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嘉淦是什麼人?他最後被嚇死到底經歷了什麼?

本文已影響1.2W人 

孫嘉淦,字錫公,以敢言直諫而出名,一代名臣。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這篇文章,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爲人臣子,忠君報國,直言不諱,歷來不懼強權、直言勸諫的臣子都會被世人稱讚,受人敬重。

孫嘉淦是什麼人?他最後被嚇死到底經歷了什麼?

孫嘉淦他歷經清朝康、雍、乾三代,自康熙五十二年考中進士,步上仕途之後,在安定民生、疏通河道等方面政績頗佳,也因其直言不諱的進諫被譽爲清代山西名臣第一人。

1723年,登基初期的雍正皇帝喜怒不定,衆多大臣都唯唯諾諾、謹言慎行,但孫嘉淦竟然第一個寫奏摺建議他“親近兄弟、停止納捐、西北收兵”。

衆所周知,雍正是在衆多兄弟爭奪皇位的血雨腥風之中獲勝,成功上位,而上位之後對於自己的一衆兄弟也談不上善待,孫嘉淦的建議無疑是在挑戰一位上位者的陰暗面,果不其然,雍正大怒。幸好有大臣朱軾在旁邊爲孫嘉淦說情,這才讓雍正因爲他過人的膽識原諒了他的狂妄。

也正是因爲這一次的直言不諱讓雍正對孫嘉淦這個人印象頗深,後來雍正也對孫嘉淦委以重任,讓他擔任工部侍郎。

1935年,乾隆登基之後,想在父親的勤勉之後也有所作爲,對朝廷之上的有志之士大力鼓舞,因此直言進諫的孫嘉淦也進入了乾隆的眼中,被乾隆委以重任,而孫嘉淦也沒有辜負乾隆的信任,上疏了被譽爲清代“奏議第一”的《三習一弊書》。

這篇奏議是作爲文人才子的孫嘉淦以自己的學識和所見所知對於上位者的一些推心置腹的建議,以和緩平穩的文字寫出來“耳習”、“目習”、“心習”三習以及“喜歡親近小人而討厭君子”這一弊。

乾隆對於這篇奏議也是讚不絕口,對孫嘉淦褒獎有加,讓他擔任刑部尚書一職。而之後的河南冤案、解除禁止釀酒的命令、治理金水河等功績也證實了乾隆的識人之能,也讓孫嘉淦名聲大噪,但樹大招風,盛名之下也會招來意外的事端。

面對國庫充足、內外安定的大好河山,乾隆志得意滿,便想要南巡,去看看自己治理之下的天下是何等壯闊。

孫嘉淦是什麼人?他最後被嚇死到底經歷了什麼? 第2張

但是這個決定並不是所有人都同意,有的官員想要勸諫阻止乾隆南巡的想法,但是又怕影響力不夠,不能成功阻止,於是便假借孫嘉淦的名義寫了勸諫乾隆南巡的奏摺,並僞造了乾隆的回覆,廣爲傳播,期望用孫嘉淦的名氣來產生強大的號召力,以此鼓動大衆,達到阻止乾隆南巡的目的。

後來事情敗落,乾隆震怒,下令追查僞造者,幾百人在這場事件中獲罪,雖然這個奏摺確實不是孫嘉淦寫的,但孫嘉淦也因這件事情深感不安。

因文字而獲罪的事件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並不少見,多個朝代都屢見不鮮,在清朝更是空前絕後的嚴重,在乾隆帝時期因文字獲罪的事件便以百記。這一次的假奏疏事件讓孫嘉淦認清了自己危險的境地,直言不諱,以文字上疏的他,如果稍有不慎,那便是家破人亡的下場。

這次事件的查處延續了三年之久,而年事已高的孫嘉淦終於還是在如履薄冰、戰戰兢兢之下驚懼離世,而在離世後這次事件才查清楚,孫嘉淦才得以清白。

孫嘉淦的一生,因直言進諫而輝煌,二次不懼強權、憑藉過人膽識的進言讓孫嘉淦被雍正和乾隆刮目相看、委以重任,在任命期間也憑藉自己的學識和智慧創造出了不菲的政績,爲人稱道,名聲在外。

但盛名之下,引導大衆輿論的影響力,會帶來上位者敬重的同時也會帶來猜疑與怒火,不同時期之下的上位者需要的臣子也不相同,在想要施展抱負的初期,直言不諱,學識豐富的臣子是財富,但在太平盛世,海晏河清之下,想要享受的上位者心裏,阻止勸諫的臣子就變的有些討厭了。

孫嘉淦是什麼人?他最後被嚇死到底經歷了什麼? 第3張

在朝堂之中輾轉多年的孫嘉淦自然也明白這個道理,在後來地位越來越高之後,孫嘉淦也不在向初入朝堂之上那般的

年少輕狂

也學着用和緩的語言、謹慎的方式來進言。

後來的僞造上疏事件讓孫嘉淦徹底害怕了,明白了皇權的威嚴,也對衆多因文字而獲罪的事件膽戰心驚,最終這位名臣,因直言進諫而聞名的孫嘉淦還是被封建的皇權統治“嚇死了”。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