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李善長被處死之後,他的家人都是什麼結局?

本文已影響2.62W人 

明朝的開國將領們個個都有着顯赫的功勳,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出生於濠州的李善長,雖說不是朱元璋最初當兵時的"哥們兒",還年長十多歲,在四十一歲時才投奔,還是頗受重用。因那時的朱元璋只是一名名不經傳的義軍頭領,特別需要大名鼎鼎的李善長幫他出謀劃策,坐鎮後方。

歷史上李善長被處死之後,他的家人都是什麼結局?

李善長確實也沒辜負朱元璋的知遇之恩,憑着自己超越常人的智慧和謀略忠心耿耿地輔佐朱元璋免去後顧之憂,無論是大戰陳友諒、決戰張士誠,還是直搗腐朽的元廷,都發揮了第一謀士的決定性作用,朱元璋才得以完美地實現雄才大略,最終經過十五年的南征北戰,於1368年在南京稱帝建立了大一統的大明王朝。

由此,朱元璋論功行賞時,功不可沒的李善長官居文官之首的左丞相,被視爲漢初的蕭何,排名開國第一功臣。可,就是這樣一位位極人臣的開國元勳,晚年告老還鄉後依舊沒有擺脫被誅殺的命運,累及妻女弟侄七十多人全部被處死,這倒底是爲何呢?

一、李善長沒有擺正位置

撇開朱元璋性格暴躁,兼之爲皇長孫朱允炆接位的考慮,不得不對開國元勳大開殺戒之論不談。單說李善長的問題,朱元璋之所以還是要拿年邁的他開刀,最核心的因素其實是李善長過於利慾薰心,功成名就後仍沒有擺正位置。

朱元璋對李善長原本還是很看好的,尤其對他忠心耿耿的輔佐很是感激。建立大明王朝後,不僅賞賜了兩個免死鐵券,還將自己的長女臨安公主許配給他的兒子李祺,結成兒女親家。

哪知?李善長成了耀眼的皇親國戚後,一時在朝堂之上就忘乎所以,開始專橫跋扈起來,沒有擺正自己依舊還是臣子的位置。

正因爲李善長這一傲驕的優越感,漸漸不把同僚放在眼裏的過激行爲,讓心胸原本有些狹隘的朱元璋產生了反感。尤其是李善長甚而對老臣劉基也是破口就罵,逼得劉基惹不起,但躲得起,只得向朱元璋申請告老還鄉。

歷史上李善長被處死之後,他的家人都是什麼結局? 第2張

朱元璋由此加深了對李善長的反感,便有意敲打他:"一個臣子一定要時刻提點着自己,要是什麼事情都由着自己的性子胡來,是會有大麻煩的。"

可李善長面對朱元璋的溫和告誡,還是不以爲然,認爲朱元璋需要他才能把控朝政。更何況朱元璋當年帶兵打仗時,他們二人促膝長談互相成就築成的牢不可破的情誼,哪會那麼容易碎成一地雞毛?

但事實就是這樣反轉,李善長最終還是高估了自己!更別說此一時、彼一時,翻臉比翻書還快的朱元璋稱帝后,專屬自己至高無上的皇權豈容李善長一而再、再而三的無視?

當李善長功成名就後仍擺不正自己仍是臣子的位置,還可以考慮用來拱衛皇權時,朱元璋肯定要狠下痛手讓不知好歹且年邁的李善長如何出局了。

二、李善長看不清形勢的"干政"

所以,後來即便李善長表示自己並不貪戀權勢,卻打着小算盤欲告老還鄉時,朱元璋當即借坡下驢,封賞李善長千畝土地,同意他立刻告老還鄉回老家安度晚年。

李善長本意是想得到朱元璋的挽留,誰知朱元璋也是裝憨順勢而爲。傻眼之下,李善長別無它法,只好不情願地回家務農去。不過,倘若這時的李善長還能清醒過來,表示感謝後從此馬放南山回去頤養天年,結局肯定會好很多。

偏偏李善長還是沒有看清形勢,仍不合時宜地積極"干政":一是推薦自己信賴的同鄉胡惟庸擔任右丞相;二是向信國公湯和借三百衛士建造回老家的府宅。

這兩件事都讓李善長自食苦果。他舉薦的胡惟庸也是一個囂張跋扈之人,雖說有才,但唯他李善長是從,還與李善長的弟弟太僕寺丞李存義結成親家。且胡惟庸當上丞相後就自高自大冒犯皇權起來。

最顯眼的一次是在洪武十二年,胡惟庸沒有向朱元璋稟報占城進貢一事,由此惹得朱元璋大怒,當即將胡惟庸下獄,連帶誅殺六部屬官在內的所有胡黨人員,還廢除了延續千年的宰相制度。這就是大明有名的四大案之一的"胡惟庸案"。

歷史上李善長被處死之後,他的家人都是什麼結局? 第3張

李善長也因此案受累,因李善長的弟弟與胡惟庸是兒女親家按律當誅。朱元璋考慮李善長畢竟是"大明第一功臣",又是皇親國戚,便下詔免了李存義父子的死罪。可李善長對此並沒有表示感謝,讓朱元璋對他的不滿再次疊加。

恰好,湯和稟報李善長借兵一事,又觸碰了朱元璋的底線和猜疑之心。聯想到李善長還向他請求釋放被抓捕的親信丁斌,這丁斌經不住嚴刑拷打,便說了胡惟庸曾拉攏李善長謀反一事。種種跡象都釋放出一個信念:亦師亦友的老朽李善長已不堪保護,只可當祭旗一用。

於是,頓起殺心的朱元璋便以李善長"知逆謀不發,舉狐顯觀望懷兩端,大逆不道"爲由,將他一家滿門抄斬。就這樣,76歲的李善長未得善終還是落了個悽慘的晚年結局,是爲嘆。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