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次投降清軍的明將,祖大壽在歷史上評價如何?

本文已影響2.98W人 

你真的瞭解祖大壽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朝代更迭期間,總會有很多前朝官員向新的王朝俯首稱臣,他們的背叛很多都得到了人們的鄙視,被罵作叛徒的人更是比比皆是。尤其是明末清初期間,那些投降清朝的前明官員和將領,基本上都被人罵了數百年,如吳三桂之流,更是臭名遠揚。不過凡事都有例外,比如吳三桂的舅舅祖大壽,雖然兩次投降清朝,現在卻很少人有人罵他是叛徒。

兩次投降清軍的明將,祖大壽在歷史上評價如何?

祖大壽出生於北方的大家族,其祖上曾跟隨朱元璋打天下,獲得了一個世襲的官職——指揮僉事。在祖大壽曾祖父時,他曾祖父戰功卓著,直接做到了一品大員左都督,到了祖大壽這一輩,起點已經不再是指揮僉事。

明朝天啓初年,祖大壽先是在王化貞營中任中軍遊擊,後因爲屢立戰功升爲至總兵,掛徵遼前鋒將軍印,統兵駐守錦州。

那個時候的錦州已經是後金軍隊與明朝交鋒的前線,祖大壽和祖家軍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即便是後來因爲替袁崇煥打抱不平,祖大壽振臂一呼,率所部譁變出走遼東,崇禎皇帝不但沒有追究祖大壽的責任,更是派人前往安撫,給祖大壽賞賜,祖家軍這才重新打出明朝的軍旗。

如果後金軍隊能夠打下錦州,那麼進入山海關,拿下明朝的首都北京便是遲早的事,故而,後金軍隊一直在爭取祖大壽。

後金天聰五年( 公元1631) ,祖大壽被包圍在大淩河城兩個月後,在彈盡糧絕、沒有援軍的情況下,祖大壽投降,後金方面高興得不得了。不過沒有多久,祖大壽就想方設法從後金軍隊手中逃回錦州。

猜忌心極重的崇禎皇帝不但沒有責怪祖大壽,反而給祖大壽升官——左都督,可見那個時候崇禎真的沒有什麼能打的將領,對祖大壽可以說是極盡籠絡。

祖大壽雖然在投降了後金後又馬上逃走,但是皇太極依舊沒有放棄將祖大壽爭取到自己手中,因爲他十分清楚:“ 明所恃者,惟祖大壽之兵。”此後十年間,清太宗用盡各種方法招降祖大壽,甚至爲爭取祖大壽,把在大淩河城之前的祖家衆人和部將們給予優待,然而祖大壽根本就不爲所動。

直到1641年,滿洲八旗軍將錦州城圍得水泄不通,加之明朝派出的援軍均被八旗軍大敗,大將洪承疇投降皇太極,在城中的祖大壽堅持了一年多以後,實在是沒有能打敗清軍的辦法,只有再次投降清軍。

與十年前相比,這一次祖大壽再也沒有逃離的機會,成了真正的降將,祖大壽後來在《清史稿》中與吳三桂、耿精忠等人在同一傳中,可見當時的人們都覺得祖大壽是是對明朝皇帝的不忠。

而今現在,似乎已經有不少人能夠理解祖大壽的做法,明朝雖然派軍救援,結果援軍比他還先投降,而錦州城中的祖家軍都是跟隨祖大壽的老部下,他不能看着部下們全部戰死,他的投降或許和石達開一樣,爲部下們求得一個生存的機會,只是石達開被殺,祖大壽被皇太極免死(爲了忽悠更多明朝的將領、官員投降)。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