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煥爲大明王朝效力 最後爲什麼會死在自己人手裏

本文已影響2.88K人 

你真的瞭解袁崇煥之死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反間計,成本出奇的小,收益卻相當的大,無數的英雄豪傑,因爲它倒在了自己人的刀下。

公元1630年,一代抗清名將袁崇煥以極其慘烈的方式在帝都被凌遲,其兄弟妻子被流放。

據野史記載,當時民衆都認定他通敵賣國,袁崇煥受刑時,其屍體被百姓搶食,可見百姓對他的恨意有多深。

袁崇煥於民族危亡之際,毅然投筆從戎,此後數年獨撐危局,他沒有死於敵人之手,反而揹負着“賣國”之名,倒在了自己人的刀下.......

可悲的是,百年後爲他正名的偏偏是昔日的敵人。

鞍前馬後地爲大明王朝效力的袁崇煥,何以落得這樣悽慘的下場?

死後爲何又飽受爭議?

這一切都是皇太極的手筆,他用一招小小的反間計,便借崇禎皇帝之手除掉了袁崇煥,掃除了滅明的一大障礙。

01袁崇煥——後金不可逾越的長城

袁崇煥爲大明王朝效力 最後爲什麼會死在自己人手裏

袁崇煥,本是一介書生,他在萬曆年間便考中了進士,

那一年正是明朝與後金發生薩爾滸戰役後慘敗的一年,

明朝爲這場戰爭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陣亡將領便有三百多名,兵士陣亡近四萬六千餘名,而後金僅傷亡數百人。

明軍的慘敗,帶給袁崇煥深深的觸動,他毅然決定棄筆從戎,

每次遇到退伍的將士兵,袁崇煥都要向他們請教邊塞的形勢,且自稱有能力鎮守邊防。

天啓二年,袁崇煥終於得償所願,成爲兵部職方司主事,負責鎮守山海關。

袁崇煥剛剛到任,便於深夜獨自出關了解地形,回來後便對衆人說:予我軍馬錢穀,我一人足守此。

雖是口出狂言,但這番膽識和勇氣,也讓衆人欽佩不已。

此後,他在軍事邊防上如魚得水,功績顯著,成爲駐防邊疆的一員猛將,

邊防軍戰鬥力在袁崇煥的治理下,也得以大幅度提升。

天啓六年,後金國主努爾哈赤發起寧遠之戰,袁崇煥立下血書誓死守城,

帶領大明將士們炮轟後金金,以致指揮作戰的努爾哈赤被飛來的炮石擊中,受傷墜馬,血流不止,後金大敗退走,史稱"寧遠大捷"。

從這一戰起,袁崇煥便成了後金的“噩夢”,

努爾哈赤自己都很感嘆地說:自二十五歲起兵以來,征討諸處,戰無不捷,攻無不可,惟寧遠一城不下。

同年,努爾哈赤帶着這個遺憾,在歸途中傷勢加重,死於軍中。

清朝史官在修撰《明史》時,也不得不承認:我大清發兵所到之處沒有攻不破的,明朝將領自袁崇煥開始纔敢議論戰守。

寧遠之戰後,袁崇煥被升爲遼東巡撫。

爲了休整軍隊,他一面派人假意與後金和談,一面加緊修築錦州、中左、大凌諸要塞,以防後金突襲。

努爾哈赤死後,其子皇太極繼位。

他發誓爲父雪恥,天啓七年五月,皇太極果然率軍來攻錦州,將錦州團團圍住。

錦州守軍頑強抵抗,並向袁崇煥求援。

袁崇煥並沒有出兵救援錦州,他認爲寧遠纔是天下安危的關鍵,皇太極包圍錦州目的是調虎離山,將自己誘引出寧遠城。

因此,袁崇煥派出精騎四千繞到後金軍後方進行夾擊,同時向朝廷請兵增援。

皇太極看袁崇煥就是死守寧遠不出,而錦州又久攻不下,盛怒不已,

他恨恨地說道:當初我父攻寧遠不下,而如今我攻錦州不下,像這樣的野戰,若不取勝,如何能張揚我國威!

隨後下令強攻寧遠。

袁崇煥等率衆固守,躲在壕溝內炮轟敵軍,矢石如雨,

後金軍傷亡慘重被迫撤兵,史稱"寧錦大捷"。

皇太極終於還是像其父努爾哈赤一樣,敗在了袁崇煥的手下,無功而歸。

此戰後,論功行賞時,功勞最多的滿桂、趙率教等人都得到了重賞,但因當時的明廷有宦官魏忠賢把持朝政,

這個奸臣不僅厚顏無恥地將自己封賞最厚,連他的爪牙也個個有獎,被晉級蔭封者竟達幾百人,唯獨付出最多心血的袁崇煥僅僅被升一級,

魏忠賢黨不滿袁崇煥未救援錦州,還說這是暮年衰弱氣象,

袁崇煥因此悲憤辭官。

02赤膽忠心頻遭疑

袁崇煥爲大明王朝效力 最後爲什麼會死在自己人手裏 第2張

公元1627年,明熹宗駕崩,明思宗朱由檢即位。

崇禎帝即位後,大力整肅朝政,他一即位就除掉了宦官魏忠賢,

當時,後金南下,勢如破竹,

軍情緊急,崇禎皇帝常常爲此焦慮,夜不能寐。

在大臣的請求之下,崇禎帝把軍功顯赫的袁崇煥召回了朝廷,

任命其爲兵部尚書,負責整個薊、遼的軍事邊防。

崇禎帝還親自召見袁崇煥,詢問他有什麼計劃,

袁崇煥腦一熱,誇下海口說:五年便可復遼疆。

事後在大臣提醒下才覺得失言,等再次朝見崇禎帝時,便補充道:此五年之中,須事事應手,首先錢糧。

崇禎帝還沉浸在五年收復遼疆的幻想裏,因此,對袁崇煥提出的軍需方面的請求,是有求必應,

並且欽賜尚方劍,允許其全權行事,還親自爲他送行。

袁崇煥重新回到寧遠,卻不幸趕上士兵們因長達四個月沒有軍餉而譁變,巡撫、總兵、通判等官員皆被囚禁,

袁崇煥抵達後,一面懲治貪污的將領,一面將爲首的幾人斬殺示衆,

又連連向朝廷請餉,以穩軍心。

這讓崇禎帝十分不悅,原本明廷“自遼左用兵,竭天下而供一方”,軍費支出很是驚人,到了崇禎一朝,多地邊疆重鎮的兵餉甚至能拖欠達三年之久,簡直是窮得不能再窮了,

而袁崇煥剛到地方便張口要錢,原本疑心就重的崇禎帝,不免開始懷疑袁崇煥中飽私囊。

好在袁崇煥沒有讓他所望,整頓隊伍,調兵遣將,有力地抑制了後金軍進攻的勢頭。

但是不久,又傳來了袁崇煥先斬後奏,擅殺毛文龍的消息。

崇禎帝接到袁崇煥的奏疏,心中的不快又增添了幾分。

03崇禎誤中反間計

袁崇煥爲大明王朝效力 最後爲什麼會死在自己人手裏 第3張

而皇太極那邊,在屢屢敗於袁崇煥之手後,更改了戰略部署,

他決定繞開袁崇煥鎮守的錦州、寧遠,並於1629年率領大軍繞道河北,直逼北京城。

這一招出乎了明廷所有人的意外,全城震動,袁崇煥得知消息也震驚不已,慌忙調兵回京救援。

等袁崇煥一路急行回到北京時,後金軍已到達遵化城下多日,距京師不過二三百里。

此前,山海關總兵趙率教與後金軍血戰,全軍覆沒。

至今仍有很大的爭議一點是:袁崇煥沒有尋機堵截後金軍,而是以京城安危爲名,率軍直趨京城。

這一決策,給了當時朝中奸佞小人一個陷害袁崇煥的契機,

他們散佈謠言,說這次皇太極繞道攻打京城,袁崇煥卻未能及時阻斷,說不定隱藏着什麼陰謀。

同時,袁崇煥這一決策,也讓後世許多人懷疑其當時的動機。

袁崇煥在廣渠門與後金軍開戰,與此同時,滿桂在德勝門也與後金軍交戰,

值得注意的是,崇禎允許滿桂軍入城休息,卻斷然拒絕了袁崇煥同樣的請求,可見崇禎帝把謠言聽進了心裏。

袁崇煥無奈,只得繼續與後金軍拼殺,多次擊退皇太極。

這使皇太極如鯁在喉。

袁崇煥爲大明王朝效力 最後爲什麼會死在自己人手裏 第4張

皇太極着急了,袁崇煥彷彿生來就是爲了克他們父子二人的,打也打不過,躲也躲不掉,

有袁崇煥在前面擋着,滅明之路何其渺茫?

這時,有人給皇太極出了個主意,便是利用輿論離間崇禎和袁崇煥君臣!

出這主意的人,很可能是皇太極的書房官范文程,

此人智商了得,長於用計,清朝開國時的規制大多出自其手。

這個計劃很快得以實施。

一天夜裏,一名被後金擄去的宦官,在被關押期間偷聽到了一個“驚人的祕密”後,

趁着看守“不注意”,偷偷地跑了出來,“躲過”後金士兵的巡查,狂奔逃回京城,

他向崇禎帝彙報說,袁崇煥和皇太極已經訂下了密約,出賣了明廷。

皇太極那邊,爲了配合這個計劃,在與袁崇煥再次交戰後,直接退軍,北京城外趨於平靜。

原本這件事就透着詭異,皇太極有留下一個小太監性命的必要麼,

而一個小太監又如何能夠從重兵把守的後金軍營順利逃脫?

袁崇煥爲大明王朝效力 最後爲什麼會死在自己人手裏 第5張

但是,崇禎皇帝對此卻深信不疑。

崇禎帝,可能是明朝皇帝中性格最矛盾的一個,

他自繼位,即大力整肅朝政,一改明朝幾任皇帝遺留下來的弊端,事必躬親,勤奮從政。

後世人對於崇禎帝普遍抱有同情心,

認爲他不是亡國之君,一生卻是亡國悲劇。

但是,在崇禎帝身上,又存在着愚蠢、多疑的一面,

崇禎一朝的君臣關係罕見的惡劣。

正是由於他多疑且剛愎自用,纔會誤中後金反間計,

他甚至都不曾仔細思索,等袁崇煥進宮時,當即命錦衣衛將其拿下,後以“謀叛欺君罪”將袁崇煥處以磔刑,還抄了他那貧窮的家,流放其至親。

而昏頭的崇禎帝當然不會意識到,皇太極之所以避開袁崇煥,

正是因爲袁崇煥纔是後金不可逾越的長城,殺袁崇煥無疑是自毀長城。

但陷於內憂外患之中的崇禎帝,逐漸喪失了對羣臣信任的能力,日益瘋狂。

袁崇煥戎馬一生,爲守衛明朝拼盡全力抵禦後金的進攻,立下了赫赫戰功,卻不幸落得這樣悽慘的下場,實在可悲。

更可悲的是,當時的百姓在刑場上唾罵這位爲他們遮風擋雨的英雄,

朝廷說他是叛國投敵,百姓又能有幾人辨明真相?

04乾隆皇帝爲其翻案

袁崇煥爲大明王朝效力 最後爲什麼會死在自己人手裏 第6張

此後,大明王朝再度雪上加霜,

難以維持生計的農民爆發了大規模的起義,並逐漸聯合在一起,

在清軍及農民軍輪番打擊下,大明王朝再無有效的抵抗力量,

最終被李自成攻入北京。

公元1644年,明思宗朱由檢在煤山自縊身亡,明朝覆滅。

其臨終遺詔爲: 朕涼德藐躬,上幹天咎,致逆賊直逼京師,皆諸臣誤朕。朕死,無面目見祖宗,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無傷百姓一人。

至死,他都沒有醒悟。

袁崇煥死後,世傳有其部將佘明德、常思恩爲其收斂骸骨,葬於北京廣渠門內廣東義園,並從此世代爲袁守墓。

150多年後,也就是1782年,乾隆皇帝再度翻開明史,感慨如此忠心的英雄卻落得這樣悲慘的下場,遂公開此案內幕,並下諭旨說:

朕昨日批閱《明史》,發現明朝督師薊、遼,雖然是與我朝爲敵,但卻能忠於所事。那時明朝主暗政昏,不能讓他盡其忠誠,以致身遭重刑,深可憫惻。

隨後,乾隆皇帝下令查找袁崇煥後裔,加以撫卹。

至此,他的冤屈才得以沉冤昭雪。

袁崇煥在臨刑前,曾念出了自己的遺言:

一生事業總成空,半世功名在夢中。死後不愁無勇將,忠魂依舊守遼東。

多少辛酸,在他即將告別人世的時刻,涌上了心頭,“忠魂依舊守遼東”,愛國矢志不渝!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