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趙禎:北宋第四位皇帝,他有着怎樣的經歷?

本文已影響2.97W人 

趙禎,即宋仁宗,原名趙受益,宋真宗趙恆第六子,母爲李宸妃,北宋第四位皇帝,在位共43年,是宋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早年曆封慶國公、壽春郡王、升王,官中書令。天禧二年(1018年),被立爲皇太子。乾興元年(1022年),趙禎即位,時年十三歲。他在位初期,由章獻明肅皇后劉氏垂簾聽政,直至明道二年(1033年)纔開始親政。位期間,經濟繁榮,科學技術和文化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史稱“仁宗盛治”。嘉祐八年(1063年)崩逝,享年五十四歲,全諡爲“體天法道極功全德神文聖武睿(又作濬)哲明孝皇帝”,廟號仁宗,葬永昭陵。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趙受益(後改名趙禎)生於大中祥符三年四月十四日(1010年5月30日),他是宋真宗趙恆的第六子,其母爲李氏(即李宸妃)原爲趙恆寵信的美人劉氏(即章獻明肅皇后)的侍女,後得幸於趙恆,生下一子一女,即趙受益和惠國公主(早夭),累封婉儀。因劉氏無子,趙恆便對外聲稱趙受益爲劉氏所生。

趙受益天性仁孝,對人寬厚和善,喜怒不形於色。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三月,授左衛上將軍,封慶國公。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十二月,調任特進、忠正軍節度使、檢校太尉兼侍中,進封壽春郡王,講學於資善堂。天禧元年(1017年)二月,加官中書令。

天禧二年(1018年)二月,趙受益調任開府儀同三司、守太保、兼中書令、行江寧尹、建康軍節度使,進封升王。 [120] 同年八月丁卯日,趙受益被冊封爲皇太子,賜名趙禎。由參知政事李迪兼太子賓客,以輔導趙禎。

登基與親政

乾興元年二月十九日(1022年3月23日),趙恆逝世。年僅十三歲的趙禎即皇帝位,由皇太后劉氏代行處理軍國事務。

天聖二年(1024年)十一月,羣臣爲其上尊號爲“聖文睿武仁明孝德皇帝”。明道二年(1033年)二月,加尊號爲“睿聖文武體天法道仁明孝德皇帝”。三月,劉太后去世。四月,趙禎追尊生母李宸妃爲皇太后,開始親政。七月,下詔省去“睿聖文武”四個字。 十二月,廢皇后郭氏(郭皇后)爲淨妃、玉京衝妙仙師,居長寧宮。

景祐元年(1034年)九月,立宋開國名將曹彬的孫女曹氏(慈聖光獻皇后)爲皇后。

景祐二年(1035年)十一月,百官爲趙禎上尊號爲“景祐體天法道欽文聰武聖神孝德皇帝”。寶元元年(1038年)十一月,改上尊號爲“寶元體天法道欽文聰武聖神孝德皇帝”。康定元年(1040年)三月,下詔省去“寶元”二字。

宋仁宗趙禎:北宋第四位皇帝,他有着怎樣的經歷?

爲政寬仁

趙禎性情寬厚,不事奢華,還能夠約束自己,對待臣僚、侍從寬厚。諫臣包拯屢屢犯顏直諫,甚至唾沫都飛濺到趙禎臉上。但趙禎一面用衣袖擦臉,一面還接受他的建議,竟未予以怪罪。有一次,包拯反對任命仁宗寵妃張氏(即溫成皇后)的伯父張堯佐爲三司使,趙禎便改命張堯佐爲節度使,包拯愈加激烈地反對,帶領七名言官與趙禎理論。趙禎大怒道:“你們是想說張堯佐的事嗎?節度使是個粗官,爲什麼還要爭?”言官唐介越次上前,不客氣回答道:“節度使,太祖(趙匡胤)、太宗(趙光義)都曾經做過,恐怕不是粗官。”趙禎悚然,最終採納了言官的建議。他回到後宮後,對張氏說:“你只知道要宣徽使,你難道不知道包拯是御史嗎?”

但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在《宋論》中認爲趙禎“無定志” 。他認爲,在趙禎親政的三十年中,兩府大臣換了四十餘人,都是屢進屢退,即使賢者在位,因不能安於其位,也無法施其才能,做出成績。這樣朝令夕改,一反一復,使“吏無適守,民無適從”,讓下面的人感到無所適從,結果什麼事也辦不成。諫臣蔡襄曾說他“寬仁少斷’’。在慶曆改革之初,蔡襄等人就曾提醒趙禎“任諫非難,聽諫爲難,聽諫非難,用諫爲難……願陛下察之,毋使有好諫之名而無其實”。

總體而言,趙禎知人善用,在位時期,名臣輩出,國家相對安定,經濟繁榮,科學技術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史家譽爲“守成賢主”。史上有“慶曆、嘉祐之治”之稱,尤以“嘉祐之治”爲多。

勵志變革

趙禎不安於守成的現狀,針對慶歷年間農民起義和兵變在各地相繼爆發以及日益嚴重的土地兼併、“三冗”(冗官、冗兵、冗費)的現象,也有志開展革新。他多次以“天下事責大臣”,意圖有所作爲。

慶曆三年(1043年),趙禎授范仲淹爲參知政事,又擢拔歐陽修、餘靖、王素和蔡襄爲諫官(人稱“四諫”),銳意進取。九月,在趙禎的責令下,范仲淹、富弼提出了“明黜陟、抑僥倖、精貢舉、擇官長、均公田、厚農桑、修武備、減徭役、覃恩信、重命令”的十項改革主張,歐陽修等人也紛紛上疏言事,趙禎大都予以採納,並漸次頒佈實施,頒發全國。

由於新政觸犯了貴族官僚的利益,因而遭到他們的阻撓。慶曆五年(1045年)初,范仲淹、韓琦、富弼、歐陽修等人相繼被排斥出朝廷,各項改革也被廢止,新政徹底失敗。這次改革雖然失敗,卻爲後來的王安石變法起到了投石問路的先導作用。

宋仁宗趙禎:北宋第四位皇帝,他有着怎樣的經歷? 第2張

立儲及患病

趙禎因膝下無子,故而在景祐二年(1035年)將濮王趙允讓第十三子趙宗實(後改名趙曙,即宋英宗)接入皇宮,交給曹皇后撫養。但在寶元二年(1039年)苗妃生子趙昕後,趙禎又將趙宗實送出宮。

慶曆八年(1048年)閏正月十八日夜間,坤寧宮附近一帶,宮廷禁衛軍士兵顏秀等四人密謀叛亂,殺人放火,一度危及趙禎的安全,但事變最終被平定。事後,趙禎寬大處理被牽涉的人員。

趙禎的身體一向不好。早在景祐元年(1034年)八月,趙禎便出現“不豫”的狀況。至和三年(1056年)正月,趙禎在臨朝受文武百官參拜時,忽然手舞足蹈,口出涎水。同日,遼朝使者正在紫宸殿拜見趙禎,趙禎語無倫次。宰相文彥博只好對遼使解釋爲飲酒過量所致。此後數日,趙禎病情愈益加重,整日大呼“皇后與張茂則謀大逆”等荒唐的言語。至二月才逐漸康復,開始處理政事。

趙禎的健康狀況欠佳,且連失三子(趙昕及楊王趙昉、荊王趙曦),心情沉重,朝廷內外對皇嗣問題深爲擔憂。經宰相韓琦及大臣包拯、範鎮、司馬光等反覆勸諫,趙禎於嘉祐七年(1062年)八月正式立趙宗實爲皇子,賜名曙。

宋仁宗趙禎:北宋第四位皇帝,他有着怎樣的經歷? 第3張

崩逝汴梁

嘉祐八年(1063年)二月起,趙禎重病不起,最終於三月二十九日(4月30日)在東京福寧殿駕崩,享年五十四歲。諡號神文聖武明孝皇帝,廟號仁宗。十月二十七日,葬於河南府永安縣的永昭陵。

趙禎駕崩的消息傳出後,“京師(開封)罷市巷哭,數日不絕,雖乞丐與小兒,皆焚紙錢哭於大內之前”。趙禎駕崩的消息傳到洛陽時,市民們也自動停市哀悼,焚燒紙錢的煙霧飄滿了洛陽城的上空,以致“天日無光”。他的死甚至影響到了偏遠的山區,當時有一位官員前往四川出差,路經劍閣,看見山溝裏的婦女們也頭戴紙糊的孝帽哀悼皇帝的駕崩。

據說,趙禎駕崩的訃告送到遼朝後,“燕境之人無遠近皆哭”,遼道宗耶律洪基也抓着宋使的手,哀慟道:“四十二年不識兵革矣。”又說:“我要給他建一個衣冠冢,寄託哀思。”此後,遼朝歷代君主“奉其御容如祖宗”。

宋神宗元豐六年(1083年)閏六月,加諡爲體天法道極功全德神文聖武睿(睿又作濬 [ )哲明孝皇帝。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