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在歷史上是什麼樣的?除了學說很棒,更因爲自身優秀

本文已影響2.45W人 

對孔子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閱讀儒家代表人物的著作時,往往會感受到他們強烈的自信。儒家的自信傳統導源於孔子。孔子的自信首先表現在對自己思想學說的自信,曾言“當仁,不讓於師”(《論語·衛靈公》)。孔子對實現他的思想學說也充滿了自信。他雖有過“道不行”(《論語·公冶長》)的嘆息,但也堅信“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論語·子路》)。即使面對叛臣公山弗擾之招募,孔子也說“夫召我者,而豈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爲東周乎”(《論語·陽貨》)。

他在總結自己一生的經歷時說“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論語·爲政》)。從有志於學,到最後相信自己可以知天命不踰矩,體現出孔子一貫的自信。“篤信好學,守死善道”(《論語·泰伯》)是對孔子一生自信形象的最好寫照。

孔子在歷史上是什麼樣的?除了學說很棒,更因爲自身優秀

孔子的自信其實就是自己思想學說得以成立的理由。孔子思想學說的依據在哪兒呢?子曰:“周監於二代,鬱郁乎文哉,吾從周。”(《論語·八佾》)孔子的思想學說來源於對前代歷史文化資源的損益繼承。他對前代歷史文化資源的損益繼承主要表現在對天命的延續。這種天命延續的觀念,是孔子重要的自信之源。這在孔子處於困厄的境遇時表現得尤爲明顯:

“匡人拘孔子益急,弟子懼。孔子曰:‘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於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史記·孔子世家》)

“孔子既不得用於衛,將西見趙簡子。至於河而聞竇鳴犢、舜華之死也,臨河而嘆曰:‘美哉水,洋洋乎!丘之不濟此,命也夫!’”(《史記·孔子世家》)

從上面這些例子可以看出,當孔子處於困境時,支撐其信心的主要是對自己延續天命的深信不疑。

但是孔子堅信的思想學說,即使周遊列國也很少被人採納。

孔子在歷史上是什麼樣的?除了學說很棒,更因爲自身優秀 第2張

孔子之所以確定他的思想學說是對的,是因爲自己的思想學說符合人養生喪死之常情。孔子的核心思想“仁”和“禮”都是以人之常情爲依據的。孔子說“仁者安仁”(《論語·里仁》),這種“安”就是不違揹人情感的安心。這種安心集中體現在養生喪死的活動中,這也就是“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論語·學而》)的原因。而“禮因人之情而爲之。禮也是依人之常情而制定的。由此可以看出,孔子的自信來源於人的共通情感,是有人情味的,而不是對教條式的思想學說本身的自信。孔子這種建諸人之常情的人本自信,最終落實於“仁者愛人”的人道情懷。

孔子借爲政者的形象說明了只有自身具備了良好德行,纔有可能推己及人。只有良好德行修養還不夠,孔子自己就承認“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論語·公冶長》)。這份自信顯然來自於孔子不斷的學習及對知識的掌握。從《史記·孔子世家》的記載來看,孔子在數次對各國奇聞異事的解答中表現出博古通今的自信,得到問者“善哉聖人”(《史記·孔子世家》)的讚美。學者們強調孔子自信的道德因素固然重要,但不能代替掌握知識的自信。孔子不僅道德修養高尚,知識淵博,而且對各種技藝也很精通。

孔子在歷史上是什麼樣的?除了學說很棒,更因爲自身優秀 第3張

對多種技藝的掌握,也是孔子能保持信心的重要條件。所以他說“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爲可知也”(《論語·里仁》)。個體道德、知識和技藝的統一具備之時,也就是孔子“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論語·述而》)的主體自信確立之時。無論是建諸人的情感還是建諸自身的修養,都是以人爲中心的人本自信。有了人本自信的依據,再者就是如何在現實層面實踐的問題了。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