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曹魏重臣傅嘏的才謀如何?他有何常人之處?

本文已影響1.18W人 

傅嘏,字蘭石(一字昭先), 三國曹魏後期重臣,弱冠時便已知名於世,爲人才幹練達,有軍政見識。接下來小編帶你詳細瞭解歷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對此,在筆者看來,在三國初期,荀彧、荀攸、程昱、司馬懿、郭嘉等曹魏謀士,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就傅嘏來說,雖然在名氣和能力上,比不上以上幾位。但是,作爲曹魏後期的一位謀士,傅嘏深受司馬懿、司馬師父子的器重。以下,就讓我們一起聊一聊傅嘏這位歷史人物

首先,根據《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傅嘏的伯父傅巽,曾任侍中、尚書。對於傅嘏來說,可謂年少成名,被司空陳羣徵召。魏明帝曹叡去世後,曹芳即位。在此基礎上,傅嘏遷任黃門侍郎。當時,大將軍曹爽執掌大權,曹爽的親信何晏,同樣受到了重用。因爲傅嘏得罪了何晏,所以,後者隨便找了一個理由,從而罷免了傅嘏的官職。

三國曹魏重臣傅嘏的才謀如何?他有何常人之處?

後來,司馬懿因爲欣賞傅嘏的才能,所以重新啓用了傅嘏,讓他擔心自己的從事中郎。到了公元249年,司馬懿趁曹爽陪曹芳離洛陽至高平陵祭陵,發起了兵變,以此除掉了曹爽及其黨羽,這就是著名的高平陵之變。在高平陵之變後,司馬懿父子掌握了曹魏大權。在高平陵之變後,司馬懿讓傅嘏擔任河南尹。

對此,在筆者看來,河南尹因爲執掌曹魏都城洛陽等城池,可謂位高權重了。現在,司馬懿讓傅嘏擔任這一官職,自然是重用了。值得注意的是,傅嘏也沒有辜負了司馬懿的期望,而是很好的治理了曹魏都城洛陽及其周邊地區。

在河南尹之後,傅嘏因爲成績優秀,得以被晉升爲尚書這一官職。嘉平三年(251年),司馬懿病逝,享年七十三歲,辭郡公和殊禮,葬於首陽山,諡號宣文。在司馬懿去世後,司馬師執掌大權。對於傅嘏來說,自然開始輔佐大將軍司馬師了。

嘉平四年(252年),孫權去世。當時徵南大將軍王昶、徵東將軍胡遵、鎮南將軍毌丘儉等人上奏朝廷,想要趁着這一機會來征討東吳。面對這一情況,司馬師詢問了傅嘏的意見。對此,傅嘏不贊成在公元252年征討東吳。雖然公元252年,孫權剛剛去世。但是,哀兵必勝,如果曹魏趁着這一機會進攻東吳,只會讓後者同仇敵愾。不過,非常可惜的是,朝廷並沒有採納傅嘏的建議。

嘉平五年(253年)正月,諸葛恪率軍拒戰,大破曹魏衆軍於東關,這就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東興之戰。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如果曹魏可以聽從傅嘏的意見,很可能就不會有東興之戰的失利了。

三國曹魏重臣傅嘏的才謀如何?他有何常人之處? 第2張

東興之戰後, 諸葛恪威望大增,於是,他揚言要起兵攻青、徐二州,朝廷準備防備。傅嘏則認爲:”諸葛恪佯攻給青、徐的守軍看,以迷惑、牽制我們,他自己卻可能糾集大軍進攻淮南。”後來諸葛恪果然圖取新城,但不克而歸。對此,在筆者看來,作爲曹魏後期的重要謀士,傅嘏對於三國形勢的判斷,自然是十分精準的。不久之後,司馬師嘉靖傅嘏的功勞,賜爵關內侯。

正元元年(254年),高貴鄉公曹髦即位,傅嘏進封武鄉亭侯。在漢末三國時期,侯爵主要分爲縣侯、鄉侯、亭侯、關內侯這四個檔次。對於傅嘏來說,由關內侯晉升爲亭侯,已經是一個明顯的提升了。比如公元200年,關羽斬殺顏良後,曹操上表漢獻帝劉協,將關羽封爲漢壽亭侯,這同樣是一個亭侯。

正元二年(255年),毌丘儉、文欽在淮南起兵討伐司馬氏。有人認爲司馬師不應該親自前往,派遣太尉司馬孚前往就可以,只有傅嘏和王肅勸司馬師親自前往。正是在傅嘏和王肅的勸說下,司馬師決定親自率軍來平定叛亂。

最後,根據《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司馬師於是引軍親征,並以傅嘏守尚書僕射,一起前往東征。對此,在筆者看來,這意味着司馬師將傅嘏當做自己的軍師了。不久之後,司馬師擊破毌丘儉、文欽,頗爲依靠傅嘏的謀劃。

但是,公元255年,司馬師病逝。在司馬師去世後,傅嘏與司馬昭一起返回洛陽,司馬昭於是繼任輔政,倚重鍾會。鍾會於是一副自負的樣子,傅嘏告誡道:“你的志向大過你的能力,功業很難建立,怎麼能不謹慎一點呢!”值得注意的是,在蜀漢滅亡後,自大的鐘會起兵造反,最終丟掉了性命。

司馬昭執掌大權期間,傅嘏因爲平定叛亂等功勞,所以被進封爲陽鄉侯,增邑六百戶。同年,傅嘏去世,時年四十七歲,追贈太常,諡號元侯。傅嘏去世後,他的兒子傅祗襲爵。此外,根據《晉書》等史料的記載,西晉泰始年間(266年—274年),傅嘏的夫人鮑氏去世,晉武帝司馬炎賜錢十萬作爲喪葬費,重新以少牢禮儀祭祀傅嘏。而這,自然是傅嘏爲司馬懿父子立下功勞的原因。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