紂王帝辛的諡號爲何是紂?這是怎麼一回事

本文已影響4.15K人 

諡號是指人死之後,後人按其生平事蹟進行評定後給予或褒或貶評價的文字,始於西周。跟着小編一起探尋。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聯合諸侯一夜克商,帝辛身死國滅,可謂生的偉大死的可恥。

作爲一國之君,帝辛死去之後,繼承商朝勢力的周人,勢必要給帝辛一個諡號,對帝辛的生平事蹟進行評定,周武王給帝辛的諡號叫“紂”。

紂王帝辛的諡號爲何是紂?這是怎麼一回事

《說文解字》援引周朝諡法解釋,“殘忍捐義曰紂。”蔡邕《獨斷》記載,“殘義損善曰紂。”於是,商紂王或殷紂王,就被認爲是周人侮辱、蔑視性的稱呼。

然而,古今不少學者卻指出,紂之諡號本義並非蔑稱,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甲骨文揭開紂字本義,顯示至少在周朝之初,周人並未以“紂”蔑視帝辛。

01

甲骨文中的紂字,一端象絲束的緒,一端象絲束的頭,中間是絲絞,就是駕車馬後部的革帶。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解釋,“紂,馬緧(qiū,同鞧)也。從糸,肘省聲”,與甲骨文中的本義基本一致。可見,紂字本義沒什麼不好的意思,就是一件事物而已,無所謂善惡褒貶。

與西方文字不同,中國文字往往還會從本義引申出其他意思,比如商朝之商引申出估量、貿易等含義,夏朝之夏根據夏天植物茂盛引申出“大”的含義等,那麼紂字有沒有引申出一些貶義呢?翻閱古今文獻,紂字也就兩個意思,一是本義,二是特指暴君紂王。

帝辛肯定不會詛咒自己,那麼就很明顯了,紂王之紂是後人強行賦予“賤仁多累”、“殘義損善”之意,即“紂”本來沒什麼不好的含義,應該是後人因帝辛惡行而附會字意,使之帶有貶義。既然如此,這裏就出現了兩個問題:

一,紂王之紂的稱號從何而來?

商朝沒有標準意義上的諡號制度,《左傳》中宋國大夫無諡號,被解釋爲是繼承殷商制度的表現。在甲骨文卜辭中,可能與諡號存在關聯的商王尊號,主要是“文”、“武”等,其中並沒有“紂”。因此,“紂”之諡號應爲周人根據自己的諡號文化所定。問題在於,紂本來是帝辛的稱號之一,還是周人爲帝辛創造了紂之稱號?

關於紂王之紂的稱號由來,古今有多種說法,即諡號說、先號後諡(生前作爲稱號、死後作爲諡號)、生前稱號等。

紂王帝辛的諡號爲何是紂?這是怎麼一回事 第2張

漢朝鄭玄、隋唐孔穎達認爲“紂”是帝辛的生前稱號,即帝乙將帝辛稱爲“受德”,因聲音相近發生轉化的原因變成了“紂”。所謂“受德”,就是帝辛的諸多稱號其中的一個,而帝辛之辛是其正式名字,由於商王姓子,因此帝辛正式姓名爲子辛。

“紂”之稱號由來是不是“受德”的聲音轉化,如今已經不得而知,但《史記》記載“天下謂之紂”,意思是天下人都稱呼帝辛爲紂,似乎可以佐證這一說法。

迄今爲止,紂王之紂的稱號由來還是一個未解之謎,但綜合古今文獻可見,更可能的應該是帝辛生前就有“紂”的稱號,所以死後周人就給帝辛定下“紂”的諡號。

二,賦予紂字惡意的後人是誰?

新王朝建立之後,往往會通過貶低前朝來彰顯新王朝的“得國之正”,彰顯取得天下的合法性,周武王伐紂成功之後,會不會強行賦予紂字以“殘忍捐義”等的意思呢?

令人意外的是,查遍現有《逸周書·諡法》,都沒有“殘忍捐義曰紂”的說法,也沒有談到“紂”這一惡諡。

可見,周朝建立之初,“紂”只是一箇中性字,不褒不貶,應該是隨着時間推移,尤其春秋戰國時期,諸侯戰爭頻發,諸多諸侯貪圖享樂、親小人遠賢臣導致國家滅亡,讓文人階層深刻反思,而正是在這一時期,紂王形象越來越差、行事越來越荒唐,酒池肉林、炮烙之刑等說法閃亮登場,與之同時的是紂字也就逐漸成了不仁、不義、殘忍等的代名詞。也就是說,紂字惡諡之說,應該是源自春秋戰國,至秦漢時期才被正式確定。

02

其實,之所以說周朝之初“紂王”不太可能是蔑稱,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當時局勢也不允許周武王以紂王稱號蔑視帝辛。

武王伐紂時,周國是典型的“小邦”,地域雖大卻屬於鬆散的諸侯聯盟,且人口相對殷商要稀少,殷商纔是典型的“大邦”,地域龐大人口衆多,即便滅商之後還稱之爲“大邦殷”、“大國”,而自稱“小邦”,因而武王克商猶如蛇吞象。

紂王帝辛的諡號爲何是紂?這是怎麼一回事 第3張

所以,周武王攻克朝歌之後,局勢依然非常嚴峻,原因是商朝遺民與支持者實力還很強大。爲了穩定局勢,周武王將商朝遺民交給了紂王之子武庚管理,憂心忡忡的周武王,在克商三年之後就去世了。周武王去世之後不久,就爆發了武庚之亂(又稱三監之亂),戰爭規模非常龐大,波及到了河南、山東、江蘇等地,秦始皇祖先惡來被殺,族人由此被遷移到西部。

既然周武王的大戰略是安撫商人遺民,逐步穩定局勢,那麼還有必要給帝辛一個惡諡,來進一步刺激商朝遺民與帝辛之子武庚嗎?顯然,只要周初統治者腦袋正常智商在線,都不可能過度貶低帝辛,也不可能給帝辛一個惡意滿滿的諡號。

綜上可見,周武王給帝辛“紂”之諡號,起初並非是蔑稱,只是因爲春秋戰國時代需要,紂王惡行被逐漸誇大,於是紂字被強行賦予惡意,讓人一見之下就會心生嫌棄,屬於典型的因人生義。與紂字相同的是夏桀之桀,想必本義也不會是惡意,但因爲暴君之名,在後世也被強行賦予了暴虐惡意。

胡適說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其實比這更可怕的是,本來無所謂善惡的文字,經過正大光明的歷史改造之後,都不需瞭解紂王的惡行,後人只要一見到“紂”字,就會感到無比噁心。一代帝王,生前如何暫且不論,善與惡也暫且不論,但死後連代表其名號的文字都讓人嫌棄,只能讓人唏噓感慨不已。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