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是怎麼看出馬謖不堪大用的?

本文已影響1.39W人 

劉備是怎麼看出馬謖不堪大用的?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公元223年,劉備病逝於白帝城。臨死前,他把諸葛亮叫到身邊,舉國託付,甚至說出“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這樣的話。諸葛亮聽後淚流滿面,表示自己將竭盡全力,以死相報。

有人說劉備是在試探諸葛亮,然而《三國志》的作者陳壽卻不這麼認爲,他稱“劉備託孤”爲“古今之盛軌”。

君臣相知一場,劉備深知諸葛亮的缺點,所以再三囑咐諸葛亮道:“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馬謖到底做錯了什麼,能讓劉備覺得他不堪大用呢?

劉備曾對馬謖寄予厚望

劉備是怎麼看出馬謖不堪大用的?

馬謖,字幼常,出身荊州士族,兄弟五人,皆有才名。馬家五兄弟,是按照伯、仲、叔、季、幼的順序排列的。馬謖排行最小,故稱幼常,四位哥哥分別是馬伯常、馬仲常、馬叔常、馬季常。

由於某些原因,馬謖的大哥二哥三哥都未能出仕,四哥馬良(字季常)是諸葛亮的好友,經常稱諸葛亮爲“兄長”。民間諺語曰“馬家五常,白眉最良”,很顯然,馬家雖然都才氣過人,但最有才華的還是馬良。

劉琦病死後,劉備自任荊州牧,並在諸葛亮的推薦下徵召馬良爲從事。馬良做事穩健可靠,外交能力出色,曾輔助關羽守衛荊州。劉備佔領西川后,身邊缺少人才,馬良被從荊州調來擔任左將軍掾,成爲劉備的實際助手。

夷陵之戰時,馬良被劉備派去招納安撫五溪蠻各部,他出色地完成了任務。五溪蠻首領接受了朝廷的封號,並出兵策應,然而劉備敗得太快,根本沒等到蠻兵的支援,馬良也在混戰中喪生,年僅36歲。

馬謖以荊州從事的身份隨劉備入川,劉備爲了歷練他,曾讓他擔任綿竹令、成都令等職。

兩兄弟都曾擔任劉備的幕僚,劉備也都對2人予以重任。從這裏我們看出,馬謖還沒表現出反常,或者說還沒什麼黑點讓劉備說出“不堪大用”的話來。成都令相當於首都市長,更能說明劉備對馬謖的重視程度。

所以說,劉備也曾對馬謖寄予厚望。那爲什麼劉備後來對馬謖的態度180度大轉彎,反而說他不堪大用了呢?

劉備爲何說馬謖不堪大用

轉折點在一件事兒上。

公元222年,劉備夷陵大敗後,退到白帝城。得知劉備兵敗病重的消息,曾經歸順的少數民族地區蠢蠢欲動,在這種危險的時候,馬謖被任命爲越嶲太守,以應對即將到來的危機。

馬謖其實並不笨,但關鍵是他的聰明總是用在小地方。成都令是個肥差,他不願放棄,相對的,越嶲太守雖然職位上比較高,但卻有很大的風險,畢竟屬於偏遠地區,還隨時會面對蠻王的叛變。於是馬謖磨磨唧唧不肯上任。

劉備雖然在病牀上,但是心裏並不糊塗。馬謖你小子,平時說得很漂亮,國家真正需要你的時候,你慫了。

和辦事可靠的馬良相比,馬謖這個弟弟確實是有點不太靠譜。

劉備死後,越嶲果然發生了叛亂,越嶲的蠻王高定殺死了越嶲太守。諸葛亮在穩定了成都的局勢後,出兵平叛南中,此時身爲參軍的馬謖,因爲“慫”,壓根就沒去。

資治通鑑:漢諸葛亮率衆討雍闓等,參軍馬謖送之數十里。

這就很尷尬了,馬謖獻了“攻心計”,但是人又沒去,人雖然沒去,但是至少送行了,說他沒功也不行。

從這裏,我們可以斷定,馬謖就是如劉備所說“言過其實”的人,嘴上說一套,但讓他落實的時候,他卻落實不了。漂亮話誰都會說,關鍵做起來難。“攻心計”是屬於難度係數極高的計,恐怕也就諸葛亮這樣的人能落實好了,換第二個人都難。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馬謖醜陋的嘴臉徹底暴露出來了。他上不聽領導諸葛亮的部署,下不聽副將王平的勸告,一意孤行,最終導致街亭丟失,如果諸葛亮撤退晚一點,蜀漢軍隊就可能全軍覆沒。

如馬謖戰死沙場,還有人敬他是條漢子,沒丟馬家人的臉,再不行他負荊請罪,諸葛亮念及舊情也未必殺他,關鍵是他丟了街亭還畏罪潛逃藏起來了,爲此還連累了向朗。

朗素與馬謖善,謖逃亡,朗知情不舉,亮恨之,免官還成都。——《三國志向朗傳》

這種人,諸葛亮不殺他殺誰?

事實證明,劉備戎馬半生,幾經沉浮,看人還是比較準的。諸葛亮是一介書生,人生閱歷遠沒有劉備那麼豐富,接觸的人也不夠多,看人方面還是要稍遜一籌的。

馬謖這種人,劉備早就定了調子,不可大用,但並不是說不可用,所以,最適合他的職位,就是當個幕僚,磨磨嘴皮子,諸葛亮讓他領兵打仗,確實是用人失誤。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