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謖是稱職的參謀就一定是個稱職的統率或將軍嗎?

本文已影響1.55W人 

有一個成語叫做紙上談兵,是專門用來說那些只知道理論而不切實際的人的。這個成語的來歷是源自於戰國時期的趙括身上。

趙括這個人從小就熟讀兵書,在跟他的父親趙奢討論軍事的時候能夠滔滔不絕,他的父親自愧不如。不過趙奢卻認爲趙括根本不能擔當大任。後來趙括果然在長平之戰中被秦將白起大敗,坑殺四十多萬。導致了趙國的徹底衰弱。

而三國時期竟然也有一個人在明明知道了古代趙括的典故之後,卻仍然重蹈覆轍。此人就是大家所熟知的馬謖。

馬謖是稱職的參謀就一定是個稱職的統率或將軍嗎?

著名的《三國演義》中將馬謖的事情描繪的極爲生動,令人扼腕嘆息。而馬謖的失街亭和後來的空城計、斬馬謖,被元代的戲曲改編成了一齣戲,名叫「失空斬」,也就是失街亭、空城計、斬馬謖的合稱。

能夠成爲紙上談兵的高手的人,肯定是具備一個特點的,那就是他必須熟讀兵法,他必須飽讀詩書。很明顯,馬謖是符合這樣的特點的。不然他不可能得到臥龍諸葛亮的青睞。

那麼戰國時期的長平之戰和趙括紙上談兵的典故,馬謖又豈會不知?

既然如此,爲什麼馬謖不能吸取教訓,反而重蹈覆轍呢?

馬謖是稱職的參謀就一定是個稱職的統率或將軍嗎? 第2張

實際上原因很簡單。就是馬謖太自信了。他根本就沒有意識到自己跟趙括是同一種類型。

缺點這個東西是別人才能看得出來的,常人自己很難知道自己的缺點。不過更大的可能應該是,常人大部分也都知道自己的缺點,但是卻喜歡自欺欺人,對自己的缺點選擇逃避,不予改變。

馬謖跟趙括是相同的,但這只是結局而已。他們的開頭並不相同。趙括一生的第一戰,就是長平之戰,就兵敗身死,爲人恥笑。而馬謖卻在失街亭之前有着非常突出的表現。

馬謖在諸葛亮南征南蠻的戰爭中,提出了著名的「攻心爲上,攻城爲下;心戰爲上,兵戰爲下」的十六字策略。於是導演了諸葛亮收服南蠻人心的好戲,使得南蠻投降後不再反叛。這段歷史在三國演義中被羅貫中寫成了七擒七縱,非常精彩。

馬謖是立下非常大的功勞的。可見作爲一個謀士或軍事參謀,馬謖是稱職的。而且諸葛亮一直喜歡和他談論軍事,更加說明馬謖是有點真才實學的。

立過實實在在的戰功,而且有諸葛亮的喜歡,馬謖有理由相信自己不是趙括。

所以,我猜測,他讀到趙括的故事的時候,可能和我們所有人一樣在譏笑趙括。

馬謖是稱職的參謀就一定是個稱職的統率或將軍嗎? 第3張

孰不知,後人卻連他一塊譏笑了。

真正的問題出在諸葛亮的身上。諸葛亮的識人和用人可能是存在一點問題的。馬謖是稱職的參謀就一定是個稱職的統率或將軍嗎?這兩者顯然不能混爲一談。

後來,馬謖的問題可能就是因爲他身處不同的職位,而難以做到旁觀者清了。戰爭是一種殘酷的事情,一旦深陷其中、面臨生死的時候,很有可能迷失自我。那個時候,即使判斷準確,也有可能會昏招跌出。

打個比方。誰都知道有病要去看,但是,諱疾忌醫卻成了很多人的現實問題。誰都知道海水不能解渴,但是當身處大海孤立無援的時候,大部分人都會忍不住去喝,使自己死得更快!

馬謖,不過是迷失了自我而已。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