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魏少樑之戰是什麼結局?看秦孝公如何臨危受命

本文已影響1.36W人 

秦魏少樑之戰是什麼結局?本站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嬴師隰(xi),秦靈公的太子。在位太子兩年,在河西(黃河)駐守。待到他繼位後秦國實力衰微,河西地盡被晉奪,於是他便立志要將河西函谷關收回秦地。

秦魏少樑之戰是什麼結局?看秦孝公如何臨危受命

周顯王七年(前362)秋,位於黃河西岸的少樑谷地,以公孫痤和嬴師隰爲首的魏秦兩軍列陣交戰,雙方均傷亡慘重。秦獻公嬴師隰中了毒箭,魏軍統領公孫痤也被獻公嫡子嬴渠樑所擒。

此時軍營的秦獻公身負毒箭已久,面色慘淡,恐命不久矣,就吩咐嫡子嬴渠樑帶兵撤回櫟陽(秦國都城),嬴渠樑鎮靜如常,下令班師回朝,請將斷後,長子嬴虔自告奮勇,嬴渠樑便囑咐大哥嬴虔:“公父重傷,以大局爲重,不能戀戰。敵不追,我不動。堅守一夜後明日立即撤回,切記不要意氣用事,我在櫟陽等你。”嬴虔也猛然發覺,心中明晰。兄弟倆都心知獻公的情況,誰是太子,這幾日便可以決定很多事情,但都沒有遲疑,兩人都心知走錯一步將使秦國陷入困境。

果不其然,魏軍趁夜偷襲,撲了個空。

獻公把這些看在眼裏,提早撤回,一是爲了避免魏軍突襲救回統領公孫痤再受損失,二是爲了預防穩定朝中的異動,秦獻公心裏很明白,自己一旦離世,考驗的將會是他的兩個兒子,長子嬴虔和嫡子嬴渠樑,他們在緊要關頭都有獨當一面的能力。夙願未了,秦國將何去何從,看着兩個兒子,他心中漸漸有了打算。

秦魏少樑之戰是什麼結局?看秦孝公如何臨危受命 第2張

幾日後在櫟陽,獻公決定將王位傳給嫡子嬴渠樑,臨終前叮囑他三件事,一、富國強兵,二、善待臣下,三、要兄弟同心,這三件事對當時的秦國來說乃“韜光養晦”的安穩之策,也爲未來秦孝公鞏固統治,富國變法奠定了基礎。一先富國,安養生息,如果再像秦獻公一樣打仗,以傷換傷,一個是秦國承受不起;二是穩定朝野上下的政權,如果這個時候大動改革,觸動世襲元老們的利益,再說也無疑是火上澆油,三是長子嬴虔的支持利於穩固嬴渠樑的新君地位,原來秦獻公早就將長子嬴虔召過立下血誓忠於新君嬴渠樑,他若有二心,嬴渠樑可將血誓公諸國人,使人人得而誅之。

衆所周知,皇帝傳位時要有權臣一旁聽命,並且下詔繼位新君,不然新君的威信是不足的,可獻公在叮囑完就驟然死去,恰巧身旁只有嬴渠樑,大臣們沒有任何人接受輔佐重任,兄長嬴虔也非同時在場,這會使權臣疑慮重重,有可能憑空生出諸多變故。

此時的嬴渠樑冷靜思索着,目前最大的關鍵人物是嬴虔,只有他可以力排衆議擁立新君。嬴虔認,則國定。嬴虔不認,則國亂。那兄長嬴虔究竟會如何?嬴渠樑竟然一下子拿不準了。嬴渠樑素來與嬴虔兄弟情義甚篤,並且立下血誓,回憶起兄弟之間的點滴,最終嬴渠樑選擇相信嬴虔。

大臣們心裏焦躁不已,新君是誰,站對了位置很重要,許多人圍着權臣,似乎想看出些,聽到些什麼,可他們也是虛以爲蛇,模棱兩可。像 “儲君會是哪一位”這樣的問題不能問,問了就表示自己不忠,誰敢國君剛死就問新國君是誰?這是會掉腦袋的事情。可當嬴渠樑一身布衣,頭戴黑玉冠,從容進入政事堂,身旁站着恭敬的嬴虔時,大臣們又是驚愕,又是迷惑,在一時之間竟然忘記了擁立新君的大禮,一片沉默中陷入大爲尷尬的局面。驟然間,嬴虔臉色變得鐵青,高聲怒喝:“國君遺命,新君即位,誰人不從!”大臣們看見嬴虔已經表率了,紛紛向新君俯首稱臣。

秦魏少樑之戰是什麼結局?看秦孝公如何臨危受命 第3張

嬴渠樑當立新君,嬴虔的強力支持十分重要,既表示自身立場擁立新君,避免朝中別有用心之人來與他商討“有心之事”,也使朝野避免陷入勾心鬥角的權力爭奪,存在內患。所以當時就算出現了意外,嬴虔也依舊會認弟弟爲新國君,後來也證明嬴虔是一位值得信賴忠心的將才。

孝公罷兵,國恥昭昭圖富強。穩定皇位之後,嬴渠樑爲了安養身息,首先必須先穩住關口的魏國,嬴渠樑決定去拜訪被困押的公孫痤,以讓魏國撤兵。

公叔痤一時感慨新上任的秦君嬴渠樑有如此氣魄。

嬴渠樑:“以石門之戰以前的疆界爲定,河西之地還是魏國的。”

“噢?秦公不覺吃虧太多?”公叔痤大爲驚訝,不禁靠牆坐起。

“二十年後,我會奪回來的。”嬴渠樑一字一板。

“一言爲定?”

“一言爲定。”嬴渠樑微笑,“丞相進食了”

秦魏少樑之戰是什麼結局?看秦孝公如何臨危受命 第4張

嬴渠樑心裏很清楚,父親連年對魏國激戰,本來是想要奪回河西后再封鎖函谷關休兵養民。可是,秦國越打越窮,臨死之際河西五百里土地還是沒有奪回來,秦國根本打不下去了,這種戰爭對於魏國這樣的大國來說,縱然失敗幾次,也無傷元氣。可是,秦國不行,秦國已經不起再一次的失敗了,當務之急必須要逐漸改變思路,由一味的打仗消耗到休養謀求自身發展,這一步很重要!

此間事了,國喪在前,罷兵在後,嬴渠樑自然懂得,知分輕重。執政初期他與嬴虔兄弟同德同心,他們一開始並沒有馬上肅清朝野中的世族,而是徐徐推進商鞅等人的變法之術,解六國分秦之困。

時秦人常說“赳赳老秦,共赴國難”,秦人自知羸弱,力圖奮強。秦國的命運當世人現在都已然知曉,可對當時秦孝公嬴渠樑來說,國恥昭昭,身上肩負着的不僅是家父收回函谷關的遺願,更是秦人對“窮秦”崛起期望的使命,未來的我們也看到了這位君主確實是創造了大秦王朝崛起的絕佳契機。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