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可以勸降韋俊陳玉成,爲什麼卻要殺石達開?

本文已影響1.66W人 

大家好,我是小編,說起太平天國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1851年1月,屢次科考失敗的洪教主在桂平金田村舉起反清大旗,楊秀清、蕭朝貴、韋昌輝、石達開、胡以晃、羅大綱、曾天養、林鳳祥、韋俊、陳玉成等牛人均追隨天王創業,陣容相當豪華。1853年3月,即是創業兩年零兩月後,洪天王入主南京,佔據大清東南半壁江山,與大清展開十一年的全面較量。1856年9月,“洪楊內訌”爆發,兩萬太平軍精華死於內鬥,太平天國從巔峯狀態跌落至谷底。1857年5月,年輕氣盛的翼王石達開(時年26歲)出走安慶,而後號召將士前來投靠。待到資本充足後,石達開不顧洪天王之苦苦哀求,率領十餘萬精銳出走,更讓苦難深重的太平天國雪上加霜。正因爲如此,一世英名的翼王石達開深受後人詬病。

自從“天京事變”後,太平天國的軍事形勢急轉直下,處處被動挨打。1859年初,曾經震懾敵膽的韋俊(北王韋昌輝之弟)在內外交困下選擇向湘軍投降,這是第一位投降清朝的太平軍高級將領。1862年6月,英王陳玉成不願意向勝保投降,在河南延津縣慘遭凌遲。1863年6月,爲“拯救部下”,石達開選擇去駱秉章大營談判,表示願意歸降,但遭凌遲處死;兒子石定忠被清軍用石灰石悶死。這就有意思了,石達開、韋俊、陳玉成同爲太平軍高級將領,爲何清朝接受韋俊歸降,想方設法勸陳玉成投降,卻將主動歸降之翼王石達開凌遲呢?就“縱橫國史”看來,原因就兩字,即是“價值”;他們有何利用價值。

清朝可以勸降韋俊陳玉成,爲什麼卻要殺石達開?

在中國歷史上,交戰雙方有些不成文規定,即是:“不斬來使”、“不殺降將”,算是戰爭的規則之一。當然,這只是規則而已,“降將不殺”,關鍵還是該降將還有其利用價值。例如,呂布屢次與曹操爲敵,但曹孟德看到呂布投降之誠意且其武力值相當高,還是非常心動,想將其納入麾下,做先鋒大將;若不是劉備一席話,估計呂布就可以逃過一劫了。呂布乃“三姓家奴”是也,先後斬了義父丁原和董卓,但其作戰勇猛,悍不畏死,曹操自然想收了他。曾經攻破長安的起義軍大將朱溫,唐王朝可以接受他投降,是因其麾下精兵良將多;用來對付風起雲涌的農民起義軍和各地藩鎮勢力大有幫助。由此可看出,有“價值”,才能活命,朝廷才樂意接受歸降。

先看韋俊有何價值。說起韋俊,也許大夥都不是很熟悉,他的存在感遠沒有林鳳祥、曾天養、陳玉成、李秀成、李世賢等強,畢竟他過早投降,給太平天國效力的機會不過。但是,韋俊卻是實實在在的猛將,是攻防兼備型將領,綜合能力遠超陳玉成、李秀成。如果他沒有一點料,戰略重鎮武昌豈能由他來防守,而且還是兩次防守武昌,擊敗胡林翼,擊斃羅澤南,戰功赫赫。很遺憾,因兄長韋昌輝之原因,“天京事變”後他便不被容納於太平天國;陳玉成、楊輔清屢次無故尋釁,挑起內部衝突,使其渡江歸順李秀成之計劃破產。

可以說,韋俊是被逼着投降湘軍,大夥都很理解他。那麼,湘軍爲何願意接受曾經擊斃湘軍元老級人物羅澤南的韋俊呢?道理很簡單,韋俊價值太大。且不說他的軍事能力如何,單憑他的身份就很了不得,太平天國國宗、後軍主將,是典型的頂樑柱級別。高級將領韋俊歸降,對一向視清廷爲“妖”的天國而言是致命性打擊;宣告上帝向“魔鬼”妥協,拜上帝教之威望一落千丈。

清朝可以勸降韋俊陳玉成,爲什麼卻要殺石達開? 第2張

再看英王陳玉成有何價值。1857年5月,憤怒的石達開決定單幹,帶走了“天京事變”後少有的精幹儘量,太平天國危局雪上加霜。爲此,洪天王決定重新組建“五軍主將”制,陳玉成受封前軍主將,經略湖北、安徽,保障天國西部防線安全。1861年9月,由於李秀成見死不救以及各路將領心懷鬼胎,陳玉成主持的“安慶保衛戰”以失敗告終,英王被迫遠走廬州孤城。1862年5月,陳玉成中了牆頭草苗沛霖之奸計,被押往勝保軍營。

見到手下敗將勝保,陳玉成很得意,將其大罵一頓:“在白雲山踏爾二十五營,全軍覆滅,爾帶十餘匹馬抱頭而竄,我怎配跪你。”勝保雖受到羞辱,但依然用高官厚祿來勸降英王,就如同他勸降苗沛霖一樣,很捨得下血本。勝保之所以這麼做,還是因爲當時陳玉成具有很高價值。要知道,此時李秀成經略東南,勢如破竹;東南財富重地盡在太平軍之手,清廷與天國鹿死誰手還未可知。如果陳玉成能夠歸降,對李秀成無疑是一個巨大打擊。此外,陳玉成舊部衆多,能轉身爲朝廷效力,那簡直是美不可言。不過,陳玉成不願意投降,“大丈夫死則死耳,何饒舌也”,後受凌遲處死。

最後看石達開有何價值。南王馮雲山在紫荊山區創業時,一般都是採取“單線”式來發展教徒,深入細緻地開展工作,不過,此種方式卻不利於迅速壯大拜上帝教。但是,自從馮雲山拉上韋昌輝、石達開、胡以晃這三位大財主入夥後,拜上帝教徒數量就呈幾何級增長。可以說,石達開就是金田起義的投資者之一,其地位自然很高。在軍事上,石達開善於打運動戰,在楊秀清指揮下他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才幹。當然,石達開最擅長的還是民政和外交。

1863年6月,石達開兵臨大渡河畔,前有滾滾長江,後有駱秉章一堆雜牌軍追擊,處境十分不妙。此時,石達開老毛病又犯了,即是沒有血戰到底之勇氣,老想“投機取巧”。當駱秉章伸出橄欖枝後,石達開卻主動前往大營“請降”,以“全三軍性命”,其想法不可謂不幼稚。要知道,石達開在楊秀清手下辦事時,清朝有幾位總督和巡撫都死在他手上,如今還想“請降”,實在搞笑。不過,話又說回來,各爲其主之時,擊殺敵將乃是本職工作,石達開也是爲主辦事而已。

按道理來說,對於石達開“請降”之事,駱秉章應該相當高興纔對,爲何還對他痛下殺手,凌遲處死呢?原因很簡單,即是石達開請降是在1863年6月,這時間點很關鍵。因爲曾國荃已經完成對南京合圍,太平天國失敗乃早晚之事,石達開已經沒多大利用價值,受凌遲也就不可避免了。試想,若是石達開單幹後,直接向清廷投降,不知咸豐該有多高興?各位說呢?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