霍光的操縱下,劉賀被徵至長安,立爲皇帝。

然而,僅僅二十七天之後,劉賀就被霍光廢黜了。

爲什麼要廢黜他呢?

霍光開出的理由是:劉賀在服喪期間雖穿喪服卻沒表現出應有的哀傷、貪戀女色、不懂得珍惜愛護皇帝玉璽印、胡吃海喝、放蕩不經,還擅改朝廷禮制、違規賞賜、好酒貪杯……類似缺德行爲一共羅列了一千一百二十七件!

這種人,不廢黜掉,還等什麼時候?

但是,有一個成語叫做“欲蓋彌彰”。

霍光對這些事兒羅列得越多越細就越讓人懷疑——在短短二十七天時間內,劉賀幹了一千一百二十七件壞事,這就意味着劉賀必須平均每天干四十多件,他能忙得過來嗎?

也許,劉賀並非是霍光所說的顢頇無知(要是真這樣霍光說不定還挺喜歡),說不定,劉賀還做了種種要恢復皇帝權力的努力,招致了霍光的警惕和不滿,從而迎來了被廢黜的命運。

劉賀被廢后,死於“巫蠱之禍”的戾太子劉據的孫子、即漢武帝曾孫,流落於民間的劉詢(初名劉病已)被擇立爲帝,是爲漢宣帝。

第一代海昏侯劉賀真的是因爲昏庸無道而被廢? 第7張

霍光之所以選擇劉洵,是因爲劉洵的輩分又比劉賀低了一輩,更有利於展示上官太后的權威,而且劉洵年齡尚小,又生長於民間,沒有任何政治根基,更容易拿捏,是個理想的傀儡人選。

不過,霍光看走眼了。

劉洵自幼飽經磨難,能根據實際情況做出正確的判斷,他審時度勢,妥善處理好和霍光及其黨羽的關係,隱忍不動,耐心等待時機,終於耗死了霍光,將霍家勢力連根拔起。

第一代海昏侯劉賀真的是因爲昏庸無道而被廢? 第8張

被廢除帝位之後的劉賀,被遣送回封地,僅僅賜予湯沐邑二千戶,封地昌邑國遭廢除,降爲山陽郡。

漢宣帝劉詢掌權後,擔心劉賀威脅到自己的皇位,密令當地太守張敞暗中進行監視。

張敞的彙報是:劉賀身體孱弱,行爲遲鈍,智商略顯癡呆。

漢宣帝於是放心落肚,封劉賀爲海昏侯,將其打發到遙遠的封地豫章(即今南昌)。

在豫章瞎混了五年,“身體孱弱,行爲遲鈍,智商略顯癡呆”的劉賀終於走到了生命的盡頭,他的屍體在無數厚重葬品的伴隨下被埋下了陰暗的墓地。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