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說崇禎帝以死明志不值得讓人敬佩?原因是什麼

本文已影響1.79W人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今天小編給大家整理了崇禎帝的相關內容,不知能否幫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識?

作爲權力巔峯,皇帝可謂是所有階層中最難評價的一個。因爲歷史給他的異樣選擇,導致了他在歷史進程中成了一個犧牲品。複雜的性格在他身上結合自己的思想太過自信,亟對於排斥忠臣不留餘地,他對於奸臣也給出了一個無情的下場。

爲什麼說崇禎帝以死明志不值得讓人敬佩?原因是什麼

他既有爲人所詬病的“剛愎自用”的一面,也有“矯枉過正”的另一種聲音,就在於他的時代的特殊性,想要扭轉這一窮途之哭的乾坤,他不知他自己是否明白自己身上的“度”是否用力過猛,但是作爲局外人對於他的評價也許會比他自己更清晰。崇禎在歷史上究竟應該說是“力挽狂瀾”,還是“狂力挽瀾”?

人們一提起崇禎,第一關鍵詞必然是“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他自縊於煤山的壯舉,維護了天子的最後一絲尊嚴,有氣節,這固然是好事,關鍵在於,人們的視線只集中於“煤山自縊”這件事,至於崇禎爲啥淪落到自縊這個地步,闖軍破城之前他怎麼做?之前無數個翻盤的機會他怎麼全部拱手讓人?這些就沒有提到了。

崇禎自縊只是一個結果,而造成崇禎自縊的那些過程,卻被有意識地忽略了,然而,引起質變的那些“量”,纔是問題的關鍵所在!大家看到崇禎的結果很壯烈,極其富有悲劇色彩,卻不知這果是崇禎自己種下的。他確實有心拯救大明,也做過很多努力,幾十年如一日的勤政就是個好的例子,但戰術上的勤奮挽回不了他戰略上的失敗。

爲什麼說崇禎帝以死明志不值得讓人敬佩?原因是什麼 第2張

總而言之,崇禎的死可以說是自己把自己逼上絕路,當初手裏一副牌,不算最好,但至少可以打,結果全打成了壞牌。他自盡是一件很有氣節的事情,值得尊重,但沒有必要捧上天。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