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手下哪個謀士把他坑得最慘?

本文已影響2.46W人 

都說官渡之戰的轉折點在於烏巢糧倉被燒,而烏巢糧倉被燒的原因是謀士許攸的反叛,可很少有人追問,是誰把許攸趕到了曹操陣營?或者說,這個始作俑者真的是鐵面無私嚴格執法的人嗎?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袁紹手下哪個謀士把他坑得最慘?

官渡之戰,如果從建安五年二月袁紹軍進攻白馬開始算起,到十月袁紹軍烏巢糧倉被燒前,前後共有九個月的時間。在這九個月的時間裏,雙方“相拒連月”、“士卒疲乏”,尤其是糧食問題,更是成爲雙方能否繼續待下去的第一要務。曹操的糧食即將告罄,袁紹的千輛運糧車也被曹軍燒燬。就在這個時候,袁紹的謀士許攸來了!他不僅僅是來投降,還帶來了袁紹軍糧食暫存在烏巢且防衛不嚴的消息。有了這個消息,曹操親率騎兵連夜奇襲烏巢,成功將烏巢守軍擊敗,燒了烏巢糧倉。袁軍崩潰,袁紹敗走。本來,官渡之戰一直是袁紹強曹操弱,糧食更爲困難的也是曹操,許攸爲什麼在這麼個關鍵時候叛變投降曹操呢?史書說的是:袁紹的謀臣許攸貪財,袁紹不能滿足他,於是許攸叛變了。

一個人貪財恐怕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許攸也不一定是在這樣大戰的時候開口向袁紹要賞賜,那他爲什麼偏偏要在這個時候叛變呢?原來是他的家人犯了法,被留守在後方的審配給抓了起來。貪財、犯法,把這兩個詞連起來,似乎審配做的是無比正確了,可事情真的就是如此嗎?我們可以問兩個問題:一是審配真是個正直無私之人嗎?二是許攸家人所犯法必須在這個時候處置嗎?

審配字正南,魏郡陰安(今河南清豐北)人。袁紹自領冀州牧,審配被委任爲總幕府,成爲袁紹的心腹。袁紹打敗公孫瓚,審配力主乘勢攻打曹操,這非常符合袁紹的意圖,於是袁紹留下審配守鄴城,發兵黎陽。鄴城是冀州的治所之地,這等於是將整個後方和家人留給了審配,可見袁紹對審配多麼的重視。作爲後方的主官,審配應該做好兩件事,保持後方的穩定,保證前方的供應。要說明這兩件事,還要說審配的爲人。有的史書說審配年輕時比較正直,但縱觀審配一生卻是得罪人很多,不大能夠和人共事。許攸就不用說了,辛評、郭圖都和審配不和,另外還有孟岱和張子謙,就是那個後來和審配站在一邊的逢紀,開始也是和審配有矛盾。還需要說一說田豐。田豐因爲阻止袁紹征伐曹操,被袁紹關進監牢,官渡之戰失敗後,袁紹羞於見田豐,下令殺了他,然後纔回到鄴城。作爲鄴城的主官,審配如果能夠暫時壓一壓這件事情,是不是田豐可能會有不同的結果?即便袁紹還要殺,審配該勸的勸了,是不是會和逢紀有着不一樣的爲人?君主要殺大臣,同僚出面講情,自古有多少例子可鑑!陳平帶着詔書去殺樊噲,結果他卻把人給帶回到了京都,難道審配幾天都等不了了嗎?就憑這一點,就說明審配作爲後方主官,並不是一個很合適的人。繼續說審配是不是嚴格執法,魏書曾記載有曹操的詔令:袁紹的治理河北,導致豪強恣意妄爲,宗親大肆兼併;底層民衆不能滿足袁紹的需要,貧弱不堪。是哪些豪強恣意橫行呢?曹操特意點出了審配,說:“審配宗族,明目張膽的藏匿罪人,成爲逃亡者的主人(至乃藏匿罪人,爲逋逃主)”。有這樣的官吏存在,“想讓百姓擁護,軍隊強盛,又怎麼可能呢(慾望百姓親附,甲兵強盛,豈可得耶)!”這就是問題的關鍵,審配根本就不是一個守法之人,一個藏匿罪犯的不守法之人,想讓他執法爲公,有可能嗎?

袁紹死後,審配繼續進行着坑袁紹的事情。袁紹因爲小兒子袁尚長得美,非常喜愛,想把他作爲自己的繼承人而沒有明確說出來。到袁紹死後,多數人的意思是按照長幼次序,立長子袁譚爲繼承人。但審配和袁譚的擁戴者郭圖等人不和,害怕袁譚上位後郭圖等人會害他,於是就按照袁紹以前的意思,立了袁尚爲河北主。袁譚回到鄴城後,看到弟弟已經“登基”了,就自稱車騎將軍。就這樣,河北一步步走向分裂,直到被曹操各個擊破。這裏有幾個關鍵點:袁紹沒有明確表示要立袁尚;衆人的意思是立長子袁譚;審配立袁尚不是爲了冀州大局,而是因爲自己和郭圖的矛盾。如果審配從大局出發站在多數人一邊,立袁譚爲長子,河北會不會是一個不一樣的局面?

曹丕總結執政敗亡時說了兩大原因,佞邪和穢政,那麼袁紹身邊的佞邪是誰呢?曹丕說是審配。曹氏父子爲什麼都說審配危害河北呢?這當然有審配被處死的原因,但河北被處死的高官還有幾個,曹氏父子爲什麼不說別人呢?

所以,說到底恐怕還是利益的分配問題,審配巴不得所有和他作對的人都消失,這樣他的利益就會更多一些,或者說他就有可能獲得更多的利益。在這種情況下再來看看他匆忙忙地處理許攸家人犯法,是不是能夠更好理解一些?官渡之戰導致許攸出逃敵營、袁紹死後導致河北分裂,兩大事件的主因都是審配,這是不是把袁紹坑得太慘了點兒!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