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武靈王被困沙丘長達三個月 最後爲何會被活活餓死

本文已影響2.81K人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趙武靈王被餓死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趙武靈王是歷史上有名的賢君,在任期間一改舊俗,推行“胡服騎射”,使趙國迅速強盛起來,一度可以和秦國抗衡。然而,這樣一位偉大的人物,結局卻十分悲慘。《史記》記載,趙武靈王晚年,兩個兒子爲了爭奪王位兵戎相見,在這場動亂中,武靈王被困沙丘宮長達三個月,沒有食物,只能依靠捕捉鳥雀、吃樹皮維生,最終,被活活餓死。趙武靈王遭遇如此結局,有一個很長的鋪墊過程,絕不只是一次意外。在我看來,他的死有直接原因和深層原因兩個方面。直接原因:權力的喪失就事論事的說,趙武靈王在兩個兒子的鬥爭中表現得無能爲力,一點也不符合他本人的身份地位。

趙武靈王被困沙丘長達三個月 最後爲何會被活活餓死

只有一種解釋:他已經被架空了。《史記》載:(趙武靈王)二十七年五月戊申,大朝於東宮,傳國,立王子何以爲王。……是爲惠文王……武靈王自號爲主父。——《趙世家》趙武靈王生於公元前340年,於公元前326年即位。也就是說,他成爲趙王時只有十四五歲,到了二十七年傳位時,也不過四十歲出頭。作爲一國之君,四十歲正是春秋鼎盛之時。但趙武靈王卻主動放棄了尊貴的王位,要知道,在此前的一年,他剛剛在對外征戰中大獲全勝,“攘地北至燕、代,西至雲中、九原”。可見,沒有人能威脅他的地位。他之所以這麼做,是爲了下放權力,使自己能夠騰出手來,專心對外作戰,擴張領土。

趙武靈王被困沙丘長達三個月 最後爲何會被活活餓死 第2張

這是一個充滿自信的決定,彼時的趙武靈王威望正盛,即使讓出王位,也不影響他在趙國的地位。況且,他所立的新王只是一個小孩子,根本不足爲慮。然而,正是這個看似沒有問題的決定,卻爲日後的悲劇埋下了伏筆。三年之後,主父(即趙武靈王)滅掉了中山國,封長子章爲安陽君,封地在代郡(今河北蔚縣一帶),並且派遣田不禮輔佐他。又過了一年,在一次朝會上,主父看見長子章向幼子(即趙惠文王)屈膝稱臣,“心憐之,於是乃欲分趙而王章於代”。不過,這個念頭只是一閃而過,最終沒能成行。然而,正因這種猶豫不決,讓兩個兒子的心理產生了變化。

趙武靈王被困沙丘長達三個月 最後爲何會被活活餓死 第3張

對長子章來說,他素來不服年幼的趙惠文王,野心很大。私下裏,他與田不禮一起,積蓄力量,陰結黨羽,時刻準備奪權;而趙惠文王雖年幼不理事,但身邊也有肥義、李兌,以及趙武靈王的叔叔公子成等骨幹精英的扶持。他們很早就對長子章和田不禮抱以警惕,並制定了應對之策。從趙武靈王的表現來看,此時的他明顯更偏愛長子章,因而對長子的種種行爲選擇了縱容,甚至有用長子來制衡幼子的想法。這也就決定了,趙武靈王終將走向趙惠文王的對立面,也終將失去肥義、李兌和公子成的支持。從兩派實力對比來看,公子章是無法與趙惠文王正面抗衡的。因此,趙武靈王的悲劇自然發生了。

深層原因:趙武靈王的性格及“胡服騎射”的負面影響趙武靈王的第一種性格:大膽革新、不拘一格趙國是從春秋時期的晉國分出來的國家,屬於正統的中原諸侯國。能夠在這樣的國家裏施行“胡服騎射”,足見趙武靈王的非同凡響的魄力。在他看來,祖上奉行的一套套陳舊禮法,會成爲國家富強的絆腳石,所有的制度,應當以”實用、利民“爲第一準則。“夫服者,所以便用也;禮者,所以便事也。”他也預料到自己的政策,將遭到大多數人的反對甚至嘲笑。但“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謀於衆”,他堅信真理掌握在少數人手中,於是將“胡服騎射”堅定地推行了下去。

在趙武靈王讓位成爲主父之後,他甚至穿着胡服,假扮成使者進入秦國,考察秦國的地形、觀察秦王的爲人。這種瘋狂的行爲,甚至令最瘋狂的秦人都感到驚訝。然而,也正是這種性格,令他輕易地放棄了趙王的地位。在他看來,趙王只不過是一個虛名,讓給兒子去做,自己放手去征戰,纔是對國家最有利的。可從最後的結局來看,這種想法,實在太過天真。趙武靈王的第二種性格:感性、衝動很難想象,一個偉大的君王,在某些時候,也會表現得像個孩子。不過,也正是因爲這種性格,才能令趙武靈王大膽地推行“胡服騎射”。這些都是相輔相成,有因有果的。

當然,感性和衝動如果用在變革上,利大於弊;如果用在治國理政上,弊大於利。在立太子這件事上,趙武靈王便處處犯錯,造成了國家的混亂和悲劇。據《史記》載,長子章原本纔是趙國正牌的太子。但後來,趙武靈王寵愛美女孟姚(又稱吳娃),愛屋吉屋,便廢掉了長子章,反而立孟姚之子(即趙惠文王)爲太子。但後來,孟姚去世,趙武靈王對幼子的愛也淡化了,轉而又開始偏愛長子。一方面是因爲長子章魁梧英俊,與趙武靈王很像;另一方面,在多年的征戰中,長子章都跟隨在趙武靈王身邊,並立下了不少戰功。總的來說,趙武靈王這個人很矛盾。他寵愛幼子的母親,卻不愛幼子;不愛長子的母親,卻偏愛長子。

最初,對女人的愛佔了上風,但在孟姚死後,一切又發生了變化。一切都跟着感覺走,卻沒能長遠地考慮問題,這才釀成了悲劇。“胡服騎射”的副作用試想一下,讓一個自詡文明的國家,去仿效野蠻人的習俗,這是多麼令人難以接受。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大多數趙國人都是抗拒和不理解的。這也是歷史上的變革者所面臨的共同問題,無論是商鞅、北魏孝文帝,或是王安石,都因爲這種不理解,落得個悽慘的下場。趙武靈王同樣如此。被圍困在沙丘宮的三個月裏,他相當絕望,因爲沒有一個人站出來解救他,哪怕是替他求情。昔日對他忠心耿耿的大臣,都選擇站在趙惠文王那邊。

趙武靈王被困沙丘長達三個月 最後爲何會被活活餓死 第4張

這些大臣害怕趙武靈王出來後會找他們算賬,於是索性將他圍困致死。用“衆叛親離”來形容這一局面,一點都不過分。實際上,矛盾的種子在推行“胡服騎射”開始,就已經埋下了。《史記》載,趙武靈王最初提出“胡服騎射”的想法時,除了樓緩、肥義等少數人外,“羣臣皆不欲”。其中反對最激烈的,就是趙武靈王的叔叔公子成。公子成甚至直接開罵:今王舍此而襲遠方之服,變古之教,易古之道,逆人之心,而怫學者,離中國……爲了勸說公子成,趙武靈王親自上門,給足了面子,並曉以利害,才終於令公子成同意“胡服騎射”。當然,這種同意,更多的只是礙於趙武靈王的權利和威嚴,不得不服從。

而在“胡服騎射”推行之後,大量胡人精英進入趙國的軍政領導層,改變了趙國的權力結構。在這場變革中,以公子成爲首的宗室貴族集團,受到了嚴重的衝擊。可以說,貴族集團由來已久的不滿情緒,終於在公子章的叛亂中得到了徹底的爆發。對他們來說,此時的趙武靈王只是一個失去了權力的囚徒,不再可怕,而他們也終於不用再隱藏自己的真實想法。結語總的來說,趙武靈王被餓死的悲劇,歸根結底還是因爲“胡服騎射”觸動了貴族集團的利益,造成了他在關鍵時刻衆叛親離的局面。然而,令自己陷入如此不利的局面,趙武靈王亦是咎由自取。倘若他牢牢把控住自己的權力,用政治鐵腕肅清反對勢力,那麼他將仍是一位高高在上的王,甚至有機會取得更大的成就;再退一步,如果他能夠審時度勢,理智地選擇接班人,而不是任由自己的喜好去做決定,也許還能夠安度晚年。

趙武靈王的性格是一把雙刃劍,令他取得了非同凡響的成就,也釀成了自身的悲劇。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