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宰相也是名將,張仁願功績令人佩服

本文已影響2.45W人 

張仁願,華州下邽人,是唐朝的宰相也是一位名將。

張仁願原名叫仁亶,因爲和唐睿宗李旦名字的發音相似,所以改名爲仁願。

張仁願年輕的時是文武全才,武則天當皇帝的時候他就官至殿中侍御史。當時,御史郭霸說武則天是彌勒佛轉世,鳳閣舍人張嘉福、王慶之也上表請求立武承嗣爲皇太子,還邀請張仁願在表章上署名。張仁願嚴厲地拒絕了他們,因此受到了有識之士的器重。

不久之後,夏官尚書王孝傑率軍隊抵禦吐蕃的入侵。張仁願當時是監軍,因爲和王孝傑關係不太好,就派人去向皇帝告王孝傑的狀。因此,王孝傑被奪了官職。張仁願則升爲侍御史。

唐中宗任命張仁願爲左屯衛大將軍、檢校洛州長史。當時,洛州的糧價飛漲、有很多盜賊。張仁願到洛陽當官後,把抓到的的盜賊全部亂棍打死,屍體全部擺在府衙門前。遠近的百姓沒有不害怕的,從此只會沒有人再敢偷搶了。唐高宗時的洛州刺史賈敦頤也是政績突出,所以當時的人都稱讚他們道:“洛州有前賈后張,可敵京兆三王。”

既是宰相也是名將,張仁願功績令人佩服

當時,朔方軍和突厥以黃河爲界,而在黃河的北岸有一座拂雲祠。突厥人每次出兵,都要在拂雲祠裏祈禱,然後再出兵打仗。在默啜統帥全軍去攻打一個部落的時候,後方的兵力空虛。張仁願就上奏朝廷,請求乘機把漠南之地給奪回來,然後沿這黃河的北岸修築三座首尾相應的受降城,來斷絕突厥入侵的道路。

奏章送到京城後,唐中宗召集了很多大臣商議對策。太子少師唐休璟表示反對,並說:“很久以來,朝廷都是守着北邊的黃河,現在在敵人得腹地修築一座城,興師動衆,勞民傷財,最終只怕還是要被敵人佔領了。”張仁願執意請求,最終得到中宗同意。

張仁願又上書請求把戍邊一年得士兵留下來繼續修城,加快工程進度。當時有二百多咸陽籍士兵不願築城,集體逃走,結果被張仁願抓回來,全部在城下斬首。從此之後,築城軍民沒有不盡心盡力的,只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就把三城全部築成。

張仁願築受降城時,沒有設置守備得設施。曾經有人問道:“邊城沒有防守設備,行嗎?”張仁願說:“打仗貴在攻取,不應該退守。如果敵人打到這裏,就應當全力出戰抗擊,敢回頭望城的人都該斬殺,何必設置守備,養成退守的習慣呢!”後來,常元楷接任朔方軍總管,開始修建守城得設備,議論得人更推重張仁願而輕視常元楷了。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